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361106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50355(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 的降解和转化第三节 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 的巨大潜力一、代谢类型多n自然界全部有机物几乎都能被生物降解n目前,已知的环境污染物达数十万种之多,其中 大量的是有机物。n所有的有机污染物可根据微生物对它们的降解性 分为:可生物降解、难生物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 三类。n几乎所有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都能被微生物所分 解。n例如,对生物毒性很大的甲基汞:Pseudomonas K62,一种抗汞菌,分解为元素汞。二、变异性强n许多微生物获得了降解人工合成大分子物 的能力;n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化学稳定性很高。n由于微生物很强的变异性,使其对人工合成有 机物的难降解发展成可降解。n生态系统的

2、分解者在环境污染的压力下,每时 每刻都在发生变异。三、共代谢作用n拓展了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 作用范围;四、有机物结构与可生物降解性能的关系n1.烃类化合物:链烃比环烃易分解;直链比支链烃易分解;不饱和烃 比饱和烃易分解。n2.主链结构:主链中含有O、N、S元素时抗生物氧化能力强。n3.碳氢键:4级碳原子比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H键的碳原子抗生 物氧化能力强。 通过改变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提高其生物可降解性n4.官能团的数量和性质:苯(难)与苯酚、苯胺;五氯酚、间氯酚(难)与一氯酚、邻氯酚、对氯 酚;(卤代作用,间位取代)一级醇、二级醇与三级醇(难)。n5.分子量的影响大分子比小分子抗生物

3、降解能力强 例硬型烷基苯磺酸钠(ABS)减少支链、去除4级碳原子,变 为软型烷基苯磺酸钠(LAS),可生物降解性能提高(前者1个 月降解20-30%,后者1周去除90%) 四、有机物结构与可生物降解性能的关系第四节 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 性的测定方法1.测定生物氧化率:有机物生物氧化率()有机物生物氧化率() 甲苯53二甘醇5醋酸乙烯酯34二癸基苯二甲酸1苯24乙基己基丙烯盐0乙二胺24 以活性污泥为测定用微生物,以单一被测定有机物为底 物,在瓦氏呼吸仪上检测其耗氧量,与该底物完全氧化的 理论需氧量之比,为被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氧化率。 生物氧化率高,则该化合物易于生化降解。 2.测呼吸线: 测定基

4、质的好氧曲线,把微生物对基质的生化呼吸线 与其内源呼吸线相比较来评价机制的生物降解性。 内呼吸线与生化呼吸线:n 活性污泥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时,以微生物自 身细胞物质为基质,耗氧量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称“内呼吸线”;n 当存在外源物质作为微生物代谢基质时,耗氧 量与时间关系为特征曲线,称“生化呼吸线”2.测呼吸线:(1)该有机物或废水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2)该有机物或废水不能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 动没有抑制作用;(3)该有机物或废水对微生物产生了抑制作用。3.测定相对好氧速率曲线n 相对耗氧速率:外源基质存在时,单位生物量在单 位时间内耗氧量与其内源耗氧量之比为“相对耗氧速率

5、 ”。n 不同基质浓度与相对耗氧速率关系曲线体现化合物 的可生化降解性。 使用CODcr作为氧化剂,除部分长链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吡啶等含N杂环化合物不能被氧化外,其它大部分有机物(80-100%)都能被氧化。 通常认为,CODcr表征废水中的全部有机物。4.测BOD5与CODcr之比(重要)4.测BOD5与CODcr之比(重要)n一般较低浓度有机物废水:nBOD5/CODcr0.45:生化性较好;nBOD5/CODcr0.30:可生化降解;nBOD5/CODcr0.30:生化性较差;nBOD5/CODcr0.25:较难生化降解。n对于高浓度有机物废水n即使BOD5/CODcr0.25,BOD5浓度仍较高,可生化 降解,但CODNB高,处理后COD去除率不好。5.测COD30:n推测废水可生化降解性能和经生化 处理后的最高COD去除率。6.培养法:n通过模拟生物处理实验,评价可生化降解性。思 考 题1 污染控制工程中常用的可生化降解性能评价方法有哪些?2 什么是微生物的内源呼吸和生化呼吸?3 如何通过检测BOD5与CODcr之比来评价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