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375877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42015高三历史(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现代史(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 )新时期的政治新时期的经济建设理论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国家统一问题新时期的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 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12月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政治路线: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以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法制建设方针: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新中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新时期: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新起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新时期的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

3、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平反冤假错案3、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中国 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为依法治国奠定 了重要的基础。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1、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 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

4、度。1984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 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1、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2、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3、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新时期的政治: 国家统一的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1979年,全国人大

5、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史实:意义:它标志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台湾问题1、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 党集团的部分军政人员

6、 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 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 的状态。 2、两岸关系的发展七九停炮(1979年) 三十年来真正停火八七开放(中央政府提出“三通”允许探亲、经济文化交流) 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成立(1990年台湾“海基会”和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九二共识 一个中国汪辜会谈(1993年)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辜振甫汪道涵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 陆3、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针对“”,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助于

7、两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势力等。新时期的政治: 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方针。“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5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 、平等对待。社会

8、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 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现代社 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法、管理方法。 邓小平论中国外交(1989年12月)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2003年5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会晤1、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就是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发展。但侧重点随着国内 外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 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保障国家的 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

9、内容。2、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具体表现为从一边倒联苏抗美 ,到一条线联美抗苏,发展到新时期的不结盟。3、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在这些“变”与“不变”中, 进一步领略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务实性。如何认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新时期的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1、根本目的:2、目 标:3、前 提:4、实 质:5、过程6、意义: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人民

10、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1、从国情来看,农民是人口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极大。2、从经济体制来看,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压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3、从现代化角度来看,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农业现代化是最薄弱的环节。农村改革的成功可以促进城市的改革,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试点:推广: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时间、地点:内容:作用:1978年 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

11、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 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范围:主要形式:作用: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原因:措施:作用:管理体制: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调动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与市场都是

12、经济手段。中共十四大: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的内容: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背景:建立过程: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等深层次问题;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含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技术交流。2、对外开放的格局与特点:到90年代中期,已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13、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步骤: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 济特区。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 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 特区。1990年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 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 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经济特区41沿海港口城市14 沿海经济开放区41内陆省会城市经济技术

14、开发区深圳 汕头厦门珠海海南 秦皇岛天津大连 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 上海 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重庆万县宜昌 武汉 九江塔城 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对外开放的格局理论发展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和准备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夕)2、提出和形成时期(中共十二大 十三大)提出:党的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理论体系:中共十三大(1987年)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15、。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丰富和发展时期(1992年以后)南方谈话,是理论达到新高度的标志,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外交、统一战线等方面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1、是指引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对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

16、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 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和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灵魂和旗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方向和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历程1、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正式提出。2、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3、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