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77743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历史2 2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第1 1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第第1 1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整合教材整合教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成熟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成熟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演变 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 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 耕生产。原始社会和

2、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 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 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 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我们研究原始农业的 情况,主要通过哪些途 径?传说考古发现文字记载近现代生产中的遗存 左图为 打制石器。 右图为 磨制石器。商周青铜器商代铜耒商代铜臿刀耕火种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耜耕”或“石器锄耕”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骨耜和复原图 云南贡山独龙 族使用的双尖 木耒耜耕阶段的

3、半坡、河姆渡农业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炭 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 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 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之一。商周时期,中国农业虽说总体上处于原始阶段,但已 开始向传统农业过渡,主要的表现何在?请请您您思考桔槔被道路和沟渠分 割开来的井田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是耕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是耕 作方式上的一场革命呢?作方式上的一场革命呢?新石器时代的 石犁战国时期的 铁犁战国时期 的铁锄从此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从此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 统农业的

4、主要耕作方式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何谓精耕细作?教材的定义?氾胜之书中古人云。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 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 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 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 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请请您您思考精耕细作技术的不断成熟精耕细作技术的不断成熟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 1)春秋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基本)春秋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基本 成型时期,有

5、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成型时期,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从耕作方法、农(从耕作方法、农 具、农学书籍方面思考)。具、农学书籍方面思考)。 (2 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有何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有何 特点?具体的表现?对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格局特点?具体的表现?对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格局 有何影响?有何影响? (3 3)举例说明)举例说明隋唐隋唐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精耕细作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精耕细作技 术成熟的表现。术成熟的表现。 (4 4)宋元宋元时期,我国精耕细作技术进入时期,我国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全面成熟” 时期,你如何理解?举例说明。时期,你

6、如何理解?举例说明。 (5 5)明清明清时期,我国时期,我国“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继续发的农耕技术继续发 展,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展,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请按请按“ “耕作制度耕作制度” ”、“ “农作物农作物 新品种新品种” ”、“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 ”、“ “农耕技术农耕技术” ”、“ “农书农书” ”方面举例方面举例 说明。说明。请请您您思考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代田法;区田法。汉代发明耧车;耦犁 。汉代农书氾胜之书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春秋战国秦汉春秋战国秦汉汉代代田法汉代区田法汉代耧车模型汉代装了犁壁的铁铧区田法示

7、意图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特点: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江南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开发。表现:北方黄河流域:齐民要术现存最早。 轮作制和推广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江南:江南的开发,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影响: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2 2) 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精耕细作农耕技术的成熟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精耕细作农耕技术的成熟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精耕细作农耕技术的逐步成熟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精耕细作农耕技术的逐步成熟 水稻的育秧移载技术 “江南热早天气毒,雨中移秧颜色鲜。” 唐 张籍(江村行 )曲辕犁的出现,中国的耕犁已成熟。四、精耕细作技术的

8、成熟 “ “全面成熟全面成熟” ”的主要标志?的主要标志?中国传统农具的发展达到高峰。南方稻麦复种制出 现,标志着一个新高度。精耕细作技术的全面成熟使宋元时期农业生产的发 展呈现出哪三大特点?(4 4)宋元时期我国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宋元时期我国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全面成熟 ”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 江浙地区经济日益发达并成 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的农 业也得到发展。耕作制度:多熟种植;农作物新品种: 大量农 作物新品种培育,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 域。农耕技术:饼肥、套耕 。“农书” 农政全书 。清代台湾高山族耕田图台

9、湾高山族主要种植水稻,其“耕 种,如牛车、犁、耙与汉人同”。明清时期我国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我国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继续发展纵观中国古代农业,请你梳理三条线索 靠天吃饭 无所为开始主 动参与利用农具 解放自己生产工具的变化磨制石器少量的青铜农具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变化铁器耜耕铁犁牛耕人的作用的变化春秋至秦汉是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初步成 型的时期, 主要的成就记住3、2、1。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成就记 住1本书,两项领先技术。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记住耕 犁完善的标志。宋元作为精耕细作的全面成熟时期,主要的标志是 什么?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

10、了怎样的变化?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业进一步发展,并进入总结 阶段。如何全面评价中国的传统农业的得与失?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 )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 半坡文化 (黄河流域陕西)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流域山东)母系氏族父系氏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逐步被以家庭为单 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 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 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正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 时期的社会面貌。 原始社会形成 公社共有、成员 共同劳动、平均 分配的土地制度 西安半坡遗址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井

11、田制 井田制特点: 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土地 ,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 有权,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 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 纳赋税。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 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 渐形成。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特点及演变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废除

12、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 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 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 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屯田制和均田制(政府控制土地的形式) 明清时期,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 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均田免粮) 历历史 时时期土地制度变变化的情况 表 现现春秋 时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溃, 私有制开始产产生。“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观承认认土地私有权权加速井田制瓦解齐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鲁国

13、:初税亩亩战战国 时时期各国变变法运动动: 从法律上废废除井田制 ,对对土地私有制给给予 全面肯定,最终终确立 起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变法等 “除井田,民得买卖买卖 ” “依军军功行田宅”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战战战战国以来)国以来)以私有制以私有制 为为为为主体的主体的 多种土地多种土地 所有制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自耕农农农农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屯田制 何为屯田?曹魏时期,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 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 屯田

14、制的实行有何意义? 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 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 但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 极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 均田制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 ,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 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 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 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瓦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

15、买卖的频繁,加 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 进一步发展。 徭徭 役役兵兵 役役(均田、限田)(均田、限田)封封 建建 国国 家家佃农佃农抑抑 制制 兼兼 并并 地主地主自耕农自耕农田田 赋赋人人 头头 税税田田 赋赋地地 租租兼兼 并并 土土 地地沦为沦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新新 的的 封封 建建 国国 家家新的自耕农新的自耕农轻轻 徭徭 薄薄 赋赋死死 亡亡 或或 逃逃 亡亡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社会关系图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 形成的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

16、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 多年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为什么会长期顽固存在? 它有何局限性?封建统治者为何要维护它? 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2.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 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 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 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 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