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64442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7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探究一】结合学案的图示材料和 北宋当时的时代背景,请同学们分 析王安石不凡的抱负应当是什么。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问题探究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 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 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二:宋太祖建国之初,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才22万 ,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 增到126

2、万之多。年代收入(贯)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思考: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冗官 冗兵 冗费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1、北宋社会问题一:冗官、冗兵、冗费 思考:“三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导致什么结果? 北宋问题一:冗官、冗兵、冗费 思考:”三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导致什么结果? 回顾必修1相关内容,完成填空:1、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唐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 ,建国伊始就致力于加强_2、宋太祖集权的具体措

3、施是: 政治: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相权一分为三,设_分宰相 的行政权;设_分财权;设_分军权军事:扩充军队,_权和_权分离;为限制统兵三衙将 领权利的膨胀,经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导致 _皇帝的专制集权参知政事 枢密院三司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统兵调兵结果:积贫 积弱1、北宋社会问题一: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北宋还存在哪些社会矛盾? 2、北宋社会问题二: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3、变法前奏:庆历新政(范仲淹)(宋仁宗时,以政治上整顿吏治为核心,失败) 内: 阶级矛盾尖锐 外: 民族矛盾尖锐 土地兼并严重对辽和西夏的战争王安石不凡的抱负:【探究二】 诗中“

4、新桃”暗喻的是什么?结合第二首诗,分析他的不凡抱负得以实行了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试结合材料分析,他的“新桃”包括哪些内容?又取得了 哪些成效?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之法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积贫积弱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 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 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 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 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均输法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改革科举募役法行

5、太学 市易法保马法方田 均税法置军器监免行法 将兵法【材料一】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 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宋史 【材料二】(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 ,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 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 【材料三】惠变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 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 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据北宋韦骧的钱塘集整理 【思考】从以上三则材料可看出王安石变法取得 了怎样的成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6、进步性 )【材料一】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 ,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即“ 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二】欧阳修认为,春季“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 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秋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 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苏辙、欧阳修认为青苗法有哪些问题?【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 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 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

7、再取利二分。结果, 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 ,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 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2)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执行不善,反加重人民负担(局限性)苏辙认为青苗法为官吏贪污制造机会,还会增加地方官员额外 的行政负担;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 欧阳修认为青苗法是政府“放债取利”。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三、改革的结果和认识【探究三】从其孤独、高 傲的心境中,你能尝试预 测改革的结果如何了吗? 原因有哪些?执行不善,反加重人民负担触犯大地主大官僚

8、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废除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二: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 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 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太祖实录材料三: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 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 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 。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 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 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一:司马光:“治天下

9、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 大坏别不更造也。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 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 宋史执法不善,反加 重人民负担触犯大地主大官 僚利益,遭到激烈 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 不当,引起民间不 满宋神宗在变法后 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使保守派重新得 势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 性和艰巨性;对各阶层利 益统筹兼顾要注意改革的渐进性改革时注意用人得当要注意改革的策略性, 善听民意改革需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改革者应该密切关注现实, 以人民利益为重,要积极采 取还富于民的措施善治当用良吏,严格和完 善监督机制,反腐败,在 依法治国的同时,强调以 德治国改革必有阻力,应大 力

10、提倡王安石的大无 畏精神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同时,也要积极拥护、 配合党中央的科学指示切勿急于求成,需循序 渐进,戒骄戒躁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 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 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 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 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 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 神。 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 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 ,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 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 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 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 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国 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对王

11、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 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 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 税之法正同”“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评价王安石变法感悟历史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 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发展 ;(1)性质:(2) 变法的进步意义:(积极作用 )(3)变法的不足:(局限性)王安石勇于改革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封建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 局部调整的一次改革执行不善,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它是封建地 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所 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对改革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