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06021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思路(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制作人:金华市南苑中学 李萍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重点突出物质文明)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重点突出政治文明) 第三课:告别野蛮文明起源的文化特征(重点突出精神文明) 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感悟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特点:中外混编 教学建议:有效利用每一张图片,图文配合;收集、整理、 分析历史资料;围绕新课标,不拘泥于课本;多角度认识历 史。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典型的大河文明埃及尼罗河的赠礼西亚新月形沃土印度印度河、恒河的哺育中国黄河与长江意义:了解四大我们古国的概貌、空间分布及其特

2、色,体会大河 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 中国的早期我们及大江大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 响的结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尼罗河的赠礼”、“新月形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前两目)教与学:可设计一表格进行“分析比较”文明古国 地域文明成就 共同性古埃及古巴比伦可设问:1、早期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2、你能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举例说明人类是怎样 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吗?(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课时:“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黄河与长江:中华民 族的摇篮” (后两目)

3、教与学:可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如: 1、古印度人为什么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那里的自然环境对其 有什么影响? 2、古代印度河流域还出现过哪些文明的重大成果? 3、古代印度文明的起源与人类活动有关系吗?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得出什么结论? 5、长江、黄河孕育中华文明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有哪些文明的 印记? 6、人们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文明古国所在地域 年代 共同点原因探究古代埃及受惠于大 江大河的 哺育人类活动 与自然的 相互影响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意义:通过不同区域典型个案,从城市出现、王权神圣 分化社会、军队与刑法等四个主要方面认识早期国家早

4、期国家城市开始出现王权神圣分化的社会军队与刑法乌尔城(两河流域) 摩亨佐达罗城(印度河流域) 二里头(中国河南) 古埃及法老 汉谟拉比 禹 古埃及 古印度种姓制度 商王鼎 古埃及常备军 夏商军队 汉谟拉比法典 夏商刑法教学重点:认识早期社会的文明,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 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统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国家、阶级、王权等出现都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标志。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城市开始出现”和“王权神圣”(前两目) 教与学: 1、可由现代城市文明引至早期城市的形成过程,并通过比较早期 城市同现代城市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能力。 2、线索: 社会生产力发展城市出现国家产生贫富分

5、化王权加强社会分化第二课时:“分化的社会”和“军队与刑法”(后两目)教与学:一、可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1、这些墓葬考古资料说明了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2、你能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说明早期人类社会是如何出现社 会分化的吗? 3、早期国家的统治者是怎样进行阶级统治的? 4、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有什么作用? 5、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分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6、如何正确认识当时社会的阶级统治? 7、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8、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步和发展领先于世界,对此你有何感想?二、线索:城市出现国家产生阶级分化、阶级对立王权加强(军队、刑法)第三课: 告别野蛮

6、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老的科学探索宗教的奥妙文字标志人类文明的诞生工艺展示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科技反映了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宗教意义:通过文明起源时期文字、工艺、科技、宗教等多 方面发展状况,了解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 的文化成就。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第一目) 教学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 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 教与学: (一)文字产生的背景记忆和交流的需要 (二)文字产生的过程:刻划符号(雏形)图画文字 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 (三)世界上独

7、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甲骨文等(可列表)各自特点共同点古老文字发源地形成时间 发明者构造特点书写材料都从图画 文字发展 而来,都 有读音, 是三地人 们进 入文 明时代的 重要标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四)汉字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五)文字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结晶 (六)文字的作用告别野蛮、走向文明1、促进记忆和交流2、记录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文化的 活化石3、积累知识、传承文化第二课时:“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和“古老的科学探索” 教学重点:认识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和青铜铸造方面的杰出 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以尼罗河、农业生产与天文历 法三者的密

8、切关系为轴,阐明“太阳历”的产生源于古代埃及人 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又为后世历法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教学难点:将世界各地文物、科学成就与现实事物联系起来, 领会文明传承的意义。教与学: (一)以合作探究方式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空中花园”消失之“谜” 司母戊大方鼎铸造之“谜”归纳探究收获:1、都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为各自目的而下令制造, 人民群众才是这些杰作的真正制造者。2、工程宏大,技艺精巧。 3、文明是传承的(二)古老的科学探索1、天文学:太阳历(其产生、与现行公历的异同及联系) 星期的由来2、医学:古代埃及人民制作木乃伊(血缘循环、解剖学)3、数学阿拉伯数字(发明与传播) 古埃及的几

9、何学(与尼罗河的关系)第三课时:“宗教的奥秘” 教学重点: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 教学难点:宗教在进入文明时代后的社会作用。 教与学: (一)古埃及的阿蒙神崇拜 思考:1、“古埃及的国王为什么要以阿蒙神之子自居?类似情况 在其他文明古国是否存在?为什么?”2、宗教在古埃及社会的作用(支配地位) (二)印度佛教 1、佛教的创立过程(创立目的) 2、佛教的基本教义 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小结: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 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 来,要理解古代文明,就必须了解宗教的情况。在现代 社会里,宗教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仍有较大的影响。

10、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沧桑巨变:蓝田人家园的今昔让事实说话:一项环境变迁的调查文明的反思:有感于环境的变迁假如有条件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究通过分析、总结与反思,形成 正确的人地观 提供资源,辅助活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与学: (一)设问并填表: 1、为什么当时的蓝田人选择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2、为什么唐朝以后,中国统一王朝不再建都于今西安一带?项 目 远古时期 现在状况森 林河 流动 物植 物(二)组成学习小组查找资料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 相互影响并进行说明,或就近考察本地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环 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思考、讨论:环境变化中哪些是好的变化?哪些是不 好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后果?面对 这些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对格言进行评价。对第二单元的总体把握: 第一课:是古代文明的自然概况 第二、三课:是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政治、文化) 综合探究:侧重于辨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 树立环境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总的来说是用历史、地理、政治、其他社会科学等多种研究方 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使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