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62621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2011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 例 谈 谈遵义十六中 王 素 莲 三要素的关系:l论点: 被证明l论据: 证明l论证: 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关于论点:l论点: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能统摄全文,往 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l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l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 尾。l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 论点是否恰当) l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l分清论点和论题l论点:观点、主张。如反对自由主义。l论题:论述的问题。如论自由主义。l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l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l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提出论点的方法l开门见山:直接、鲜

2、明。l针对某种现象:有明确的针对性。l用问题引出:引发读者思考。l用名言引出: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l用故事或事例引出:故事和事例又是论据 。l用生动的比喻或寓言故事等引出:激发读 者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议论文结尾的作用l(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l(2)发出号召或希望。l(3)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l(4)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关于论据:l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要真实、可靠、典型) 。 l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 、公理等。 l分析事实论据时应注意些什么l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l 事例必须有典型意义,有代表性;l 事实必须与论点有着本质联系。l分析道理论据时

3、应注意什么?l 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l 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不能断章取义;l 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关于论证方法:l举例论证(例证法) :确凿、典型的事例,使 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l道理论证:说理,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l比喻论证:比喻,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 懂。l对比论证:正反对比,突出强调某一观点。l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 数据,增强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 奇闻趣事,增强趣味性,吸引读者。论证结构:l一般为: l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l(引论) (本论) (结论) 论证方式:l立论: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论点。 l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

4、方观点来树立 自己的论点。 驳论文的阅读l 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l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 理和论据;l 作者树立的正确观点是什么? 议论文语言:l总特色: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l不同语言风格: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 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l答题注意: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 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l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启发思考类题目l一、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l二、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l三、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议论文中常用名言:l磨练 谚语:困难是人生的教科书。 古语: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l

5、仁爱 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l追求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l坚强 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l理想 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l价值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l道德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l谦虚 王阳明:谦受益,满召损。l徐悲鸿: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l善良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l困难 茅以升: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l贫富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l机遇 狄更斯:机会不会上门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l朋友 傅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l宽容 魏征:君子扬人之

6、善,小人记人之过。l信用 孔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l嫉妒 艾青: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l处世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l团结 歌词:团结就是力量。 曹雪芹: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l知识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莎士比亚: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l勤奋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l意志 班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范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l自省 孔子:吾日三省吾身。l批评 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 l自强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l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l美 孔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l 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

7、,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例文: 精神手杖明朝宰相张居正,自由聪明勤奋好学,被誉为神 童。十三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会事陈束看了他的 试卷,拍案叫绝,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 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 ,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张居正是个将相之才,如 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 果让他落地,虽则迟 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 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使其发愤图强。在顾看来 ,一个有远大前途和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 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让他 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 不顺利的境地,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练。这样他就会知 道,要真正干

8、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张居正后来成为中 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他在险 恶的环境中坚持政 治革新,匡正时弊,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 ,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人生挫折难免,源于生活的矛盾难免。由于人们 认识事物总有其局限性,对客观世界的矛盾,又总是 处在一种知之甚少 , 不知者甚多的状态中。况且, 认识到了事物也不一定就能处理好。所以,在我们的 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 ,挫折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 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减 少挫折的出现。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的好 ,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机会,通过解释疑团, 使人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物的发 展带来转机。

9、塞 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古训,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哲 理:得与失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他体现着人类命 运所集中的互补规律。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 泄气的人 ,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往受阻更 拚搏。鲁迅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 的希望。奥斯特罗夫斯基也说: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 ,不遇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 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能 成为丰富。对挫折缺乏耐受力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个断面、某个阶 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视为生命 的永恒。有的人习惯于人生价值的一次性 支付,一次重大的挫折 ,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倍感人生

10、无望,意志消沉,痛不欲生,他 们把人生拥有的无数个机会堪称只有一次,认为一次的失败,机 会的大门就再 也不会对自己敞开。比较现实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 的高考,十几年的拚搏到了显现最后结果的时候了,中榜者欢天 喜地,落榜者愁容惨淡,有的感慨命运的不公,有的感到前途无 望。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 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 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 言失败,决不向命运 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 碍”。这根手杖是巴尔扎克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 ,使他具有直面每

11、 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 人生。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 一根这样的精神手杖吗?l1、本文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l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l、概括第1段选用的事实论据(不超过30个字)l张居正经受住“落第”的挫折,意志得到磨练,成为 杰出的政治家。l、文段2层层推进,论证严密。请简述是如何论 证的。l首先肯定人生挫折难免,接着论述如何对待挫折是 事情转化的关键,最后指出只有意志坚强,勇于拚 搏,才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l、文段2划线句子中“岛屿与暗礁”指的是什么?“极 其美丽的浪花”又怎样的含义?l挫折 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l、本文运

12、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l举例论证 张句正落第奋起终成一代名臣(或巴尔 扎克依靠精神手杖事业成功而名扬天下)l道理论证 鲁迅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l对比论证 遭遇挫折时意志坚强,勇于拚搏的行为 与经受不住挫折、悲观失望,一蹶不振的表现,前 后构成对比 l、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精 神手杖”的深刻含义?l帮助人们战胜挫折和磨难的坚强,坚定的 信念,顽强的精神,大无畏的勇气 l、你认为本文的论述与孟子主张的“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有何异同?谈谈你的看法 。l同:挫折、磨难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使人奋发有为l异:孟子“生于忧患”的见解之强调“忧患”的 正面作用,本文不但写了忧患

13、的正面作用 ,也写了它的负面作用l例文: 读书以养心 l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心。没 有书的日子会使人心灵蒙尘,渐渐消蚀的读书热情会使心 灵的肌肤起皱。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总有疲倦 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l 如今媒体众多,比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 籍、互联网等等。相比之下,书籍的那一份独有的沉静、 深远和幽雅,最让人难以割舍。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本 书,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无声的书籍均能给你一份 闲情逸致,你可深入,也可浅出,在无声中聆听美好的旋 律,在无画中观赏美妙的图景。l 苏轼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书籍是人类漫长 生活的积淀,

14、它能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多,精神 的享受,还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书籍又是一个 磁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心灵的罗盘都会在这里 发生强烈的感应。我们从论语中学到智慧的思考,从 l史记中感受历史的严肃,从鲁迅那里学得醒世哲 理,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那里学得观察 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l 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文字也是有个性的。 譬如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自然,丰子恺 的细腻亲切,冰心的清雅飘逸,钟敬文的清朗绝俗 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 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式、创 作意图。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 创作意图,以

15、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l 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人们 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读书是高尚而神 圣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 以让人活出人生的一大境界。试想,在万籁俱静的夜 晚,排除杂念,或半倚床侧,或微伏案边,捧书入静 ,不也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吗?l1、为什么说读书能“养心”?(可用文中句子,也可自己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l答: (书藉)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心灵的 罗盘会发生强烈的感应,或(读书)可以给人带来心灵 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l、第段中举读论语、史记等例子的作用是 什么? l 答:用事实证明“书藉是人类漫长生活的积淀, 心灵的罗盘都会在这里发生强烈的感应。”l、请仿照第段画线句式,再举一个你所了解的作家 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