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378764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两章孟子两章同步训练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米粟粟( ) 山溪溪( ) 畎畎( )亩 拂拂( )乱 管夷夷( )吾 寡寡( )助 筋筋( )骨 拂拂( )士2、解释加横线的字。环环而攻之而而不胜( ) ( ) 夫夫环而攻之之( ) 兵革兵革非不坚利也( ) 委委而去去之( ) ( ) 域域民不以以封疆之界( ) 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寡助之至,亲戚畔畔之( ) 七里之郭郭 ( )多助之至至 ( ) 人恒恒过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孟子两章选自_,作者是_,名_,字_,战国时 家, 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5、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 并称为“四书”。6、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结论是 。7、 生与忧患 死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8、翻译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一词多义。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3、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非不深也(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新课标第一网(一)(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 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 “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 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多义词。自南海还还( )望桓侯而还还走( )蜀之鄙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鄙( )西 蜀之去去南海( )去去国怀乡( )2、下列句子加黑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之南海子墨子距 B其其一贫,其一富其其真无马邪C以以告富者必以以分人3、翻泽下列句子。(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2)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本义引用_的故事,意在阐述_的道理。(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 傅说举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于是人也 ( ) 舜发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举于市( ) ( )苦苦其心志( )人恒恒过( ) 4、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

6、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用课文词语回答) 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8、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 一句名言?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 也能成才”。

7、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3、现代生活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

8、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 “道”的理解。 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1、s x qun f y gu jn b2、围攻 表转折 发语词 这 泛指武器装备委:放弃;去:离开 限制 凭借震慑 “畔”同“叛”,意义:背叛。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极点。 常常3、(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 因此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交给这个人。(4)困扰他的内心,让他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 所作为。(5)因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6)这样 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

9、乐而衰亡。4、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轲 子舆 思想 教育 儒5、孟子及其弟子大学 、 论语 、 中庸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是: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7、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8、 (1)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 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 就少。 (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9、道:道路 仁政 道义 固:巩固 固执,顽固 池:池塘 护城河国:

10、国防 国都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一)(一)1、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2、C3、(1)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 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4、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 功(意思对即可)(二)(二)1、 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3、使坚韧 ;奋起,有所作为 ;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 给 ;指被任用;指被任用;指被任用;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经常 4、翻译 (1)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

11、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 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5、B 6、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7、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 ,他们都是 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 番出色的事业。 8、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 之成理均可。(三)(三)1、 “得道” “天下顺之”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 (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 “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 “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 “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