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364289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2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一、机遇与挑战1.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邓小平同志1984年题词:“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00年10月11日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可以预计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 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深刻 的影响。”(2000年8月21日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的讲话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专列一点要求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 育信息化程度,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3 李岚清同志多次提出:把计算机课、外语课和思想品德课放 在课程改革的前面。 2.教育部领导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陈至立同志在今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 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 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说:“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 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 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处理信

3、息的这三项技能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 础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 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利用计 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4课程教学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正在更加注重对学生 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我待,各级教育部门的 领导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知难而进,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 作抓紧抓实,开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局面。”陈至立同志指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是:全面推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并提出了在

4、 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根据推进我国教育信息 化的总体步骤,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 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 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 第二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学会区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 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化远程教育,建设并提供大量的经过信息化 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卫星电视地面 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用较低的成本培训教师并将课程送 到广大农村地区,扩大受教育机会,切实提高教育质量。”5当前,主要目标有两个: 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

5、 的整合。”根据规划,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 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 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 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 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 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 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6、6第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 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 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校校通”工程的任务:在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组织 实施与互联网的联通工程。 在中西部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建立远程教育接 收点,配有卫星地面接收站、TV、VCD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及基 本的教学资源光盘。 开发系列的优秀教学示范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共享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库。 要把地(市)、县教师进修学校纳入“校校通”工程建设规划。文件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规划。73.世界

7、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 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予以推动和落实。克林顿在2000年9月5日一次讲话中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 ,你和你的同事在这特别变化时期担负起一个重要责任,学生终 身使用计算机正象在今天教会他们读、写、算一样重要”。“美国从199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以来,至2000 年已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据今年6月的统计, 美国已有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联上了互联网;平均每5名学 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英国规划到2002年,学校里每4名学生要有 一台计算机,欧盟国家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在2003年前后也将完 成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泰国提出到

8、2002年每一所乡村小学 要与互联网联通。”印度虽然总体上还较贫困,但他的信息产业发展却令人刮目 相看。“资料统计显示,印度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 75个国家,其中28个国家完全依靠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和服务支撑 。美国是印度软件产品的最大市场,其次是日本。欧盟、东南亚 等国也是印度软件产品的主要买主。8另据统计,2000年印度的软件产品的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57 亿美元,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四分之一,为此印度 2000年经济将增长7%。” 二、美国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美国: 美国2000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Standa

9、rds For Students). 课程和技术的结合为了更好立足于今后飞速发展、信息丰富的社会,学生们应该 能灵活应用各种技术。通过课程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学生应成为: 能干的信息技术用户 信息的搜索者、分析者和评价者 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的制定者 生产力工具的用户,并具有创新精神和效率意识9交流者、合作者、出版者和生产者 见多识广的,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公民所有的孩子应该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充分的准备。创建一个能充分利用技术的学习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教育系统的领导要支持有创见和具有能动性的风格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技术 内容的标准和课程资源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评估

10、在教学过程中技术的有效性 能跟上最新的技术,软件和网络电信 维护和使用技术资源的技术支持 有可以提供专门技术、专家支持和实时交互的团体合作伙伴 。 有资金的支持,以维持技术的应用。 具备支持新的学习环境的政策和标准10传统的教育体制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 是立足于当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当今的学生必须会合理利用 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问题。下表罗列了传统 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环境中所采取的相应教学策略。11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便可以形成更 为高效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这种高效的教 育环境将培养孩子: 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媒

11、体进行交流通讯 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处理和交换信息 学会对信息的编辑、组织、分析和合成 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得出结论 除了目标信息外,对相关附加信息的内容应有所了解,在需 要时,能及时查出相关的内容 在独立的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自我指导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具有协作精神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言语得体,具有道德风尚课程整合举例 例一12活动课题世界气候 适用范围:科学(3-5年级适用) 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是不同的,能探究出形成世界气候差 异的原因,并记录地理环境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用图表形式描述某城市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每 个组用多媒体来报告各自的

12、发现,整个班级要将各个小组的发 现成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交出一份关于世界气候分布的研究报 告。 课外活动 准备工作: 安排班级的解说员:电台的气象学者或当地气象局的研究人员 搜集资源(书籍、地图、多媒体光盘、气候方面的录象、相关网 站)13准备一张KWL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KWL分别表示学生已知的 、想知的和学到的知识) 开始几天,要求掌握若干气象概念,相关技能等(如气象术语 ,如何从表单中获取气象信息)。 操作过程: 1、细化项目,划分多个工作任务。如: 制作一张季度气候图(包括降雨量、气温等)人们如何适应气温等 等。 2、将班级分成小组,分派任务。如: 每个小组分派一项任务(气象报告、搜

13、集多媒体资料、制作图表、 气象期刊等) 3、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如: 负责气象报告的学生:记录每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风力、降雨量 。 负责搜集多媒体资料的学生:搜集图片、有关的电影剪辑、气候分 布图等。14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和资源 软件: Multimedia-authoring or presentation 网站: 提供气象信息的站点: 气象频道: 美国今天天气主页: CNN天气: 提供项目伙伴的站点 儿童交流天地: www.ks-connection,org/15其他:坚持阅读报纸的天气预告或收听气象新闻 评估标准可以根据各个子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进行评分。根据

14、各小 组每周收集的资料完成的图表,给予评估。 有关联系人员 评注某地区的几名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这一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关 心每天的天气状况,使他们对自己的居住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天气 情况有了了解和比较。许多国家的学生对该项目都非常感兴趣。通过从网上查找信息 ,学生可以找到本地区和其他城市的气候状况。例如:有一个名叫MiKato的日本5年级转校新生,感到美国的 气候比日本温暖,而他也从未接触过一些季节性的活动。通过参与 了气象方面的学习活动,他在自己绘制的图表上用日语标注了气16象学术语,并教会了其他同学。MiKato还和他母校的同学合作,进 行了为期一周的两地天气情况比较.由于日本的天气报告使用摄

15、氏 度表示方法,MiKato的美国同学们也学会了摄氏和华氏的换算方法, 并成功进行了两个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 例二 活动课题设计你自己的卧室 适用范围:数学(中年级6-8) 目标学生将利用米制测量法(包括面积和体积单位)在一个实际 应用活动中完成小数和百分率的操作。 用电子表格和画图软件提出他们的数学问题。 注:这个活动适合于标准测量。许多学生梦想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在这个练习中,学生的 设计受到尺寸(一定的容积)和价格(一定的数量)的限制。他们 必须用画图软件、CAD或者家庭设计软件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17具摆放的位置。要求他们选择下列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 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

16、空调和供热设备。学生在网站上找到这些 设备并将他们的价值记入电子表格,时刻关注支出的动态变化。他 们用多媒体著作软件将卧室设计在班级里演示出来。 活动 在活动的最初,通过可操作的材料将面积和容积的概念引进 来。例如,用一米见方的纸片或瓷砖铺在教室地板上。测量 尺寸,计算面积,比较结果。在教室的墙面上重新做一遍。 介绍课题,让学生决定房间的面积和体积的尺寸(用测量工 具测量墙壁、天花板和地板)补充:将数据存入电子表格并且计算房间的体积、平均值 (mean)和众数(mode)。 利用电子表格研究房间尺寸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下问 题:在房间的各项尺寸总数给定的情况下,你怎样使房间的 容积最大?给出房间的体积的总值(比如说,长加宽加高等 于75米)。18 告诉学生课题的要求和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