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62816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2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总论(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复习重点:哲学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原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表述形式:观点式、关系式结构层次:世界观(原理)-方法论-错误倾向建立联系:时事热点等相关材料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 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 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应用:应用这一原理,联系热点问题或相关材料进行 分析。如,说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

2、必要性等.题型一: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 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三: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 (怎样)坚持XXX? 题型四:运用所学的XXX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题型五: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或XX看法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题型八: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题型七: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 何体现XX原理)题型七: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 下翅膀,可

3、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回答24-26题。 (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 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1.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2.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 结果 4.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 影响 A. 1.2 B. 1.4 C. 2.3 D. 3.4解析 : 根据材料我们看“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 遍性原理。的说法就是联系普遍性原理的体现;的说法不对,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的说法

4、更是错误,因为它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的说法正确,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所 以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B。(09北京卷)33.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 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pH(09天津卷)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 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

5、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09广东)17“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 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v(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 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 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 性在于v认为哲

6、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v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v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 进展v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 的指导作用v A Bv C Dv(2010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 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 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 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 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 绕”这一改动反映了v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v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v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v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vA. B. C. D.【解析】A 本

7、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知识。歌词的改动反映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 绕”是上帝还是科学,故说法正确。与题意无关 。v(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 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 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 式的艺术作品v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v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v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v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v【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能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

8、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应选Cv(2010高考福建卷36)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 ,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 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 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 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 是v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v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vA B vC D 【解析】A 本题旨在通过典型素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 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北极熊减肥”现象体现的是根据气候变化,主动做出调整,以 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体现的是联系的条件性, 符合。体

9、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全国卷II)39.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 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10分) (北京卷)38. (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 关系?(11分)(福建卷)39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 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 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上海卷)36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 述材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分)(四川卷)39.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 打造西部部综

10、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10分) .2009年高考主观题2010年高考主观题(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 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文化产业的 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的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2010高考福建卷39)结合材料 ,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 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2010年高考江苏卷35)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 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010高考浙江卷40)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 我射线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 (2010高考广东卷37)

11、(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6分) (2010年高考山东卷29)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 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 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复习哲学应掌握的基本要求: 能够根据概念定义明确指出“是什么”与“不是什么”,即“划清界限”。如: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偶然联系不是规律;规则、条文不是规律。 知道概念反映的对象“包括什么”,即“理解内涵”。如:学习物质概念,就必须明确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生产方式等社会现象也是物质现象。 理解一些概念间的联系。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能够用哲学术语确

12、切表述原理的“论点”,即知道“是什么”懂得从哪些方面去论证这一观点,即知道“为什么”能够理解学习这一原理“有什么用”,即相应的方法论要求能够知道怎样做到方法论所提出的要求,即知道“怎样用”能了解与基本观点相反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为什么错误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哲学的概况 (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观、意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如何 认识世界 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创新) 唯物史观 (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规律、趋势) 价值观 (价值选择与价值观、 人的存在及价值实现)生活与哲学基本内容概览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 与时代精神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 理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整体结构生活与哲学基本内容概览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唯物辩证法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如何认识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社会的发展、人的存在及价值实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