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8372520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课程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校 级级 精精 品品 课课 程程 申申 报报课课 程程 总总 结结学 院 名 称 化 工 学 院 课 程 名 称 煤化学 课程负责人 张双全 申 报 日 期 2009-5-5 1课程总结课程总结煤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煤的生成、结构、组成、煤的各种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质)和煤炭分类等内容。为学生学习煤炭焦化、煤炭液化、煤炭气化和煤炭机械加工(包括煤炭分选)等课程奠定基础。该课程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煤炭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煤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评价煤的组成和性质,

2、并能够初步确定煤的合理加工利用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煤化学教学小组不断开展教学研究,致力于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1、教学队伍(教学队伍(18.5 分)分)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7.5 分)分)“煤化学”以张双全教授为课程负责人,张老师主讲煤化学已经有 23 历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张老师将自己多年来在煤化工领域的科研经历和知识信息揉合到煤化学教学过程中,讲课生动有趣、效果良好。在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课下,对学生的提问深入浅出、耐心解答。张老师讲课过程中的最大特点是紧抓知识点的本质,善于启发学生将知识点连接

3、成为整体。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其他主讲教师也能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特别是张英杰、褚睿智、胡光洲等青年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掌握教学技巧,很好地胜任并圆满完成煤化学教学任务。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4 分)分)(1)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实际参与煤化学教学的共有 9 位教师,主要由中青年教授、实验师和讲师组成,其中教授 3 人,讲师 4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2 人,在读博士 5 人,其中3 人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从专业知识看,7 人均具有化工工艺和煤化工复合知识结构,特别是其中 3 人本科专业就是煤化工。这是一支教学科研复合型、稳定的、高层次的教师

4、队伍,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2)年龄结构)年龄结构50 岁以上的 1 人,4550 岁 4 人,35 岁以下青年教师 4 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队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3)职称结构)职称结构教学团队中教授 3 人,高级实验师 2 人,讲师 4 人。职称结构合理,青年教师力量较强。(4)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煤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煤炭焦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课程的基础,煤化学也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关键课程选矿学的重要基础课,同时,煤化学的主要内容是“煤化工概论”、 “煤综合利用概论”等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煤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化

5、工系早已将该课程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计划,在现有年轻人中,选择了褚睿智、张英杰、胡光洲、孟献良等进行培养。因为煤化学不仅是理论课,同时也有实验课,两者同等重要。所以,在年轻人的培养上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助课、听课、研讨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提高,一方面通过在实验室指导实验,提高指导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深入煤化工企业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把握煤化学理论与煤化工专业知识的关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青年教师煤化学知识不断丰满、教学技巧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这些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6、也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化工系的培养计划,在今年 9 月份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中,计划再选择 12 名进行培养,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煤化学课程的教师队伍。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7 分)分)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团队教研活动主要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的制订;化工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煤化学研究性课程建设;煤化学双语教学研究等。1.3.1 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3(1) “煤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建设(吴国光、张双全、周敏) ;(2) “燃料化学”双语教学(周敏,张双全) ;(3)

7、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研究(张双全) ;(4) 以“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为指导,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5) 从专业建设的高度进行煤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6) 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煤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7) 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煤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组织教学过程;(8)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归纳内容主线,以内容主线为纲,各章节知识为目,将煤化学知识体系系统化、条理化和完整化。(9) 实验教学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煤化学知识的应用,努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1.3.2 取得的教改成果和奖励(见网站)取得的教改成果和奖励(见网站)(1)提

8、出“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并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取得显著成效,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6(2)以“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3) 煤化学江苏省精品教材,2005。1.3.3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见网站)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见网站)(1)张双全,周敏 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煤炭高等教育,2005.044(2)张双全,周敏 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8.01(3)张双全,周敏,丁曙光 化

9、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研究,2004.02(4)孟献梁 褚睿智等. 非化工类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8,2(5)孟献梁 褚睿智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煤炭高等教育,2008,4(6)褚睿智,孟献梁等. 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7,1 (7)何亚群,周敏等. 高效专业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初探,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20 分)分)2.1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9.5 分)分)鉴于煤化学课程是为煤炭加工和转化的后续课程基础课和前导课,在内

10、容设计和安排上,必须达到这个目的。煤炭加工和转化工艺是建立在对煤的组成和性质的评价和掌握基础之上,煤的组成和性质与的结构密切相关,煤的组成和结构又决定于煤的生成过程。循着这个关系,选择了“煤的生成、煤的结构、煤的组成、煤的性质和分类”等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满足了学习后续课程的需要,同时结合教师在讲课时插入的实际例子,能够软硬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5.5 分)分)煤化学表面上看是专业基础课,实际上与煤炭加工和转化的科研实际紧密相连。为了促进煤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仅要求能掌握煤化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同

11、时也要求各主讲教师参与煤化工科研实践以及实习实践,把煤化学知识传授提高到煤化工科研实践指导者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煤化学的奥妙,教学过程中才能生动、吸引人。特别注重讲授煤化学知识在煤化工和煤加工科研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强化学生煤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给学生传授认真、5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融素质教育于科学知识的教育之中2.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5 分)分)实验教学是煤化学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既要照顾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又要兼顾学时的限制。因此,我们进行选择了能够代表煤炭组成和性质的代

12、表性实验项目如“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全硫含量测定、煤的发热量测定、煤的粘结指数测定”作为主要实验内容,通过这几个实验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对煤的用途作出初步的判断,满足了对于学生“知识、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3、教学条件教学条件(19 分)分)3.1 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及相关资料(8 分)分) (见网站)(见网站)教材建设是煤化学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教务处和化工学院的支持下,由张双全、吴国光、周敏等编写的煤化学于 2004 年正式出版,翌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经过几年的使用,该教材又被列入教育部“十一五”教材出版规划,今年 7 月,凝聚着多人

13、心血的修订版煤化学将出版。新版煤化学教材反映了煤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反映了编者的教学心得和教学理念。新版教材的出版必将为煤化学课程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还组织编写了“复习思考题”;为了提高“燃料化学(双)”双语教学的质量,课程负责人还组织编写了煤化学常用术语及词汇汉英对照表,大大方便了学生掌握英文词汇。另外,实验教材也配套齐全,且新版煤化学实验教材已列入修订计划,资金也已落实。3.2 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6 分)分)煤化学实验教学由化工学院专业实验中心组织实施,该中心是“江苏省化工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点”,涉及煤化学的所有实验项目已经完全开放,教学场地

14、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煤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3.3 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5 分)分)现已开通“煤化学网站”,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复习思考题、教学大纲等已经上网,方便了学生自学,开阔了视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4、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17 分)分)64.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6.5 分)分)我们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以讨论式、问答式等方式,特别强调讲课过程中紧密联系前后章节内容,强化理解,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并能将各部分知识最终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此外,每次上新课之前,用 10 分钟左右时间把

15、上次课的内容复习巩固,并将相关知识总结成为问题,以书面形式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复习分散在平时,不搞考前总复习,更不划重点,使学生平时学好,不至于考完就忘。另外,为了督促学生在平时下功夫,每章结束都布置作业,且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就及时指正。4.2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5.5 分)分)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电子教案(PowerPoint)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配合网络网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增强教学效果。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照片等增强学生的理解。4.3 考试考试(5 分)分)考试坚持闭卷,不搞考前

16、划重点,考试成绩是学生真实实力的反映。对于燃料化学(双)的考试采用英文试卷。考试命题以考核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为目的,题目量适中,难度稍大,但每年的考试平均成绩均在 80 分左右,充分说明教与学的效果十分良好,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5、教学效果教学效果(19 分)分)5.1 同行评价(同行评价(6 分)分)开设煤化学课程 20 多年来,与校外同行多有交流。近年来,我们编写的教材、制作的课件多被校外教师采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经常有教务处组织的专7家抽查听课,总体评价优秀。如西安科技大学樊晓萍副教授评价的那样:西安科技大学樊晓萍副教授评价的那样:“以张双全教授为负责人的教研小组,对煤化学的知识体系作了深入的探究,结合各专业的要求,从煤化学知识体系入手,建立起“煤的分子结构理论是核心、煤的组成和性质是主体、煤的生成过程是决定性因素”的煤化学知识体系架构,将整个煤化学知识网络化、整体化,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