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0188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是在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出于职业的责任感,迫切要求解决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这对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证。 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等三个方面作初

2、步的探讨。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香港心理辅导专家林孟平博士认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

3、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心理学专家马文驹教授也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注重预防性的教育,关注教育对象的未来。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以已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为对象) ;也不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以正常学生中存在着心理问题或偏差的学生为对象,旨在帮助来访者消除或缓和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它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

4、,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这里的环境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校整体的育人环境(简称硬环境) ;二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以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简称软环境) 。我觉得,首先让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

5、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有骨干 2 / 8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会适应客观环境,既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

6、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 另一个特点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己任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小学生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进行预防性、发展性的积极辅导,今天看似健康者可能成为明天的不健康者。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不动摇。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因为它既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又有各自独立的

7、任务、内容、规律和方法。要认识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认清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与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相同点: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同属于整个心理大系统,它们都服从心理形成、心理发展的规律。 1、它们都是由人脑器官产生的。列宁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物质的高级产物。 ” 2、它们都以客观现实为源泉。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物质交往、现实生活的语言交往结合在一起的,是受人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生产关系所制

8、约的。 3、它们都以实践活动为产生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需要和动机的支配下,主动从事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学生参与的所有一切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4、它们都属于个体意识范畴。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心理等都不是一般的社会意识,而是物化了的东西在个体头脑中的精神现象。 (二)不同点: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是心理的特殊表现,因而与心理又有区别的。 1、发展层次不同。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一定水平的素质,才能成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水平 3 / 8的人才。这里的素质,是由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第一层次为生理素质它主要指人们与

9、生惧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及其机能等,这是先天的;第二层次为心理素质它主要是由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心理状态和个性组成的,这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合金” ;第三层次为社会文化素质它包括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2、内容性质不同。思想、品德、知识、美感等具有社会性,有是非、好坏、善恶、真假、荣辱之分;但心理品质则可以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这好比人的四种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一样,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不存在哪种气质好,哪种气质不好。 3、表现形式不同。思想、品德的表现形式为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

10、及诚实、谦虚、坦率、正直、敬老、爱幼等;知识技能的表现形式为定义、公式、法则、定理、定律,以及阅读、写作、实验、绘画技能等;美感则是对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表现形式为美、丑、崇高、滑稽、刚性、柔和、喜、悲剧等。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它的表现形式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等;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等。 (三)两者的联系:心理是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形成与发展的中介和基础。通过心理教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综上所述

1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各育之间是互相交叉重叠的,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与各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具意义在于: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少年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一)学校心理辅

12、导的目标: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4 / 8我们可以把上述目标归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 “调节”指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学生学会调节就是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正确的志向

13、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和谐。 “适应”指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适应就是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调适性辅导” 。 第二是寻求发展。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合理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发展性辅导” 。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根据小学生特点,具体辅导内容一般有五个方面:1、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2、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

14、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 ;3、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 ;4、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 5、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 。下面以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为例。 1、学习辅导的内容。 a、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与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近期、中期和长期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b、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培养探索、求知的欲望,

15、发展学科兴趣,使学生建立认真的、自觉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 c、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当,成功机会就会增多,学习动机随之会增强,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提高,成功的机会也多,达到不断成功、不断再努力、再成功的目的。 d、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 ,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预习、复习的方法等。学习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策略、思维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等,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e、学习计划的辅导。让学生学会独立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

16、、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初步具有执行计划和调整计划的能力。 2、生活辅导的内容。 a、生活目标与态度的辅导。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认同的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意 5 / 8义,确立具有责任感、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生活态度。 b、日常生活辅导。指导学生养成整齐清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厌食、不偏食、不乱吃零食等,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c、交往辅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师与生、生与生等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术,在众人面前敢于表达自己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 d、情绪辅导。使学生认识人的情绪情感的丰富多样性,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能使人充满活力。 此外,生活辅导还有安全辅导、合作辅导、家庭生活辅导、节假日辅导等等。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是开展心理辅导的具体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