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代学院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73MB
约83页
文档ID:48366603
近代学院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_第1页
1/83

第三章 学院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n 第一节 学院派美术 n一、学院派美术的概述n 为了捍卫文艺复兴已有的艺术成果,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古 典艺术的取代以及世俗化的倾向,在官方的支持下欧洲出现了 许多“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580年的美术世家卡拉齐家族 在波伦亚建立的卡拉奇学院这些学院在授徒方面,十分重视 基本功训练,要求严格要求把古代作品的形式规律和文艺复 兴大师的艺术视为永恒的不得超越的规范,又要反对巴洛克艺 术对形式的追求但由于本身的顽固不化和反对革新,结果走 上脱离社会生活,缺乏生气的程式化道路因而,学院派意味 着严谨和规范,也意味着因循保守始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十七、八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 方特别重视,所以势力和影响最大 二、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征n1、重规范: 包括题材、技法、风格、艺术语言的规 范由于过分重视规范,导致程式化的产生n2、重典雅: 排斥一切粗俗的艺术语言,要求高尚端 庄,温文尔雅,反对激烈的个性表现,讲究理智与共 性n3、重传统: ACADEMY的意思是正规、走正路不走 邪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反对所有的改革。

n4、重技巧: 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 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排斥感情作用三、画家介绍与作品鉴赏n法国勒布伦(1619——1690):《大法官塞古埃骑马像》n俄罗斯布留洛夫(1799——1852):《庞拜城的末日》法国 n勒布伦(1619~1690) :n出生于巴黎,开始学画时就认识了普桑参加过筹建巴黎美术 学院的工作,并成为该院校的领导者后到罗马建立罗马法兰 西学院其油画属于巴洛克风格,一般也可以列为学院派画家 ,也有人称之为17世纪法国学院派的领袖他深得贵族们的喜 爱,成为路易十四的宫廷首席画家参加过凡尔赛宫镜子大厅 美术馆和卢佛尔宫的装饰工作他创造了在太阳王路易十四专 政时代的“华丽风格”从这种风格可以看出古典主义的特点与 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结合有人认为他作品中的风格是肤浅的、 无力的,根本上谈不上技术的高超,并且对他为人的品德多有 微言,说他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大法官塞古埃骑马像》 是他为掌有实权的大法官而作的后来大法官倒了霉,他也失 去了好不容易攀上的地位n《大法官塞古埃骑马像》《赛吉耶大法官》勒布伦n《赛吉耶大法官》n勒布伦才思敏捷,凡事只看对他是否有利,如果不利于 他,即使是老师武埃也会反目成仇。

他很懂得权贵的作 用,能巧妙地周旋于他们中间,连国王也想把他拉到自 己身边但他巴结得最紧的是握有大权的大法官赛吉耶 n1660年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女王玛利完婚,派大法官赛吉 耶去承办此事这幅肖像风俗画就是描绘大法官凯旋而 归,进入巴黎时的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情景n在这幅群体肖像中,突出描绘大法官的形象,其他人马 仅仅是陪衬,画家用略带夸张的手法,将大法官形象画 在中间且大,产生众云托月的艺术效果,所有随从的动 作表情描绘,所有环境和华丽配饰的装饰,都围绕突出 大法官的神气,可见画家竭尽奉承之能事俄罗斯n布留洛夫(1799——1852):俄罗斯在沙皇统治下比之西欧 许多国家要落后1到2过世纪,直到彼得大帝时才改变了封闭 状态在绘画艺术上19世纪才开始有了自己的伟大画家布 留洛夫就是被人们认为有成就的画家之一n布留洛夫出生于彼得堡一个画家兼装饰雕刻家庭,10岁便进 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幼儿班学习,接受了西欧古典艺术教育的 熏陶《骑马的小姐》明显受到古典绘画的影响1834年在 意大利参观被火山尘烬掩埋了的庞拜城后大为感动,创作了 他一生中最为著名的《庞拜城的末日》这幅作品在米兰展 出引起轰动,后在巴黎展出也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到彼得堡 后被美术界誉为美术史上的一大胜利。

普希金和果戈里都著 文赞赏,称之为“俄罗斯画坛的晨光”n《庞拜城的末日》《庞拜城的末日》布留洛夫第二节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美术n一、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概述n古典主义这个词的意义有两方面:n1、指古代希腊罗马艺术,或者以古代希腊罗马艺术 为典范所体现的美学观,如和谐、明晰、严谨、普遍 性和理想化等意大利文艺复兴是继古代之后的第一 个古典主义时期,主要代表作家是普桑也可作为新 古典主义的先驱n2、是开始17世纪的法国,先与巴洛克艺术对抗,后 又被浪漫主义所反对,并且有意地直接模仿附带艺术 的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有区别,但都 源于拉丁文“古典主义,都有最优秀、第一流、经典的 涵义;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的崇拜极为一致n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一样重视 规律、重典雅、重技巧,继承了学院派和 古典主义并十分重视传统,但并非一个抄 袭者,它有自己的美学思想n新古典主义产生的原因有几个方面:n1、法国大革命的需要n2、温克尔曼的美学思想的影响n3、考古的发现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二、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n1、重古代,新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罗马去资 产阶级向封建主义冲击,而这个刚从旧社会诞生的 阶级没有效法的榜样,只好借助于古代罗马的英雄 。

n2、重理性,新古典主义的精神理性至上重理性 的结果必然导致对情感的抑制和绘画上对素描的强 调n3、重道德,新古典主义的价值在道德的力量作 品题材多为社会重要事件n4、重格律,新古典主义的形式是格律的工整和严 谨n5、重宫廷,新古典主义的对象是宫廷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n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公元前5 — —前1世纪)n第二个时期:文艺复兴(14——16世纪)n第三个时期:普桑(17世纪)三、画家介绍与作品鉴赏n1、法国n普桑(1594——1665):是新古典主义的先驱,画风 对大卫有影响,对浪漫主义和后期印象主义也有影响 《阿卡迪亚的牧人》n大卫(1748——1825):《贺拉斯兄弟的宣誓》《马 拉之死》《约瑟芬加冕》n安格尔(1780——1867):新古典主义的大师,《泉 》《土尔其浴室》《大宫女》《自画像》《荷马的礼 赞》n查尔格林(1739——1811):《星形广场凯旋门》n普桑(1594——1665):n是新古典主义的先驱,画风对大卫有影响,对浪漫主义和后期 印象主义也有影响普桑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先驱,画风不只对 大卫有着影响,对浪漫主义的画家和后期印象主义也从他的艺术 中吸取了所需要的营养。

父亲是位贫苦的农民普桑18岁时立 志成为一位画家在自学过程中,他选择了拉斐尔1624年去 罗马研究古代绘画,其间十分注意对古典文艺理论的研读,创 作时以古典美学思想为指南,并以此对抗当时盛行的巴洛克艺 术风格由于在罗马的成就,被路易十三招聘回国任宫廷画师 因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受到同行和权贵们的嫉妒,不久重返 罗马,定居在意大利作品多以《圣经》和爱为题材n代表作品:《圣母升天》、《海神的凯旋》、《阿卡迪亚的牧羊 人》、《抢劫萨平妇女》都是他的代表性名作《自画像》普桑《自画像》普桑《自画像》普桑n《自画像》n普桑在56岁前后曾画过两幅自画像,这一幅更为精致据说 这幅是为他的朋友桑德鲁画的同代人贝尼尼曾亲眼见过这 幅画,十分佩服他的才能n为这幅画,他在给桑德鲁的信中说他懒得动笔,可是过不久 ,他的灵感突然来了,很快把这幅画画完,自己很满意n画幅中普桑是半身像,他侧身坐在画室里,把头部转向观众 一边,画家脸部非常生动,紧闭双唇,表现出画家内在的刚 毅与力量两眼凝视着前方,在炯炯有神的目光里,蕴蓄着 哲理的深思他的右手扶着一册书,可能是速写册,手和书 形成一个角度,在画面上与面部形成呼应,手作为人的第二 面孔,具有特定的表情,画中的这双手很有智慧和力度。

画 面的背景安排很有深意,由几只画框直线构成,画框的水平 直线加强了画面的稳定感和宁静的气氛内中有一个不为观 者注意的细节很有趣,在背景画幅中有一个女神头像,这是 象征文艺的缪斯女神,在女神的王冠上画了一只有神气的眼 睛,以此来象征画家的创作灵感有两只手臂抱着女神的肩 膀,这大概是象征拥抱艺术或者象征画家献给友人的友爱之 意这幅画光色简洁、明快,色调柔和统一《阿卡迪亚的牧人们》普桑n《阿卡迪亚的牧人们》n普桑性格沉静、为人耿直,不苟言笑,也不事权贵,他曾研究过希腊罗 马古代文明和文艺复兴大师们,尤其是拉斐尔、提香等人的成就,他的 艺术素养决定他选择一些具有“崇高风格”的绘画题材,他画的人物也是 按照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像来造型的,他认为这才符合一种“典范”《 阿卡迪亚的牧人们》正是按此典范创造的n阿卡迪亚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块世外桃园式的乐土有三个牧人经过这 块美丽的地方,突然发现一块墓碑,他们正在辨认墓碑上的碑文,其中 一位年轻人认出其中含义是“即使在这美好的地方也有死神”画中的那 位端庄典雅形同古代雕像一般的美丽女子,是画家着意配置的一个寓意 形象,她是象征美好人生和永恒的自然化身n这幅画具有典型的哲理性,画中情节和人物给人疑虑与抚慰,惆怅与哀 思,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似乎隐约地向人们揭示:“死亡何足惧怕?阿 卡迪亚毕竟是世人向往的地方!”画家是用艺术形象在呼唤人类的良知。

他曾说过:“正是在这种沉思中,人们才能在命运的打击下站得稳定和不 屈在这幅画的境界中没有凄风苦雨,呈现的是一片和熙与宁静画家 正在窥视自然与人生的奥秘,揭示生与死的不可抗拒规律n画中人物组合,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姿态、动作 、曲直、向背、衣褶的卷曲飘动,色彩的冷暖对比等都符合古典规范, 呈现出一种明快、简洁、对照与呼应,具有崇高、庄重、幽静、和谐的 美感画家以朴素无华的高超写实技巧,细腻地表现了平凡的真理,唤 起人们对人生的深深思考n《花神的凯旋》普桑n《花神的凯旋》n花神是古罗马萨宾人的农业崇拜神之一为了纪念她,每 年4月28日至5月3日,民间要过花神节,在节日里人们举 办各种娱乐庆祝活动,男女欢聚,热情放纵,人们用玫瑰 花来装点自己,花神都以美丽的女子装扮n这幅画所描绘的是花神的凯旋在小天使和男女护卫的簇 拥引路下,花神乘坐花朵装点的车子缓缓行进,是一幅人 间美好欢乐图作为画面主体人物的花神,端坐在花车上 ,伸展双臂接受人们的欢呼,形象庄重,高贵典雅,是天 仙下凡的美丽姑娘,周围的男女以裸体和半裸体塑造,使 画面产生神人交织、亦人亦神的超然境界画家将人物置 于美丽的自然风景中,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是一 幅具有古典风范的作品,画中人物众多,姿态多样,但缺 乏内在热情,人物面目各异,但没有个性,人物都被一种 理性制约着构图中人物组合有动作呼应,但缺乏情感联 系花神形象突出,身体姿态呈金字塔形,被置于画面视 觉中心,构成庄重、稳定之感,体现了古典主义布局和造 型的基本特征画家又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自然环境, 天空云彩和树木都是真景实境如果没有对自然的敏锐观 察和写生是创作不出来的,所以这幅作品既理性又现实的 普桑的古典主义完全立足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的灵感》普桑n《诗人的灵感》n《诗人的灵感》是普桑36岁时的作品这幅画所描绘的是阿波罗在启 发诗人的灵感画家着力塑造三位端庄美丽的人物,形体充满画面, 构图严谨,人物关系有秩,风景被简略为疏密有致的三棵大树干,衬 托出主体人物阿波罗这一行动的庄严隆重的性质n年轻健美的阿波罗侧身坐在中央,不是传统形式的将盛满卡斯达里亚 泉水的杯子举到诗人的唇边,因为这泉水的魔力能点燃起诗情的火焰 ,而是扶着诗琴正在向年轻诗人口授指点;诗人手持记录稿本,为自 己初涉诗坛而不敢正视阿波罗,他举目仰望着上天,这神态在古代造 型中标志着一种崇高力量在阿波罗的背后站着那位具有雕刻般造型 的古典美貌的女神,她是九个缪斯女神中地位最高、最被推崇的卡丽 奥波。

她衣带轻盈,姿态优雅,与诗人作对称呼应地立在阿波罗身旁 ,为诗的灵感之泉源这种高尚的立意使普桑这幅早期作品呈现出古 典主义真谛三个人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