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378763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综合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初中毕业班化学综合练习(完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l35.5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15 小题,共小题,共 30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 B用锂电池给手机供电C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 D使用液化石油气煮饭2下列标志张贴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标签 B汽车加油站 C矿泉水瓶标签 D学校水池边3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

2、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C缺碘易患坏血病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智力低下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5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 O2 和 CO2 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 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 CO2转化为 O2 。NiFe2O4中铁为+3 价,则 Ni 的化合价为( )。A+1 B+2 C +3 D+46下图中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7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数码相机和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 + MnO2 LiMn

3、O2 。以下说法正确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LiMnO2为锂、锰、氧的合金C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8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工具。右图是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表示,下列有关镁元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 12 B它是金属元素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24.305%9下列关于化学合成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料广泛替代金属,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B棉花、羊毛、涤纶等都是合成纤维C废旧塑料、合成橡胶应回收再利用 D塑料垃圾难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10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

4、园区,在一些生产思路上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 CO2,以促进光合作用C种植、养殖和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农畜牧业产量D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和使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同时又能降低土壤酸性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热水配腌蛋的盐水,可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B洗洁精清洗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C溶液中微粒的接触机会多,所以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D降温可使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结晶12化学科技的发展能大大促进生产。科学家发明了“组合转化”技术,将 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5、料 X 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0+1 BX 的化学式为 CH4O2CX 是有机化合物 D这个反应开辟了二氧化碳的一个新用途13小杨喜欢家庭小实验,右图是他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下列关于简易净水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卵石、石英沙、膨松棉在净水器中起过滤作用B活性炭起的是吸附作用C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水D该净水器净水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4学好化学,辨别真伪。市面上有人用 5 角硬币(铜锌合金)制成假黄金首饰行骗,小晓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晓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

6、液 C盐酸 D硝酸钠溶液15除去下表所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错误错误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 3232 分)分)16 (5 分)用 C、H、O、Ca、Na、Cl 等元素组成的化学式填写: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_;用于灭火的气体_;清洗铁锈用的酸_;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作食品添加剂的纯碱_。17 (7 分)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图 1 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 ,属于有机物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的编号) ;(2) 打火机打着火时,挡风铁罩并没有燃烧起来,据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挡风罩上通风孔的作用是

7、使空气流通,说明燃烧需要的另一个条件是: 。(3)放开打火机开关,火焰就熄灭, 图 1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_ _ 。 18 (3 分)为了验证某一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小琴同学设计了图 2 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她的设计合理吗?_,你的理由是_ 。19 (6 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 选项物 质杂 质除去杂质所选试剂A二氧化碳氧 气灼热的铜网B铜 粉铁稀硫酸C生石灰碳酸钙稀盐酸D碳酸钙粉末氯化钙粉末水(1)煤中由于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转化成二氧化硫而造成酸雨。但确定酸雨的界限是pH5.6,而不是7。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8、2)碳酸钙是一种价廉高钙补钙剂,虽然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服用后可转化为可溶性钙盐而被人体吸收,其中的道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服用这种补钙剂时常需配合服用维生素 D,据此可推知维生素 D 的功能是 。20 (4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 (2)B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 (填“” 、 “”或“” )t1时的溶解度。(3)当A、B两种物质形成的溶液均接近饱和状态时,通过 图3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其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填“A”或“B” )物质形成的溶液。21 (7 分)图 4 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真、小善、小美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

9、信息点: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 )根据图 4 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 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不选择其它实验方案理由是 ;(2)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 。(3)试管 3 中的现象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 28 分)分)22 (12 分)晓宇同学设计一套制取的氧气的装置(图 5):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中的药品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浓硫酸的作用是 。(3)如果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把装置中的试管口 ,同时必须加上的一种玻璃仪

10、器的名称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改变图 5 装置中的药品,此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 气体。如何验证该气体已收集满? 。 23 (8 分)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请回答有关问题:(1)化学方法 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不同物质类别(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所选试剂判断方法方法一(例)锌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粒作用,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是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的是氯化钠溶液。方法二方法三(2)物理方法 小王 同学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

11、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24 (8 分)小李和小梅同学欲通过实验验证铝、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她们预先约定: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小李同学选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盐酸四种物质,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请你帮助小李同学完善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向盛有少量盐酸的试管中插入铁丝,充分反应。_ 向中所得溶液中插入_。无明显现象 向中所得溶液中插入_,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结论:金属活动性 AlFeCu。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打磨光亮,其原因是_。(2)小梅同学认为将小李同学方

12、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稍做调整即可得出活动性AlFeHCu 的结论,小梅同学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四计算与分析(本题共四计算与分析(本题共 10 分)分)25 (3 分)蚁酸是一种存在于蜂类和某些蚁类分泌物中的一种有机酸(化学式为 HCOOH) ,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蚁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626 (7 7 分)分)某化验员对本炼铁厂进购的赤铁矿(主要成分 Fe2O 3)样品进行分析。取10.0g 的样品,加入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 + 6HCl 2FeCl3+3H2O) ,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 103.0g,将滤渣过滤、洗涤、干燥后质量为 2.5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不考虑实验中的损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