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68874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 评析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漳州市普教室 李都明概说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大题,依全国高考语 文试卷的体例,仍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包 括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语音、文字、词语 辨析、熟语试题相同;不同的是,病句减少为1题,增 加了一道考查连贯的试题。本大题保持与全卷一样, 力求第一年单独组织命题平稳过渡,试题平实、难度 基本适中。词语(熟语)的音、形、义的辨识与应用 能力考查所选用的词语(熟语)基本能注意到常用常 见的层次,病句与连贯(衔接)题的难易有区分度, 能力点清楚,体现了命题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下面试 对试题的一些情况以及解答作简要

2、的分析。第一大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 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g) 埋怨(mn) 同仇敌忾(ki) 敷衍了事(h) B怃然(f) 木讷(n) 为虎作伥 (chng) 咄咄逼人(du) C着落(zho) 蛊惑(g) 锃光瓦亮(chng) 引吭高歌(hng) D骁勇(xio) 要挟(xi) 万马齐喑(yn) 洗洗涮涮(shun)1、解说 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 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与近年来全国高 考试卷不同的是,本题既不是考查异形同音汉字的 字音辨识,也不是考查汉字多音词的字音辨识,而 是考查一些容易读错的常见词语的字音。由于试题 选用的词语多为常见

3、常用的,且不涉及前后鼻音的 辨别、不涉及声调,大多数的考生还是可以接受。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其中,A项的注音有错的是 “豆豉()”与“敷衍了事(h)”,正确的注音分 别应是“ch”与“f”;B项的注音有错的是“怃然(w )”与“木讷(n)”,正确的注音分别应是“f”与“n” ;C项的注音有错的是“着落(zho)”与“锃光瓦亮 (chn)”,正确的注音分别应是“zhu”与“zn”。2、试题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偿 娇揉造作 寥廓 闲情逸志 B煦暖 绵里藏针 靓丽 待价而沽 C寒怆 得鱼忘筌 俾益 正襟危坐 D谗言 死心踏地 深邃 黄梁美梦2、解说 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对

4、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 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本题与往年 的全国高考卷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选用的词 语也都是常见常用的,并且是容易写错的字。 要说有差别,就是对于“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的 判断变得容易一些,试题中每一组词语中都有 二个错别字,而全国卷常常只出现一个。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B项。A项的错别字是“娇揉造作” 的“娇”应是“矫”字,“闲情逸志”的“志”应是“致 ”字;B项的错别字是“寒怆”的“怆”应是“碜”字 ,“俾益”的“俾”应是“裨”字;D项的错别字是“ 死心踏地”的“踏”应是“塌”字,“黄梁美梦”的“ 梁”应是“粱”字。3、试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 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 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 的重要角色。 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 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给人以繁华之感, 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3、解说 第3题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辨析词 语(包括虚词)的能力。试题基本上延续往年全国 卷的形式,即设置三个句子作为语境,然后提供4个 词语及2组关联词,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6、进行 选择合乎语境的的一组。本题正确的一项是D项。第 (1)句为什么只能选用“应对”而不能用“应付”呢?“ 应对”一词本义是“对答”,但随着语言的演变,这一 个词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现多用在“对突发的事件 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语境上。应该说,这个意义原本 是由“应付”一词承担着,所以,在现代汉语词典 的“应付”还保留着用“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措施”的 解释。那么,这个意思为什么现在多选用“应对”呢 ?这个原因较为复杂,但与“应付”这个词在使用上 过多用它的贬义义,而变得有些贬义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语境所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选用“应对”就较为恰当了。 第(2)句为什么只能选用“

7、营造”而不能选用“创造” 呢?“营造”含有“有目的地造(气氛、环境)”的意思 ,而“创造”的意思是“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理论,做 出新成绩或东西”。在使用的习惯上,也多以“营造” 与“气氛(氛围)、环境”搭配。原句中,需要搭配 的是“视觉感”,用“创造”显得特别别扭,因而用“营 造”就较为恰当。第(3)句为什么选用“尽管/但”恰 当呢?这是因为,“即使/也”表示的是倚重假设关系 ,但原句中,“大都市的喧嚣”“给人以繁华之感”已是 一种事实,无需假设;而“尽管/但”是一种先表示姑 且承认某种事实,后用转折进行反接,重在强调后 者的转折复句。这种用法恰与原句的文裔是一致的 ,所以选用“尽管/但”恰当

8、。4、试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 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 、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 ,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 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 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 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 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4、解说 第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在具体语境中熟语应用的辨析 能力,答案为B。其中,A项中的“纸醉金迷”只能用 来形容人的生活,而不能用来修饰

9、物;C项中的“豆 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子,因而不能用来作“ 大学生”的定语;D项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 意思是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因而不能说明文 章“要言之有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词汇量极为 丰富,要求中学生都能掌握是不可能的,因而高考 在选用的熟语基本上也都是常见常用的。以本题来 说,这些熟语的意思比较清楚,也是人们经常使用 的,不会有多大的难度。 5、试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 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 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 是

10、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 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 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 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 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 蓄地描写出来。 5、解说 第5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结构性与语义性病句的能力, 答案为A项。B项的错误是“由于”一词错用,属结构性 病句。“由于”一词是用来表示原因或理由,而原句中 讲的是“决定”的因素。这种情况应改用“由”字合适,因 为“由”作介词时,有表示凭借的用法,一般构成“由 所”的常见句式。C项的错误是前后语意不一 致,属语义性病句。

11、开头讲“好坏”,后面却只讲怎么 用的好。D项的的错误在于“含蓄地描写出来”中的“描 写”一词错用,属语义性病句。原因是“文章的主旨”只 能用“表达出来”,而不能用“描写出来”。描写只是文章 为了表达的需要使用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只局限于部 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无法完全地去体现文章的主 旨。6、试题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 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诗 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 淀下来,_,_。爱,特别是母爱, 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或庄重沉稳, 带

12、着岁月的沧桑 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 B C D6、解说 第6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句式的选用和句与句的衔 接方面的能力,答案为C。从理论上说,语言的 连贯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前后呼应与语 意的关联。本题中,第一个语段的后面有一个时 间上的的语句,即先“古代”后“现代”,而选句中 句有“现代的气息”,句有“岁月的沧桑”这样 的语句,因此按排列,恰与后文的语序一致 ;第二个语段的两个选句在内容上有一个语意上 的递进,因而应按的顺序排列。小结 对2005届的考生来说,本大题给人的启示是: 1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学生的阅读积累也不可忽视 。迎考需要课堂上的复习,讲知识点、训练、讲评,

13、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与解题的规律。但 ,诸如“应对”、“营造”这类词语的应用靠的是平时的阅 读积累的语感。学生不一定知道词语的确切意思,但 他知道这词一般怎样在使用。 2尽管本次的考试涉及到个别较为偏僻的词语,但词 语的音、形、义的识记、辨析与应用的复习还是应当 以常见常用的为主,为了个别偏僻的词语花费时间去 复习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即使个别词语没复习过,只 要掌握了常用的词语照样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 像“豆豉”这一类的偏僻词语明年未必还有。第六大题 概说今年我省的高考试题,也是一张新面孔。首先是 新增的标点符号不是像2004年的全国高考卷那样放在 第卷考,而是把它放在第卷,主观

14、性、开放性是 加强了,但是难度是加大了;仿写以前考过,但是考 对联也是第一次;第三题也是新题型,以谈话的方式 来考得体,近年来的高考也没有出现过。具体来说就 是除了第23题比较成功外,22题偏难,24题偏泛。不 过,从考试结果来看,效果还算比较理想,这一大题 的总体难度系数是0.51,难度趋近于适中。 22、试题(标点符号) 22下列两个句子标点不同,导致二者意思有 哪些差异? 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 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 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 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1)句在“并”字前加了逗号,“给予补偿” 就有了不同理

15、解:既可理解为“依照法律规定 进行补偿”,也可以理解为“不依照法律规定”进 行补偿。(2)句去掉“并”字前的逗号,明确 了“给予补偿”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22.解说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在句子中,多 了个逗号,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义,这 种情况并不少见。试题能够结合实际的 应用,按理说是一道好题,但是考试的 结果并不理想,试题的难度系数0.12,是 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试题。其中的原 因,把试题做成主观题,与我们高考复 习所训练学生的判断标点符号应用正误 的能力,与我们的预想题型相去甚远是 其一;而试题中不但要求考生能够理解 而且要进行表述,难度加大是其二。 因此,考生能够体会、分析出两个句子 标点不同,导致二者意思的差异的表述 并不是很多,能够说清楚其中的差别更 少。因为考生要说好这个逗号的作用, 还得结合对具体语义的分析。在答题中 ,大部分的考生往往只会说出两个句子 标点不同,却说不出意思的差别,甚至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对整个句子的意 义理解错误,这说明了考生在标点符号 的使用上,或者说在解读句子的能力上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23试题(对联)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