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64389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与生物群落四课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1 种群与生物群落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 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一、一、种群种群(population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个体的总和 。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它是由 鱼苗、小鱼和大鱼组成的;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蚜就是一个种群,它是由 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也是一个种群,它是 由不同树龄的山毛榉组成的。 (1)区域可大可小 (2)一个物种 (3)一群个体可以有大小 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下列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个池

2、塘里所有的鲢鱼 B.一方山坡上的全部油松 C.人体内的全部细菌 D.一块水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植株 E.一块水稻田里的全部青蛙和蝌蚪 F一块山坡上的全部果树 一间教室里的老师和全部学生 一户家庭里的全部家禽C(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 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 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面积(或体积)种群密度很高种群密度一般种群密度较高二、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本身因素: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

3、度低。环境因素: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 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 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 。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 很快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 多导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迁徙迁徙耕种耕种相关 生物引起 种群密度 改变、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 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 能力)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特点是幼 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 后代,老年

4、个体死亡的少, 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 个体数越来越多。增长型年龄组成老年成年幼年稳定型:特点是各年 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 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 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稳定型年龄组成老年成年幼年、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 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 能力)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衰退型:特点是老年 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 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 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 数。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衰退型年龄组成老年成年幼年、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5、、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 (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 类型:、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 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 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雌雄相当型:特 点是雌性和雄性个 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 于高等动物。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2)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 100%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 种群密度下降。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

6、,有时候 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3)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 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4、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每千个)在单 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每千个)在单 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100%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100%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 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

7、的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 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 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 育政策的必要性。种群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 比例年龄组成外界 环境不合理合理适 宜不 适 宜降低 提高增长型衰退型图例种群密度的 变化一个群落由许多个种群构成(三)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 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要点:、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一座城市,它除了 有大量的人和建筑物外,还 有各种绿化植物、还有菜地 和果园。有许多的植物及老 鼠苍蝇蟾蜍等动物。这就构 成了一个城市生物群落。英国格拉斯哥市一个群落中的生

8、物之间,都有着直接 或间接的相互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食物关系(捕食或为争夺食物而竞争) B一个种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如寄生) C一个种参与另一个种的分布(动物可以携带植物的种子,帮助植物散布)群落中的生物最直接最主要关系是食物关系农田 生物 群落农田中除农民种植的农 作物外,还有杂草等多种植 物及昆虫、青蛙、老鼠等多 种动物及细菌等微生物。海洋 生物 群落海洋中除鱼类外,还有 珊瑚、贝类、甲壳类等许多 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样的植 物和微生物。森林 生物 群落森林中有大树、小树、 草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 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类动 物及细菌、真菌等。只要有生物的地方

9、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生 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植被(vegetation): 把被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被。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苔藓地衣层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 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植物群 落的分层现象。乔木层:一般指5米以上的乔木区,这一层动 物种类丰富,有各种昆虫、鸟类。 灌木层:一般指15米高的灌木丛区,动物有 树栖兽类以及各种鸟类。 草本层:指地面上1米以下的草本植物区,在 这一层中,昆虫、蜘蛛、蛇及各种小型鸟和兽类 较多。 苔藓地衣层:贴着地面生长的苔藓、地衣和真 菌等。 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随着它们

10、赖以生 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 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 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 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 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 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 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 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受水制约,芦苇、 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 近;松、杉、柏树等能 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 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 旱的沙漠。鸭子、青蛙 只

11、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 活动,而鹰、黄羊、沙 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 由活动。根系发达、茎杆粗壮 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阳光 充足的区域生长;某些喜 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它们 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 苔藓等则只能生长于小草 下形成地被层。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12、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生物 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同种生物之间 的关系不同种生物之 间的关系同种生物这种个体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母猴对幼猴照顾有加 种内互助种内互助:同种动物常常聚集成群,互相帮助,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生存。“社会性”群聚 (如蜜蜂、蚂蚁、白蚁等)“非社会性”群聚 (如飞蝗、鱼类、鸟类、草食性动物等)种 内 互 助种内互助企鹅共同养育小宝贝 种内互助这种同种生物个体间是什么关系?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 生存空间等发生斗争的现象。 种内斗争意义

13、: 利于种群发展进化。 种内斗争农田里的小麦之 间争夺阳光、养 料和水分大蝌蚪吃小蝌蚪两只雄鹿 为争夺配偶 而争斗 种内斗争的意义: ()对失败的个体是有害的,甚至死亡。 ()对于种的生存是有利的,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或后代优良些。种内斗争军舰鸟 为争巢 和配偶 而斗争 生物 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种内 关系种间 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不同种生物个体间有哪些关系? 下图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含氮的养料,供豆科植物利用。 共生共生:又叫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的关系。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

14、方或一方就不能独立生存。 两种生物的这种共同生活关系就叫共生。共 生种间 关系1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植物体呈树状,直立或悬垂, 长可达1米以上,灰白或灰绿色。 藻体分布在枝形菌体的周边; 子实体盘状,生于分枝末端。 常大片悬垂高山针叶。 枝干间,少数生于石上。 真菌的菌丝长入单细胞藻内, 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 二者在生理上互补, 为对方提供所需要的物质, 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依为命 的互惠互利的关系, 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生存。 共 生种间 关系1如:地衣, 地衣是真菌和 藻类的共生体。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从中吸取营养。一方获利,另一方受害。寄 生种间 关系2营寄生生活的

15、生物叫做寄生物; 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也叫宿主。 寄 生根据寄生的场所可把寄生物分为两类: 一是寄生在寄主体内的,称为体内寄生物。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病毒等。 二是寄生在寄主体表的,称为体表寄生物。如虱、蚤、疥螨等。种间 关系2寄生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不但从寄主体内取得水和无机盐, 而且还要从寄主体取得光合作用产物, 因而对寄主造成的伤害较为严重。寄 生菟丝子种间 关系2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一种叫做蝙蝠蛾的动物,将虫卵产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长得像蚕 宝宝一般的幼虫。另外,有一种孢子,会经过水而渗透到地下,专门找蝙蝠 蛾的幼虫寄生,并吸收幼虫体的营养,而快速繁殖,称为虫草真菌。当菌丝 慢慢成

16、长的同时,幼虫也随着慢慢长大,而钻出地面。直到菌丝繁殖至充满 虫体,幼虫就会死亡,此时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谓的冬虫。而当气温回升后 ,菌丝体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称为夏草 。在真菌子座的头部含有子囊,子囊内藏有孢子。当子囊成熟时,孢子会散 出,再次寻找蝙蝠蛾的幼虫作为寄主,这就是冬虫夏草的循环。 寄 生种间 关系2寄生在构、槐、榆等植物上的桑寄生 和寄生在槲、榆、苹果植株上的槲寄生, 它们通过变态的根深入寄主的丫杈中,由于桑寄生和 槲寄生这些寄生植物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主要从寄主体内取得水和无机盐的供应。寄 生种间 关系2有一种杜鹃鸟本身没有筑巢、孵卵和 育雏的本能行为,所以在产卵时就直 接把卵产在其他小鸟如大苇莺的巢中 。由于其卵和宿主的卵大小、形状、 颜色、图案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巢寄 主不能识别,就代其孵卵育雏。通常 杜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