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空间存在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0331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维空间存在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维空间存在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维空间存在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维空间存在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维空间存在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维空间存在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维空间存在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际穿越中的五维空间存在吗?(文/王路) 作者: 王路 此文以想象为主。我不懂物理。另外,此文不是讲佛教。虽然借用了佛教的思维,但杂糅了我的想象,不能保证完全契合经论。(之前谈佛教的文章则大体可以保证。)不过,如果此文有点意思,应当归功于释迦牟尼。如果有错误,则归咎于我。 星际穿越是一部很好的片子。诺兰导演是大手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末尾的五维空间。片子结尾,在“五维空间” 里,时间凝固了。可以找到过去的一个时间点,未来的一个时间点,像一排书架上展开的书。这是电影中的情节。既然如此,那么,在这样的空间里,能说话吗?说一句话,是要耗费时间的。如果没有时间的流逝,哪一个字在前?哪一个字在后呢?如果时

2、间依然在流动,那时间怎能同时又凝固?影片里,库珀在五维空间依然还在对话,还在焦急地想办法。这些都表明,它并不是五维空间。实际上,还是个三维空间,或者说是四维(算上时间)。庄周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上生起的细菌活不到两个钟头就死了,永远没有办法知道月亮有阴晴圆缺。只在夏天存活的蟪蛄永远不晓得世界上还有春天和秋天。庄子说它们是“小年” 。人类也一样。人类存在的历史只是浩淼宇宙长河中极其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个宇宙是三维的,人类生命比之宇宙,有如朝菌、蟪蛄之于“大年”。在宇宙存在了很多亿年之后,人类还没出现,在宇宙坍缩之前很远很远的时候,人类早已消亡。那么,人类有本事冲出宇宙的束缚吗?即便

3、假定从大爆炸的一刻,人类就以光速飞行,也没有办法冲出宇宙。这是三维空间的内在规定性。在这个宇宙,注定了速度的上限是光速,没办法,你逃不出去了。不过,我们还可以回到朝菌和蟪蛄。每天早上,都有朝菌生起,虽然从来都不是前一天的那只。每年夏天,都有蟪蛄繁衍,虽然也从来都不是去年的那些。但这一物种,超越了它们的一期生命,存活了下来。在夏天结束的时候,蟪蛄的卵,留在这个世界上。捱过寒冬,度过严寒,终于迎来新的夏天。为什么人类就不能捱过寒冬,度过严寒,超越宇宙的一期生死呢?佛经上说,人类也可以。刚才说的“一期生死” ,也叫“分段生死”,就是像朝菌、蟪蛄那样。还有一种生死,叫“ 变易生死”。八地以上的菩萨,就

4、可以变易生死。这就好比蟪蛄的卵留在世上,等到明年的夏天,乃至许多许多年之后的夏天,依然能繁衍出新的蟪蛄。要理解如何实现,得先说说二维三维。我们假定蚂蚁的认知只有二维,那么蚂蚁只能在平面上爬,从地上爬到墙上,再爬到房顶。它不知道如果可以飞,就能用更短的距离到房顶。但它无论如何都爬不出这种轨迹。横着、竖着、斜着,怎样尝试都不行。因为它永远摆脱不了二维的规定性。除非一个人捏着蚂蚁把它放到房顶,但这就破坏了假定前提。由此可以推知:人要摆脱三维的规定,单靠在三维空间里跑,跑死都没有用。因为你根本无法接触到三维的边界,总是在它内部滚来滚去。往哪个方向跑都不是对的,因为哪个方向都是内部。靠黑洞或者虫洞就能到

5、更高维的空间了吗?并不。或许虫洞可以通到另外的空间,也可能就永远在黑洞的内部。但无论是另外的空间也好,黑洞的内部也好,照样还是三维,加上时间,四维。和地球上没有什么区别。维度不是从这里打破的。“速度”这个概念就是依赖空间和时间建立起来的。既然如此,怎么可以依赖空间和时间,到达一个时间凝固的地方呢?时间都凝固了,运动还怎么发生呢?运动和静止的定义,都是依据时间和空间展开的。所以,如果真的存在五维空间,时间凝固,说话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人,也绝不是按照长宽高这样存在了。那么,五维空间什么样子?可以想象吗?佛教提供了一种思路。这里,需要再强调一遍,这可能和释迦牟尼的思想有出入,因为毕竟是我个人的解读,

6、存在开脑洞的地方。所以仅供大家放飞想象力。首先,要突破三维空间,就不能被三维障碍住。往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跑,都是在空间内部跑。空间的规定就是长宽高。突破了长宽高,才能突破空间。有没有长宽高障碍不住的东西呢?有:识。这里需要先介绍佛教的一块基石性的概念:色。色,就是物质,性质是“质碍”。凡是在空间上能被挡住的东西,就是“色”。瑜伽师地论:“ 数可示现,在其方所,质量可增,故名为色。”即:占据空间,具备质量,可以度量。和“色”相对的是“ 心”,或者叫“识”。空间质碍不了识的生起和还灭。菩萨就是从这个地方进入高维的。(菩萨有不同的级别,这里单指八地以上菩萨,下同。)但佛经里用的不是“维” 的概念,而是

7、“ 界”和“地”,共有三界九地: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只有一地:无趣杂居地。六道轮回全在欲界,全在现在这个三维宇宙里。色界有四地,无色界有四地。界和地就是依据“色” 和“ 心”建立的。通俗点儿说,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差别建立的。但物质既然不同,高维空间的精神和低维空间的精神也没有理由相同。事实上,高维空间的心和低维空间的心,有不同的地方,也有共通的地方。正因如此,哪怕是大爆炸和大坍缩,依然有一部分东西不会被毁灭。因为这些东西已经脱离了物质的范畴,而质量和能量的转化规律只对物质起作用,只有物质,色,才具备质量和能量。而心,就复杂了。它牵涉到一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精神到底是不是物质的产物?佛教的回答

8、是:精神还可以细分,有依赖物质而产生的精神,有不依赖物质而存在的精神。前者肯定是要依托这个三维宇宙中的物质才能存在的,宇宙毁灭它自然随之毁灭。后者就无须了。具体怎么细分呢?可以分为 8 种,可以分为 51 种,可以更细。我们只说这两种最流行的分法。分为 8 种,就是“八识心王” 。第八识就是遍通三界九地的,三界都有第八识。高维空间和低维空间都有。但是,高维空间的第八识和低维空间的第八识依然不同。高维的第八识叫阿摩罗识,低维的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其实呢,阿摩罗识是第八识中“干净的一部分”,叫“净分”。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中“染污的一部分” ,叫“染分”,意思就是它携带了低维空间的信息,受到了物质的影响

9、。前六识,就必须依赖物质。别说宇宙毁灭,就是一个人死了,相应的六识就没有了。所以六识就不通一切地,只在低维空间有,到高维空间就没有了。第七识和第八识是相连的,第八识叫阿赖耶的时候,第七识叫末那。第八识不叫阿赖耶的时候,第七识就不叫末那了。佛教发现,除了高维空间和低维空间,还有一个特殊的空间,叫“无想天”。在没有前六识的时候,如果有末那和阿赖耶,就是在“无想天”。如果没有末那和阿赖耶,就是在“无色界”。“无想天”是外道修习禅定可以到达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通常认为是在色界的“舍念清净地”。它并不在三界九地之外。更细的划分太复杂,就不展开说了。分为 51 种,就是“五十一心所”。其中,前五个是通三

10、界九地的。第六个,就不通三界九地了。第六个是“欲” 。准确地说,三界是根据“ 色”和“心法”中的“欲”建立的。大毗婆沙论:“有色有欲,立欲界。有色无欲,立色界。无色无欲,立无色界。”无色界是没有色蕴的。这里就是高维空间了。肉身是到不了这个空间的。菩萨入定的时候,识在高维空间,肉身依然在欲界的五趣杂居地。这里,就好理解菩萨的“变易生死”了。也能理解所谓的“ 神通 ”了:能看到遥远无边的世界,能了知过去未来的诸法,在这个高维空间,时间的确可以凝固,没有过去未来。不仅时间凝固,连空间都会凝固。在这里,时间、空间只是观察问题的一个角度。可以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也可以完全不要时间空间的概念。所

11、以,佛教说法身是“虚空遍满”。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从空间的角度观察问题,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北京到银河系之外不会比从西单到天安门更远。一个法在北京动,那么它同时就业在银河系之外动,没有一点时间差。从这个角度,就可以明白佛教假说的那些神通并不夸张: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一旦打破时间、空间的障碍,的确是这样。因此,和高维世界连通的识,不会受到宇宙一期寿命的左右。佛教认为,有小劫、中劫、大劫,历经大劫还不坏的东西,就是业。从大爆炸到大坍缩,是一大劫。但这种劫阻碍不了八地以上菩萨的变易生死,这就是宿命通,他可以把很多次大爆炸从开始到终结看得清清楚楚。好像有点玄。那么,就说具体的。

12、菩萨乘什么交通工具来去呢?飞行器肯定不行了。其实,去和来的交通工具不一样。去高维空间的交通工具是“奢摩他”和“毗婆舍那”,也叫“ 止”和“观”。可以简单理解为入定,但定和定也不同,像外道到无想天,也是靠定。而菩萨从高维空间回到低维空间,乘的是“愿”。换言之,只要菩萨想来,就可以回来。需要说的是,高维空间和低维空间虽然不是不存在联系,却的确没有办法沟通信息。就像两个人在一座大厦里交谈,不能隔空喊话,要么我到你的楼层,要么你来我的楼层。但是不同楼层之间只能带允许带的东西,不允许带的怎么也带不进来。像欲界的鼻识、舌识连色界都带不进去。而眼识、耳识、身识仅能勉勉强强带进色界的下地,根本带不进无色界。意

13、识一样带不进无色界。所以,什么文学作品、音乐歌曲、凡是用语言承载的东西,一切想法,在我们这个三维世界称之为“信息”的东西,都带不到高维空间。也毫无必要带到高维空间。就好比你在纸上手写了一行命令,拿给一个没有摄像头的显示器,是没有意义的。肉身也一样,既没有办法,也毫无必要离开这个空间,就好像黑洞本身就不是人类居住的家园一样,它是星球、粒子居住的地方。人类要以肉身的格式居住,就需要空气、水、这些叫“所依”。前六识要想存在需要“ 依”末那识,但无色界根本没有末那识存在。除非格式转化,末那识转化为“平等性智”,这时,前五识和第六识分别转化成“成所作智”和“ 妙观察智”,但这时的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前六识

14、了。肉身格式的存在,除了依赖水和空气,还需要食物。人需要的食物只是诸多食物中的一种,叫段食。段食的作用是“由转变故,饶益所依”。水和空气是“能依”,肉身是“ 所依”,水和空气进入人体进行物理化学变化,滋养肉身,就是“段食”的两种。段食是和分段生死相联系的。除了这种格式的食物,还有触食、意思食、识食,就不一一展开解释了。那么,就有个问题,比如有个菩萨入定了,到了无色界。你在旁边踢他,或者敲锣打鼓,能不能把他给吵醒?答案是,他可以醒,也可以不醒。但绝对不能说是被吵醒的。如果是吵醒,就表明声识可以传到无色界,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声识的影响只能在欲界和色界。像品类足论就把欲界色界合称为广义的色界。(

15、品类足论卷六:“色界云何?谓欲界色界,总名色界。”)打个比方:一楼的快递员永远不能上八楼,但他可以把送给八楼菩萨的东西放在菩萨一楼的邮箱。菩萨如果想打开邮箱,就要下到一楼来。邮箱,就是菩萨的肉身。因此,菩萨要不要出定,完全是自己决定的。当然,他长期不出定的话,这边的肉身肯定就死掉了。这就相当于直接涅槃坐脱立亡。所以,哪怕是一个人痛殴甚至焚烧一个入了定的在无色界的菩萨,哪怕他的任何器官都没有一点毛病,神经中枢也没有被切断,都是可以不生起感受的。这就好比菩萨有个开关,在控制着感觉中枢和神经中枢,他要主动打开开关,才能接受感受,如果他关闭,你是没办法的。这种说法有文本上的依据吗?有。象迹喻经:“若根

16、不坏,境界现前,作意正起,方能生识。”也就是说,五识的生起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根、境、作意。根虽然完好,境虽然在,没有“作意” ,就无法生起识。就好比有了火柴棒和火柴盒,还要摩擦,才能生出火。而入定的菩萨,是自己控制“作意”的。有了作意之后,他选择听到打鼓声,就会生起“耳识”,“ 根、境、识 ”三者和合,才会生起“触”、接着才有“ 受” ,到这一步,他才能感觉到疼,或者吵。接着还会有“想” 、“思”随之而来了。这时候菩萨就不再在无色界了,而是来到欲界的五趣杂居地了。菩萨在五趣杂居地,和凡人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特异功能,也要吃饭,也要拉屎。甚至一个拳击手可以同时打倒二十个菩萨。既然到了五趣杂居地,菩萨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平凡到没有任何特质能被认出来。这一点也正是菩萨的内在规定性,这篇就来不及聊了。不过,肉身对于菩萨并不重要,只是变易生死中的一期“变化身”,是他放在一楼的邮筒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