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356463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生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药用植物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研究关键词:木蓝属关键词:木蓝属 花木蓝花木蓝 药用植物药用植物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生物活性摘要: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植物在世界上约有 700 种,广泛分布于热带 及亚热带地区。中国有 80 种 8 变种,主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该属多种植物 的根在我国不少地区被长期作为传统中药山豆根的代用品,俗称“木蓝山豆根” , 具有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之效。但有文献报道部分病人在服用木蓝山豆根后出 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中毒症状。 本论文对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花 木蓝(

2、I.kirilowiiMaxim.ExPalibin)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采 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花木蓝根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并通过 1H-NMR、13C- NMR、DEPT、COSY、HSQC、HMBC、MS 等现代波谱技术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 法,鉴定了其中 16 个的结构,它们分别是:亚油酸乙酯(IKrS-1) 、亚油酸谷 甾醇酯(IKrS-3) 、咖啡酸长链脂肪醇酯(IKrS-4) 、羽扇豆醇(IKrS-5) 、谷甾 醇(IKrS-6) 、白桦脂酸(IKrS-7) 、1-棕榈酸单甘油酯(IKrS-8) 、乙酰齐

3、墩果 酸(IKrS-9) 、6-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E-11) 、 4#39;-甲氧基异黄酮-7-氧-D-葡萄糖苷(IKrE-12) 、3,4-二-氧-(3- 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E-13) 、3-硝基丙酸(IKrB30-1) 、 2,6-二-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B30-2) 、丁香酸葡萄糖 苷(IKrB30-3) 、2,3,6-三-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 (IKrB50-1) 、橙皮苷(IKrB50-2) 。以上化合物中,IKrE-13 为新化合物, IKrS-1、IKrS-3、IKrS-4、IKrS

4、-8、IKrS-9、IKrE-12 和 IKrB50-2 均为首次从 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KrE-11 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1H-NMR 数据显 示 IKrS-2 为正构长链脂肪酸,IKrB70-1 初步鉴定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具 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之前未见木蓝属中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报道。化 合物 IKrE-11、IKrE-13、IKrB30-1、IKrB30-2 和 lKrB50-1 可能为引起花木蓝 根毒性的成分。 本文还对木蓝属植物的资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 3-硝基丙酰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波谱规 律等作出了总结。正文内容正文

5、内容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植物在世界上约有 700 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及 亚热带地区。中国有 80 种 8 变种,主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该属多种植物的 根在我国不少地区被长期作为传统中药山豆根的代用品,俗称“木蓝山豆根” , 具有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之效。但有文献报道部分病人在服用木蓝山豆根后出 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中毒症状。 本论文对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花 木蓝(I.kirilowiiMaxim.ExPalibin)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采 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花木蓝根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并通过 1H-

6、NMR、13C- NMR、DEPT、COSY、HSQC、HMBC、MS 等现代波谱技术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 法,鉴定了其中 16 个的结构,它们分别是:亚油酸乙酯(IKrS-1) 、亚油酸谷 甾醇酯(IKrS-3) 、咖啡酸长链脂肪醇酯(IKrS-4) 、羽扇豆醇(IKrS-5) 、谷甾 醇(IKrS-6) 、白桦脂酸(IKrS-7) 、1-棕榈酸单甘油酯(IKrS-8) 、乙酰齐墩果 酸(IKrS-9) 、6-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E-11) 、 4#39;-甲氧基异黄酮-7-氧-D-葡萄糖苷(IKrE-12) 、3,4-二-氧-(3- 硝基丙酰基)-,-D-吡

7、喃葡萄糖(IKrE-13) 、3-硝基丙酸(IKrB30-1) 、 2,6-二-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B30-2) 、丁香酸葡萄糖 苷(IKrB30-3) 、2,3,6-三-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 (IKrB50-1) 、橙皮苷(IKrB50-2) 。以上化合物中,IKrE-13 为新化合物, IKrS-1、IKrS-3、IKrS-4、IKrS-8、IKrS-9、IKrE-12 和 IKrB50-2 均为首次从 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KrE-11 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1H-NMR 数据显 示 IKrS-2 为正构长链脂肪酸,IKrB70-1 初步

8、鉴定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具 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之前未见木蓝属中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报道。化 合物 IKrE-11、IKrE-13、IKrB30-1、IKrB30-2 和 lKrB50-1 可能为引起花木蓝 根毒性的成分。 本文还对木蓝属植物的资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 3-硝基丙酰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波谱规 律等作出了总结。 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植物在世界上约有 700 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 带地区。中国有 80 种 8 变种,主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该属多种植物的根在 我国不少地区被长期作为传统中药山豆根的代用品,俗称“木蓝山

9、豆根” ,具有 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之效。但有文献报道部分病人在服用木蓝山豆根后出现以 神经系统为主的中毒症状。 本论文对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花木蓝 (I.kirilowiiMaxim.ExPalibin)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采用溶 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花木蓝根的乙 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并通过 1H-NMR、13C- NMR、DEPT、COSY、HSQC、HMBC、MS 等现代波谱技术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 法,鉴定了其中 16 个的结构,它们分别是:亚油酸乙酯(IKrS-1) 、亚油酸谷 甾醇酯(IKrS-3) 、咖啡酸长

10、链脂肪醇酯(IKrS-4) 、羽扇豆醇(IKrS-5) 、谷甾 醇(IKrS-6) 、白桦脂酸(IKrS-7) 、1-棕榈酸单甘油酯(IKrS-8) 、乙酰齐墩果 酸(IKrS-9) 、6-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E-11) 、 4#39;-甲氧基异黄酮-7-氧-D-葡萄糖苷(IKrE-12) 、3,4-二-氧-(3- 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E-13) 、3-硝基丙酸(IKrB30-1) 、 2,6-二-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B30-2) 、丁香酸葡萄糖苷(IKrB30-3) 、2,3,6-三-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

11、葡萄糖 (IKrB50-1) 、橙皮苷(IKrB50-2) 。以上化合物中,IKrE-13 为新化合物, IKrS-1、IKrS-3、IKrS-4、IKrS-8、IKrS-9、IKrE-12 和 IKrB50-2 均为首次从 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KrE-11 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1H-NMR 数据显 示 IKrS-2 为正构长链脂肪酸,IKrB70-1 初步鉴定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具 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之前未见木蓝属中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报道。化 合物 IKrE-11、IKrE-13、IKrB30-1、IKrB30-2 和 lKrB50-1 可能为引起花木蓝 根毒性的成分。

12、本文还对木蓝属植物的资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 3-硝基丙酰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波谱规 律等作出了总结。 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植物在世界上约有 700 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 带地区。中国有 80 种 8 变种,主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该属多种植物的根在 我国不少地区被长期作为传统中药山豆根的代用品,俗称“木蓝山豆根” ,具有 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之效。但有文献报道部分病人在服用木蓝山豆根后出现以 神经系统为主的中毒症状。 本论文对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花木蓝 (I.kirilowiiMaxim.ExPalibin)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

13、系统研究,实验采用溶 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花木蓝根的乙 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并通过 1H-NMR、13C- NMR、DEPT、COSY、HSQC、HMBC、MS 等现代波谱技术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 法,鉴定了其中 16 个的结构,它们分别是:亚油酸乙酯(IKrS-1) 、亚油酸谷 甾醇酯(IKrS-3) 、咖啡酸长链脂肪醇酯(IKrS-4) 、羽扇豆醇(IKrS-5) 、谷甾 醇(IKrS-6) 、白桦脂酸(IKrS-7) 、1-棕榈酸单甘油酯(IKrS-8) 、乙酰齐墩果 酸(IKrS-9) 、6-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

14、糖(IKrE-11) 、 4#39;-甲氧基异黄酮-7-氧-D-葡萄糖苷(IKrE-12) 、3,4-二-氧-(3- 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E-13) 、3-硝基丙酸(IKrB30-1) 、 2,6-二-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IKrB30-2) 、丁香酸葡萄糖 苷(IKrB30-3) 、2,3,6-三-氧-(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 (IKrB50-1) 、橙皮苷(IKrB50-2) 。以上化合物中,IKrE-13 为新化合物, IKrS-1、IKrS-3、IKrS-4、IKrS-8、IKrS-9、IKrE-12 和 IKrB50-2 均为首次从 木

15、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KrE-11 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1H-NMR 数据显 示 IKrS-2 为正构长链脂肪酸,IKrB70-1 初步鉴定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具 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之前未见木蓝属中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报道。化 合物 IKrE-11、IKrE-13、IKrB30-1、IKrB30-2 和 lKrB50-1 可能为引起花木蓝 根毒性的成分。 本文还对木蓝属植物的资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 3-硝基丙酰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波谱规 律等作出了总结。 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植物在世界上约有 700 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

16、热 带地区。中国有 80 种 8 变种,主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该属多种植物的根在 我国不少地区被长期作为传统中药山豆根的代用品,俗称“木蓝山豆根” ,具有 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之效。但有文献报道部分病人在服用木蓝山豆根后出现以 神经系统为主的中毒症状。 本论文对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花木蓝 (I.kirilowiiMaxim.ExPalibin)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采用溶 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花木蓝根的乙 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并通过 1H-NMR、13C-NMR、DEPT、COSY、HSQC、HMBC、MS 等现代波谱技术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 法,鉴定了其中 16 个的结构,它们分别是:亚油酸乙酯(IKrS-1) 、亚油酸谷 甾醇酯(IKrS-3) 、咖啡酸长链脂肪醇酯(IKrS-4) 、羽扇豆醇(IKrS-5) 、谷甾 醇(IKrS-6) 、白桦脂酸(IK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