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77993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8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漆膜附着力测定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漆膜附着力测定法1.定义、目的及意义漆膜与被涂物件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力的作用结 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称为附着力。 2.相关标准 GB/T 1720-7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划圈法) 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5210-2006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 3.1 GB/T 1720-79(8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划圈法 )3.1.1 测试原理将样板固定在一个前后可移动的平台上,在平台移动的 同时,做圆圈运动的唱针划透漆膜,并能划出重叠圆滚线 的纹路,对漆膜的破坏作用,除垂直的压力外,还有钢针 做旋转运动所产生的扭力。3.1

2、.2 材料和仪器设备附着力测定仪:试验台丝杆螺距为1.5mm,荷重100g、 200g、500g;标准回转半径为5.25mm(可调)马口铁板:120mm50mm (0.20.3)mm 3.1.3 操作要点测试前先检查唱针针头是否锐利,如不锐利应予更换 。再检查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是否相符,不符时,应及时 加以调整。测定时将样板固定在试验台上,使唱针尖端接 触到漆膜,均匀摇动摇柄,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 。划痕标准图长(7.50.5)cm。划完后,取出样板,除去划痕 上的漆屑。 3.1.4 结果表示用4倍放大镜或目视观察划痕的上侧,依次标出1、2、3、4 、5、6、7七个部位,相应分为7个

3、等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漆 膜的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以上完好,则定为该 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坏损。以漆膜完好的最低等级表示 漆膜的附着力,结果以至少两块样板的级别一致为准,1级最 好,7级最差。3.1.5 注意事项3.1.5.1唱针针头必须锐利,否则应及时更换。3.1.5.2标准回转半径应符合要求。3.2 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3.2.1 测试原理 根据样板底材及漆膜厚度用不同间距的划格刀具对漆膜进 行格阵图形切割,使其恰好穿透至底材,评价漆膜从底材分离 的抗性。按漆膜从划格区域底材上脱落的面积多少评定,分0 5级,0级最好,5级最差。3.2.2

4、材料和仪器设备单刀;多刀:间距分别为1mm、2mm;不适用于漆膜厚度大于 120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透明压敏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3.2.3 操作要点根据底材及漆膜厚度选择不同刀刃间距的刀具;根据底材及漆膜厚度选择不同刀刃间距的刀具 : (060)m,硬底材,间距1mm;(060)m,软底材,间距2mm;(61120)m,硬或软底材,间距2mm;(121250)m,硬或软底材,间距3mm。 切割试验:一块样板上可进行三组切割,每组之间边 缘距离应大于5mm,同时距样板边缘也应大于 5mm。如果是木质底材或类似材料,则应沿与 木纹方向呈45方向进行切割。

5、切割时刀垂直 于样板表面,均匀施力,匀速切割。所有切割 都应划透至底材,每个方向切割数为6。 结果判定: 对于软底材:切割完毕,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每一条对角线轻轻 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观察漆膜脱落现象。 对于硬底材: 切割完毕,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每一条对角线轻轻 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在硬底材的样板上施加 胶粘带,除去胶粘带最前面一段,然后剪下长约75mm 的胶粘带,将其中心点放在网格上方压平,并使其与 漆膜完全接触。胶粘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在贴 上胶粘带5min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以尽可能 接近60的角度用(0.51.0)s的时间将其撕离。观察 漆膜脱落现象。3.2.

6、4 结果表示根据标准中对05级的划分规定对漆膜划 格区域脱落情况进行判定。以三组切割评定一 致的结果报出。3.2.5 注意事项3.2.5.1正确选择刀具并检查刀刃是否锋利。 3.2.5.2胶粘带的粘贴及剥离角度、时间应按标准 规定。3.2.5.3木纹的方向和结构可能影响试验结果,而 且明显的木纹会使评定不能进行。3.2.5.4本方法不适用于厚度大于250m的涂层.3.3 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 试验 3.3.1测试原理在规定的速度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 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涂层间或涂层与底材拉 开时单位面积上所需的力表示该涂层的附着力 。 3.3.2材料和仪器设

7、备 拉力试验机 试柱:用金属加工而成,直径为20mm或7mm 胶粘剂 3.3.3 操作要点制备样板;试验组合的选择;测量。 试验组合的选择:3种 1)在坚硬的和易变形的底材上通用的试验方法 (使用两个试柱): 将胶粘剂均匀的涂在两个清洁干净且直径 相同的试柱的表面上。将试片放在两个表面涂 有胶粘剂的试柱的中间,两个试柱应位于试片 的中央且同轴心排列。胶粘剂固化后,使用切 割装置沿试柱的周线切透至底材。2)使用单个试柱从单侧进行试验的方法( 仅适合坚硬底材):将胶粘剂均匀的涂在未涂漆的、清 洁干净的试柱表面。胶粘剂固化后,使用切割装置沿试 柱的周线切透至底材。 1外圆环2涂有胶粘剂的试柱3涂层4

8、底材3)试柱法,其中一个试柱作为已涂漆底材 :将胶粘剂均匀的涂在一个未涂漆的 、清洁干净的试柱表面,把试柱的涂有 胶粘剂的表面与另一个试柱涂有受试产 品的表面相连。在胶粘剂固化剂内,将试验组合置 于定中心装置内定位。1涂漆试柱 2漆膜 3胶粘剂 4涂有胶粘剂的试柱测量:破坏强度:胶粘剂固化后,立即把 试验组合置于拉力试验机下。小心地定 中心放置试柱,使拉力均匀地作用于试 验面积上而没有任何弯曲动作。对涂漆 底材平面垂直方向施加拉伸应力,该应 力以不超过1MPa/s的速度稳步增加,试 验组合的破坏应从施加应力起90s内完成 。 破坏形式: A 底材内聚破坏; A/B 第一道涂层与底材见的附着破坏

9、; B 第一道涂层的内聚破坏; B/C 第一道涂层与第二道涂层间的附着破坏; N 复合涂层的第n道涂层的内聚破坏; n/m 复合涂层的第n道涂层与第m道涂层间的附着 破坏; -/Y 最后一道涂层与胶粘剂间的附着破坏; Y 胶粘剂的内聚破坏; Y/Z 胶粘剂与试柱间的胶结破坏。 3.3.4 结果表示对每种破坏类型,估计破坏面积的百分数 ,精确至10。至少在6个试验组合上重复进 行系列试验。以平均破坏面积百分数及破坏类 型来表示结果。如:涂料体系在平均3MPa的拉 力下破坏,检查表明第一道涂层的内聚破坏面 积平均大约为20,第一道涂层与第二道涂层 间的附着破坏面积大约为80,这样拉开法试 验的结果可表示为: 3(2.52.9)MPa,20B,80B/C 3.3.5 注意事项3.3.5.1胶粘剂在固化期间试柱应保持始终不动。3.3.5.2应沿试柱的周线切透固化的胶粘剂和漆膜直达 底材,以保证单位面积受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