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0225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谭书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摘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 21 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正文: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像和情感的,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无数事实说明,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

2、的培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为学生成年后适应社会做好铺垫。有许多犯错乃至犯罪的青少年,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研究说明,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不断优化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整体心理环境。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何入手呢?我们首先应究其 病因 。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

3、那究竟是谁呢?对,是学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众所周知,他们的童年生活被书本填满,被特长课程填满,他们很少有玩的时间。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无论哪类性质的事件,都要求人们去改变现状,以便应对事件带来的新情况,要求人们付出努力,去应对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应对,就叫“适应” 。过大的压力会把学生“压扁” 。 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 于是造成了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 强 ,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

4、任何意见,并学会了应付教师,应付家长的 欺骗术 ,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弥漫在青少年之间,有的变得自卑,不与同学接触,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自我价值感攻击理论认为:攻击通常是自我危机的结果 ,即对自己非常有利的自我概念遭到他人质疑时的现象。认为名不副实的自我优越观念最易产生自我危机而导致攻击,其机制是愤怒外导,旨在避免降低自我概念。如果愤怒不外导,就会那股负面能量就会对内,产生自我攻击。自卑会导致自我攻击,变得孤僻,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没有价值感,从而不自觉减少社会交往。这种负面的自我概念会影响人际交往。 长期以来, “素质教育对学生 减负,并没有

5、得到真正的解决,一切仍以升学 作准备为教育目标,片面强调学生需要的知识教育,而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价值,即学习就是为考试 。 那么,来自家庭的影响也应受重视。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尽了家长们的溺爱、迁就。当上学读书后,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过分的溺爱造就了一个“自我中心”的孩子。有一部分家长在处理孩子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用所谓的暴力方式 解决问题,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不然就 关怀备至,和蔼可亲 ,丝毫不追究孩子的错误,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这种不良教育方式势必影响孩子人格发展。 还有一些家

6、长一味地认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应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习英语、电脑,孩子也对此感兴趣。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导致由于热忠于电子游戏沉迷于网络而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二、给学生一个广泛的空间 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无须否认,我们的教育还是封闭的,应该向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转变。社会化是一种积极地接受、主

7、动地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勾勒外在世界的座标,确定自己的位置与角色,把握自己的准则与方向,从而在社会化的目标中扩展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培养健康心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让学生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把握时代脉搏。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习惯。凭借这个过程,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活动范围小,独立意识还很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暑假时间,在老师、家长辅助下,开展一些社区活动、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心灵。 此外,在开放的社会化教学中,

8、学生能参与更大范围的学习创新活动。改编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社会教材、乃至数学、自然、思品,都有许多社会实践题,我们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活动类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从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深讲、辩论、新闻聚焦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社会化的结果,学生就能逐步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每个教育者,应根据社会需要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起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功效。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

9、培养 21 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

10、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一对一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 ,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1、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关系到他的心理健康,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心灵更加敏感脆弱,也需要受到尊重。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

12、,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

13、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四改变刻板的教学风格,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心理学认为,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所以,让教学变得更灵活、生动、富有色彩、制造动态效果,加点创意,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哪种人?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严育决.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单位:宁乡县道林镇莘田小学作者:谭书茂电话:138758834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