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发)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399754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新理念(发)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课程新理念(发)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课程新理念(发)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课程新理念(发)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课程新理念(发)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新理念(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新理念(发)(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理念 新课程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思考目录 新理念 新课程 新课程实施中的思考新理念 课程改革,理念先行,地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是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地 理素养 .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 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 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 程并重的评价机制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 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 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 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 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

2、理素养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 结合地理素养:地理知识 地理技能 地理能力 地理意识 地理情感新课程 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 新学法 新评价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 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 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 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二、选

3、修课程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和 开发建议新教材 地理新教材含义地理教材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地理课程标 准,组织地理教学的专家和其他相关人员开发 、编写而成的极其重要的育人载体。 地理新教材本质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 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而是引起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 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是范例或案例。 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地理新教材的选择地理新教材的特点控制地理内容总量,适当降低知识难度 更新教学内容,大量引进现代信息 强调科际联系,促进课程优化整合 密切联系生活

4、,关注学生个体经验 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 尊重师生个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利用信息技术,扩展课堂学习空间版式设计新颖,图文并貌,引人入胜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版本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 (人教版)2 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湘教版)3 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图版)4 南京师大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鲁教版)必修共6学分选修各2学分地理1地理2地理3海 洋 地 理环 境 保 护旅 游 地 理城 乡 规 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宇 宙 与 地 球地 理 . 必 修 .地理1地理2地理31.宇宙中的地球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5、量 交换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人口与城市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地 理 (选修模块)1.宇宙与地球2.海洋地理3.旅游地理4.城乡规划5.自然灾害与防治6.环境保护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宇宙与地球 宇宙 星空观察 太阳和太阳系 月球和地月系 地球的演化2.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开发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海洋权益3.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 景观欣赏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 旅游设计 旅游与环境保护4.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6、城乡分布 城乡规划 城乡建设与生活5.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概述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与环境 防灾和减灾6.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与资源利用、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管理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 地图与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3s技术综合应用新教、学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含义:地理教、学活动中 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有教的方法,又 有学的方法。新教、学方法就是在新教育 理念指导下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 新与旧是相对的.所有的新方法都将成为传 统的方法,所有的传统方法都曾经是新方 法。所有的新方法都

7、是在传统的方法基础 上创立的。所有的传统方法都可注入时代 的生命活力。 地理教、学新方法与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 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 案例(范例)教学 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引导发现、问题解决、科学探究等 基本程序:给学生提供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及 所要使用的方法;引导学生确定调查、探究中的困难 ,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尝试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案;学生进行资料收集, 分析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得 出一致的结论,并加以验证。 表述:选择问题向学生解释探究程序收集资料 提出假设并讨论确定理

8、论并应用分析过程或明确 问题确定探究方向(预测、假设)组织探究(制 定方案、分工、准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社会实践(运用结论) 要求: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 ,其中教师要插入必要的讲解。讨论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1.向学生提供资料,给出事实;2.引导学生 确定资料和事实中涉及到的问题和观点、价值取向、 政策等;3.要求学生就资料和事实表明看法,阐述立 场以及理由;4.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质疑彼此的看 法和立场;5.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稳固立场;6. 帮助学生检验各自的立场,确认立场背后的事实假设 是否正确,以及这一立场的预期结果。 适于:科学观点的树

9、立、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要求: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有充分的预备知识, 费时间,不宜组织过多。体验式教学模式(角色扮演) 基本程序:小组准备活动,确定问题并 进入情境;分析角色,选择扮演者;确 定表演程序,布置场景;组织观众,明 确观察任务;表演;讨论和评价表演; 根据新的理解,调换扮演者,重新表演 ;讨论和评价新的表演;总结。 适于: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 要求:费时较多,自由度大,不宜组织 过多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 团体调查主题实践活动 基本程序:1.学生面临问题,产生疑问;2. 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做出反应;3.学生确 定解决问题的任务和组织分工;4.单独调查 研究和团体调查研究;5.

10、分析活动的进程, 进行调整;6.进行下一轮的活动。 要求:小组学习各组任务相同,最后各组 进行综合和比较;合作学习各组任务不同 ,最后加以综合和归纳。分组要科学,组 合好,分好工。研究性学习 基本程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 并确定研究的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确定研究方案和组织分工;学生自己进行研 究;学生讨论,教师解疑,学生提出研究成 果;各组学生交流研究的方法体会等。 适于:类似于科学研究方式的学习与实践活 动。 要求:高中阶段必须开展,初中阶段可适当 开展。自主学习 指学习过程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 和谐的的学习氛围为条件,以教师

11、鼓励和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征,一促进学 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兴教学理念和 学习方式.案例(范例)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学 习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生产生活当中适宜的事 例,个案 ,组织学生分析,研究,讨论与交流,并提 出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 与学.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 讲授式 先行组织者 基本程序: 组织教学 复习旧知识 学习新知识 巩固新知识 作业练习 适于:知识和技能的 学习,尤其是较难理 解的知识和较复杂的 技能。新课程理念下的基本程序设计情景引导学习小组

12、讨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要求学习新评价 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 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发展历程的成长记录; 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由学校认定高中生的毕业资格转变评价的理念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评价功能的 转变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指标的 多元化 重视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 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 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 结合评价重心转移学生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改革重点 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与工具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明确促

13、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 划学生评价改革重点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 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 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 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 价方法,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收集学生发 展证据的手段。 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法。评价方法与工具 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 方法(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 或成长记录等) 考试仍是有效性的一种评价方法,应根 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进行选择不 同的考试方法。(辩论、答辩、表演、 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学科学习目标 (见课程标准 )一般性发展目标 道德品质

14、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个性与情感 审美与表现 公民素养评价项目比值过程性 评价平时作业10% 学习记录表10% 主题活动(或探 究活动)20%形成性 评价平时考查、期中 考试10%期末考试50% 总体评价 (合计)100%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 和结果的资料 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 来自家长的信息 考试和测验的信息 成绩和作品集 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客观描述学生发展的成 就和潜能,对考试结果作出分析、说明和建议, 形成一个分析报告,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 ,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分析报告,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 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 ,用清楚、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