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筋动力模型飞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362912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橡筋动力模型飞机(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橡筋动力模型飞机一、模型基本结构: 1、主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 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 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 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 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 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 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二、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1、翼展主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 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尾心臂由重心到水平尾翼前缘四分之一弦长处的距离。 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6、前缘翼型的最前

2、端。 7、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8、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9、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 10、上反角:机翼两侧往上翘高,自动修正飞机倾斜之情况,增加增 加横向稳定性三、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的组装 全国初级橡筋动力竞赛的首选器材之一, 最长滞空时间达1分半钟。超大翼展,双上 反角构造,配2克动力橡筋。 翼展:500mm 机长:400mm(一)、制作过程 1、(上反角的作用是增强机翼的横侧安定性)仔 细调整角度,使机翼二边上反角上翘高度一致。 上反角能自动调整横向平衡,一定要做准确。上 翘太高,虽然有利于爬升,但破环了滑翔时的横 向平衡,出现左右摇摆,急速坠地。上反角上

3、翘 太低,不利于爬升,也破环横向安定。在机翼的 背面分别贴上加强胶带,并对机翼的前缘作适当 打磨(可减少飞行中的摩擦阻力),可用加强胶 带沿翼型的折痕处粘贴以加强机翼的强度。 2、最后我们将定型片贴上双面胶,并将其紧密嵌 至裂口中,完成机翼的定型。 3、尾翼部分。水平尾翼一定要左右对称及平(可 以先画中线再粘贴),垂直尾翼要直。(二)、总装飞机注意事项 1、检查螺旋浆上中轴钢丝挂钩有无弯曲 2、机身;天然木材,不一定绝对直,尽量 以尾翼向上翘为益 3、橡筋结应该放在尾钩上(三)、模型调整 三、模型调整 1、检视模型;安装完成后的飞机模型要进行检视。主要 就是从模型头部正视模型,安装良好的模型应

4、该机翼左右 对称,机翼与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所形成的夹角也应左右对 称。 2、重心调整;检视完成后需要对模型重心位置作适当调 整,重心位置应该在距机翼50%的位置,即凹槽略微靠后 的地方。 3、小动力飞行;橡筋动力飞机应首先通过小动力飞行来 了解飞行性能,具体方法是将螺旋浆按顺时针方向绕60 100圈左右,右手捏重心位置,左手扶住螺旋浆, 迎风右 侧45度左右投出(可以克服螺旋浆的反扭力)比较常见的飞行问题: 比较常见的飞行问题: 、明显向左、向右的偏转,这种现象主要是由 于模型飞机的组装过程中的偏差所造成的。解决 办法;将方向舵部分适当朝与偏转相反方向轻折 (每次调整幅度一定要小) 、“失速”也

5、叫“拉翻”,即飞机因为(头轻)一 出手就像直升机一样往上冲,到达一个至高点时 突然停止飞行,飞机好似瞬间没了动力,出现波 状飞行轨迹。解决办法;将翼台适当往后移动加 以改善(或机头配重)。 最佳飞行姿态应该是飞机出手后右盘旋平稳上升 ,在橡筋动力完全释放完后能较好地滑翔下落。四、飞行调整的基础知识 1、升力和阻力 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 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机翼的升力是机 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当模型在空中 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 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 加大(伯努利定律)。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 差的原因。 2、平飞 图中(拉力、升力、重力、阻力)

6、 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叫平飞。平飞是最基本 的飞行姿态。维持平飞的条件是:升力等 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 3、滑翔 滑翔是没有动力的飞行。滑翔时,模型的 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所以滑翔只能沿 斜线向下飞行。滑翔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 叫滑翔角。滑翔角是滑翔性能的重要方面 。滑翔角越小,在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越 远。 五、检查校正和手掷试飞 1、检查校正 一架模型飞机制作装配完毕后都应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校正 。检查的内容是模型的几何尺寸和重心位置。检查的方法 一般为目测,为更精确起见,有些项目也可以进行一些简 单的测量。 目测法是从三视图的三个方向观察模型的几何尺寸是否准 确。正视方向主要看机翼两边上反角是

7、否相等;机翼有无 扭曲;尾翼是否偏斜或扭曲。侧视方向主要看机翼和水平 尾翼的安装角和它们的安装角差;拉力线上下倾角。俯视 方向主要看垂直尾翼有无偏斜;拉力线左右倾角情况;机 翼、水平尾翼是否偏斜。 小模型一般用支点法检查重心,选一点支撑模型,当模型 平稳时,该支点就是重心的位置。 检查中如发现重大误差,应在试飞前纠正。如误差较小, 可以暂不纠正,但应心中有数,在试飞中进一步观察。 2、手掷试飞 手掷试飞的目的是观察和调整滑翔性能。 方法是右手执机身(模型重心部位),高举过头, 模型保持平正,机头向前正对风向下倾10度左右 ,沿机身方向以适当的速度将模型直线掷出,模 型进入独立滑翔飞行状态。手掷

8、方法要多次练习 ,要注意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方法,比较普遍的毛 病有:模型左右倾斜或机头上仰;出手不是从后 向前的直线,而是绕臂根划弧线;出手方向不是 沿机身向前,而是向上抛掷;出手速度太大或太 小。 出手后如模型直线小角度平稳滑翔属正常飞行, 稍有转弯也属正常状态。遇有下列不正常的飞行 姿态, (1)波状飞行:滑翔轨迹起伏如波浪。一 般称之为“头轻”即重心太靠后。 调整的方法有:a、重心前移(机头配重);b 、减小机翼安装角;c、加大水平尾翼安装 角(作用同推杆) (2)俯冲:模型大角度下冲。一般叫“头重 ”,这种说法也不够全面。一切抬头力矩过 小,低头力矩过大造成的迎角过小都会造 成模型俯冲。

9、调整的方法有:a、重心后移( 减少机头配重);b、加大机翼安装角;c、 减小水平尾翼安装角(作用同拉杆)。 (3)急转下冲:模型向左(或向右)急转弯 下冲。原因是方向力矩不平衡或横侧力矩 不平衡。具体原因多为机翼扭曲造成的左 右升力不等或垂直尾翼纵向偏转形成的方 向偏转力矩。机身左右弯曲的后果与垂直 尾偏六、三种飞行方式 1、自然滑翔直线飞行:出手速度和模型的滑翔速 度相同,出手后模型沿滑翔轨迹直线滑翔,飞行 距离取决于出手高度和滑翔比,一般在6一10米 之间。 2、水平前冲直线飞行:出手速度稍大于模型的滑 翔速度,出手后模型先水平直线前冲一段距离后 过渡到自然滑翔。这种方式比自然滑翔距离可能

10、 提高2一5米。 3、爬升前冲直线飞行:以更大的速度出手并且可 以有小的出手角。出手后模型沿小角度直线爬升 ,然后转入滑翔。这种方式可能比自然滑翔距离 提高5一10米以上。七、投掷技巧 1、助跑、投掷的动作要协调,使模型保持平稳,忌 抖动和划圆弧。 2、恰当的出手速度。出手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 同的调整状况,不同的 飞行方式,不同的风速风向要求有不同的出手速度。争取做到随心所欲,准 确无误。 3、恰当的出手角度。一般自然滑翔方式出手应有一个很小的负角;水平前冲 方式的出手角一般为零度(水平);爬升前冲方应有一个适当的正角(仰角)。 4、出手点和出手方向:如果模型是完全直线飞行的,在无风情况下

11、,运动 员应在起飞线的中点向正前方出手,这样成功率最高。但事实上转弯的模型 占绝大多数,侧风放飞的情况也占大多数。聪明的运动员善于利用出手点和 出手方向的变化来修正由于侧风和模型转变引起的偏差。例如右转弯模型如 果在起飞线正中放飞就可能从右方飞出边线,如果又碰上左侧风,情况就更 严重。假如换一个方法出手点选在起飞线左侧,出手方向有意识左偏。 这样前半段模型可能在空中飞出左边线,而后半段可能绕回来在场内着陆, 使成绩有效。 5、风与投掷时机:风对飞行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另外也有有利的方面。例 如顺风能增大飞行距离;逆风则减小飞行距离,侧风有时加剧偏航,有时又 减小偏航。风一般是阵性的,风速和风向在不断变化。要善于捕捉最佳出手 时机。例如顺风时最好大风瞬间出手,逆风时在弱风瞬间出手。四、正确认识橡筋八、正确认识橡筋 1、首先从短到长拉伸橡筋束;然后从小转 数到大转数,台阶式推进。一般可从50或 100转开始,飞好后再飞150转、200转、 250转。每次增加50转左右,步步登高,循 序渐进,直到接近最大转数。 2、绕橡筋不要超过极限。 3、使用橡筋要“劳逸”结合。 4、使用橡筋要保持清洁。 5、橡筋束要妥为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