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62891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姚志敏 兴县教师发展中心绍信箱:电话:13588570402浙江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姚 志 敏姚志敏 兴县教师发展中心绍从“效率”走向“效益”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初中数学课案分析如何理解“效率”与“效益 ” 教学现状的几个误区 例谈教学设计注意点4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一、如何理解“效率”与“效益”教学的有效性有三重意蕴: 有效果 有效率 有效益5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正确把握“效率”与“效益”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关注“双基”,追求效率()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关注“双基”与“过程、 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2、观”的协调发展,以效 率促效益 6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二、教学现状的几个误区一个现代版的寓言故事三个馒头: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就吃馒头,吃 了一个没有饱,就吃第二个,吃了两个 还是没有饱,就吃第三个,吃下去三个 肚子饱了。吃饱之后他就后悔了:早知 如此,不如就吃第三个馒头了,前面两 个都浪费了。7初中数学课案分析这仅仅是一个寓言,相信生活中没有人会真 的这么想。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一定了,实际教学中有的 教师就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n应学会重过程重能力8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应学会摆脱“题海术”上课还是老样子,从头讲到脚应学会创新,主动提效9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新课程标准将“学习过程”本

3、身 作为教学目标,不是让它服务于学习结果 ,而是通过活动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锻炼学生的 意志,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 生的情感与态度。10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从这次新生代课堂展示与县优质 课评比活动中,老师们的精彩表现,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比较完美地诠 释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示了 “同课异构”的教学魅力。更可喜的是 ,课堂教学正从重“效率”向重“效益” 迈进11初中数学课案分析“同课异构”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这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对教者,并且对教师群体、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在现

4、代教学中,“同课异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12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三、例谈教学设计注意点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们的引 入形式丰富多彩,颇为新颖,教学组织形 式灵活多样,重视教与学的有效性,从中 得到不少教学启示。13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新课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要有效服务于教学,不哗众取宠14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数学问题情境: 问题认知冲突求知欲 数学活动情境: 活动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故事情境: 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实验情境: 实验动手、观察、分析15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注意概念例题、教学的设计 概念教学 (1)采取“归纳式”进行概念

5、教学,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 (2)正确、充分地提供概念的变式; (3)适当应用反例; (4)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 (5)精心设计练习。例题教学:好的例题必须 (1)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典型性、模仿性和科学性。 (2)能很好的凸显本节知识和知识的应用。 (3)能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学习,具有拓展性变式训练。 16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注意互动活动的安排设计高质量互动是课堂生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让互动充满: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提升;情感的沟通不拘泥枝枝节节,应把握总体环节。不 要铺垫太厚,还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不要 过多师生对话,多让生生有效互动。不要旁 观等待

6、,要敏感信息,适时介入。要多思考 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7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注意课堂评测方法的设计课堂评测方法应该包括: 结果性评价:问题串、小题组、分层议练题, 变式议练, 过程性评价:课堂观察表,学生小组评价,成 长记录, 注意:评价方法必须具有激励作用,必须关注 过程,必须具有数学特色。18初中数学课案分析(5)注意适当采用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如抽象概念,数形结合思想等) 教学模具展示,图片展示, 学生活动工具的准备(如折纸拼图) 注意: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作用来激活学生 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从而感悟数学。19初中数学课案分析(6)注意教学的结束设计几种主

7、要的结尾形式:知识归纳总结式的结尾学生发表认识或感想式的结尾知识发展与知识应用介绍式的结尾情境激励式的结尾作用:归纳知识,体现价值,升华情感,激励学习20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一位知名的数学教育家说过一段难忘的课堂教学结尾是一堂课 的华彩乐章!它留给学生的是一个永恒的回 忆!可能过了二十年,学生已经记不起所学 的数学公式、定理、法则。但他却能 对这堂课至今历历在目。21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一、对新教材、理念的领悟二、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感 悟三、对一堂好课的觉悟22初中数学课案分析 一、对新教材、理念的领悟:教材是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 材编写、设计的内容尽显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

8、顺势设计教学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也是一种“美”的艺术,陈旧的教学方法 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 求。让学生探究的教学,“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 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 美艾伦柯林斯 23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二、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感悟: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看教学的结果,同时“ 教”与“学”的过程也需要关注。课改以后,教学的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 有形的当然是结果,一味的强调“果”同样会丢掉一 个更为重要的、无形的“思想”,当然这个“思想”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 价值现的发展。24

9、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与评价课案分析一25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三、对一堂好课的觉悟:华师大崔允霍教授用 “教的有效、学的 愉快、考的满意”这十二字精辟地道出了精彩 好课的真实含义。 26初中数学课案分析(一)精彩的好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教学和效果:(二) 每堂课后教师都会去反思 :(三)精彩的好课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 (四)精彩的好课教师能抓得住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和切入点。(五)精彩的好课既重视双基落实,还重视学生错误的反馈与纠正。(六)精彩的好课还要重视学生考试方法和心态的调整。 27初中数学课案分析四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注意点(一)对课程理念的把握1. 1. 要充分体现数学课程

10、的基本理念要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努力体现努力体现“ “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发展为本” ”。 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 创设情境、激发热情、主动参与、乐于探创设情境、激发热情、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合作交流。究、合作交流。28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 2. 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三维目标结构三维目标结构教学设计要通过三维目标结构把教师的教教学设计要通过三维目标结构把教师的教 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组织以及教学环境的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组织以及教学环境的 构建统一起来,形成有序的教

11、学运行系统。构建统一起来,形成有序的教学运行系统。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教学设计要通过整活四个结构要素,使课程教学设计要通过整活四个结构要素,使课程 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和完整文和完整文 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 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变革。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变革。29初中数学课案分析3. 3. 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要面向未来的人才在智慧和能力 的发展求。 四种重要能力搜集和

12、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 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设计要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 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30初中数学课案分析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初中学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这是一个总模式。按照这一总模式和新课程所要求的教法多样化原则,我们绍兴县的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实践创新,提出了许多具有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五、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31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 课堂教学模式范例(1)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引导发现”模式教学结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发现猜 测推理

13、验证建构知识说明:这种模式是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 广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 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注意:问题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32初中数学课案分析课案分析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与评价33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课堂教学模式之二:“活动参与”模式教学结构: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分组研讨交流学习活动总结说明:这种模式也是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注意:活动要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34初中数学课案分析课案分析三教学设计与评价35初中数学课案分析(3)课堂教学模式

14、之三:“讲解传授”模式 教学结构: 温习旧知提出问题分组研讨讲解 新知例题示范模拟议练归纳总结 说明:这种模式是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 程教学中它仍然是一种模式,但是要对它进行改革 ,即有取有舍,改革陈旧的被动教学做法,吸取知 识展现的系统性逻辑性,重视过程教学,注意体现 学生主体。 注意:重新建构“讲解传授”,重在改革 被动式教学。36初中数学课案分析课案分析四二次函数复习(一 )教学设计与评价37初中数学课案分析(4)课堂教学模式之四:“自学辅导”模式教学结构:提出要求分组自学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答疑讲解自我练习说明:这种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共同拟定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

15、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注意: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学辅导的提纲。38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江苏省:洋思中学教学经验39初中数学课案分析(5)课堂教学模式之五:“讨论交流”模式教学结构: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形成结果交流 反馈总结归纳说明:这种模式是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研讨进 行,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通过讨论 、交流思想、探究结论,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注意: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是老师应 该关注重点。40初中数学课案分析课案分析五二次函数实践与探索(三)教学设计与评价41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明确三点:(1)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2)没有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最优最佳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模式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数学。(3)实践证明,目前实现有效教学过程最好的是活动式与讲解式互相补充、合理结合。42初中数学课案分析六、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教学目标要体现纲要对目标的三维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具体在“单元”或“课” 中的落实,因此既有结果性的目标,也有体验性或 表现性的目标。 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43初中数学课案分析案例:“有理数加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准确叙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