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0167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 “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父亲分为 5 类,对孩子性格有不同的影响。被动型 家庭生活常参与“被动型”父亲有两类。一类是行为被动。就像 33 岁的小刘所说:“我对父亲的印象是,每天回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虽然父亲对他有求必应,但总感觉离得很远。李新影说,这类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像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在情感上与孩子保持距离。波尔特指出,五成父亲属于被动型。 “这可能与男性不擅长处理感情问题有关。 ”李新影解释说,有这样父亲的孩子性格更内向、胆小,不善于表达。这类父亲要调整心态,

2、妈妈也应起到桥梁作用,定期组织全家游或亲子活动,让爸爸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另一类是态度被动。假设有两个经历相似、学历相同、社会地位同等的父亲,但面对生活不如意时,一个乐观对待,分析原因,勇于解决;另一个却麻木、消极抵抗。当他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前者往往会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寻找症结,教他解决方法;后者则会当着孩子的面,把问题推给老师。 因此,心态消极的父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成长,给他们带来心理阴影。如果发现孩子身上表现出某种自己也具有的消极心态或行为时,父亲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起到榜样作用,才能帮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民主型 温情权威都得有他们耐心、细腻、循循善诱;他们帮孩子实现

3、梦想,解决学习难题;他们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与孩子像朋友般相处。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完美父亲“民主型”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权威民主型家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然而,民主并不意味着无限度的自由以及对孩子欲望的无限制满足,而是需要一定的规则, 来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孙云晓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校长有一次问自己的女儿:“你眼中的好父亲是什么样的?”女儿的回答是:“一个好父亲,要有 90%的温柔和 10%的冷峻。 ”这个回答耐人寻味。好父亲要有九成的民主和温情,愿意跟孩子做朋友;但一成的冷峻和权威必不可少,在孩子犯错时要给予适度的批评和惩戒。也就是说,父爱要有理性,要有原则和底线,

4、尤其是道德方面的。 “所以说,父亲既要尊重孩子,又要有权威。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自我接纳程度较高,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孙云晓说。缺席型 花点时间陪孩子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家。5 岁的儿子问:“爸爸,你一小时挣多少钱?” “20 元。 ”“那我可以跟你借 9 元钱吗?”男孩接过爸爸给的 9 元钱,跑回房间,从抽屉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零钱,开心地说:“爸爸,我有 20 元钱了,可以买你一小时陪我吗?”这个故事说明,在父亲眼中,事业能给孩子好的生活,这个“正当”理由促使他们忽视孩子。而在孩子眼中,他们对父爱的最直接感受就是陪伴。李新影说,父亲在

5、时间和情感上的缺失是中国家庭的普遍问题。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表明,在倾诉对象上,中国孩子把父亲排在网友之后。波尔特说,任何理由的不陪伴对孩子都是一种拒绝,导致孩子与父亲的情感疏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处理与权威人士,尤其是男上司的关系方面会有困难,易产生敌意和愤怒。李文道建议,这类父亲应多花时间陪孩子,每天至少半小时。“黄金亲子时间”有 3 个特征:1.专注。父亲的这段时间是专门留给孩子的,除非紧急事情,不可被干扰。2. 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由孩子主导和安排。3.以倾听为主。父亲要多听少说,善于倾听的父亲才是好父亲。另外,孩子心中的“

6、关键时刻” ,如生日、重要活动或比赛等,父亲的出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很重要。一旦错过,可能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间来弥补。专制型 平等对话少灌输“不准看电视” 、 “没事少去同学家玩” 、 “必须考第一”给孩子设一堆家规或要求,让他们无条件服从自己。可这些要求大多从父亲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使他们无法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一旦孩子违反,就会严厉批评和惩罚。这样的“虎爸”就是“专制型”父亲的代表。孙云晓说,中国人习惯把父母称为家长, 家长是家长制,也就是专制的象征。这类父亲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喜欢说“我是为孩子好” ,让专制披上温情的外衣,成了理所当然。 “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可能导致两种结

7、果:一是让孩子变乖 ,二是让孩子反抗。”李新影说, “乖”孩子以父亲的意志为中心,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信心和勇气,性格懦弱,难成大器。反抗的孩子会用抱怨、顶嘴等方式来宣泄消极情绪,慢慢变得叛逆、难以沟通,甚至会将不满发泄到外人身上或社会上。真正爱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亲不可强行对孩子进行知识或思想的灌输,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的兴趣,而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和智力发展规律。孙云晓强调,超过 10 岁的孩子,父亲更要与之平等对话,用道理说服,而不是强迫孩子。炸弹型 多些耐心要宽容27 岁的小文总觉得同事、朋友看不起自己,别人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她都会猜测很久。朋友间偶尔发生的

8、不愉快,很多人转头就忘,她却不能释怀,甚至睡不着觉。心理医生说,导致这一切的重要原因是,小文有一个“炸弹型”的爸爸。这类父亲动不动就发火,孩子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小事,在他们眼中就会被放大,动辄批评、打骂。察言观色、取悦父亲成了孩子的第一要务。波尔特指出, “炸弹型”父亲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很难相信别人。他们不善于处理冲突,总想息事宁人,缺乏开拓性和胆识。 “经常对孩子发火是没耐心的表现。 ”李新影说,孩子的成长特点就是反反复复,所以耐心很重要。这类父亲还要注意,别把负面情绪带到教育孩子中。孙云晓建议,孩子惹你生气时,要说出你的感觉和期望。尽量用“我”开头,如“我生气了” 、 “我很吃惊”等。不宜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更不应曲解孩子的动机。孩子犯错后一般都会有后悔自责的想法,一定要抓住这个教育的“黄金时刻” ,带着宽容心,和颜悦色地剖析事情原委和是非曲直,孩子会字字入心、声声入耳,有所进步。若不问青红皂白就猛批猛打,也不许辩解,孩子可能因恐惧而撒谎、抗拒,将问题复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