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355231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优秀论文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优秀论文 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混菌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生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关键词:小麦秸秆关键词:小麦秸秆 混菌发酵混菌发酵 纤维素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 粗纤维素粗纤维素 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 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一类碳水化合物,同时它也是地球上数 量最大的再生资源。目前,自然界中纤维素只有小部分得到了利用,绝大多数 纤维素不仅被白白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利用微生物生产的纤维素酶 将其转化为人类急需的能源、食物和化工原料,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食物短缺 和能源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在不同培养基和不 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 pH、接种量、含氮量和培养方式下分别测定四种 单一菌种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进一步确定菌种发 酵的最优条件;在不同培养条件和不同配比下分别测定二元和多元混菌发酵产 生的纤维素酶活力、还原糖和蛋白含量,确定混菌发酵的最优条件,研究发酵 前后秸秆粗纤维、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1黑曲 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55、氮源为(NH4)2SO4、含水量为 150%、麦 秆:麸皮之比为 2:3;灰绿青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45、氮源为 (NH4)3PO4、含水量为 2

3、00%、麦秆:麸皮之比为 3:2;绿色木霉发酵的最优 培养基为:pH 为 55、氮源为(NH4)3PO4、含水量为 150%、麦秆:麸皮之比 为 4:1:根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45、氮源为(NH4)2SO4、含水量 为 200%、麦秆:麸皮之比为 2:3。 2单一菌种在半密闭条件下培养,四种 菌种营养生长旺盛,产纤维素酶活力较大。黑曲霉培养时间为 60h,培养温度 为 35,初始 pH 为 70,接种量为 15%,含氮量为 06%,在此条件下黑曲霉 生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52U/mg、178U/mg、635U/mg、387U/mg。灰绿

4、青霉培养时间为 72h, 培养温度为 40,初始 pH 为 50,接种量为 15%,含氮量为 06%,在此条件 下灰绿青霉生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78U/mg、396U/mg、536U/mg、157U/mg。绿色木霉培养时间为 96h, 培养温度为 35,初始 pH 为 55,接种量为 20%,含氮量为 04%,在此条件 下绿色木霉生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42U/mg、025U/mg、326U/mg、346U/mg。根霉培养时间为 72h,培养 温度为 35,初始 pH 为 65,接种量为 20%,含氮量为

5、 08%,在此条件下根 霉生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35U/mg、071U/mg、123U/mg、029U/mg。 3四种菌种发酵后秸秆 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黑曲霉发酵后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最多,分 别为 49%和 23%,蛋白含量提高最多为 433%,其次是绿色木霉和灰绿青 霉。根霉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最少,分别为 12%和 04%,蛋白含量提高 最少为 124%,它在秸秆基质中生长情况最差。 4二元混菌发酵时 FPU 酶 活力高于单菌发酵时,其中黑曲霉:根霉为 1:3 时 FPU 酶活力最高为 086。 蛋白含量提高的效果大小顺序为:黑曲

6、霉+根霉gt;黑曲霉+灰绿青霉 gt;黑曲霉+绿色木霉,黑曲霉:根霉为 1:3 时蛋白含量提高最大为 758%,二元混菌最佳培养条件为黑曲霉:根霉为 1:3,pH 为 65,培养时 间为 60h,最适温度为 35。混菌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秸秆纤维素降解为453%,比发酵前降低 83%,比黑曲霉和根霉单一发酵纤维素含量减少 34% 和 70%;半纤维素降解为 156%,比发酵前降低 33%,比黑曲霉和根霉单 一发酵秸秆半纤维素含量减少 10%和 29%;蛋白含量提高到 87%,比发酵 前提高 56%,比黑曲霉和根霉单一发酵秸秆蛋白含量提高 13%和 44%。 5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比白地霉+产朊假

7、丝酵母产生的蛋白含量高,啤酒酵 母:产朊假丝酵母为 1:1 时蛋白含量最高为 1534%。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 母:白地霉为 1:1:1 时蛋白含量为 1543%。白地霉的加入使蛋白含量比酵 母菌发酵提高 008%。随着混合菌种种类的增加,产物中蛋白含量随之增加的 效果不明显。 6多元混合发酵后秸秆粗纤维比发酵前和单一菌种发酵均有 不同程度的降低,混菌发酵后秸秆纤维素降解为 385%,降解率为 282%;半 纤维素降解为 137%,降解率为 275%;蛋白含量提高到 1543%,比发酵前 提高 1232%。发酵产物氨基酸组成齐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于联合国 粮农组织(FAO)规定的标准。正

8、文内容正文内容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一类碳水化合物,同时它也是地球上数量 最大的再生资源。目前,自然界中纤维素只有小部分得到了利用,绝大多数纤 维素不仅被白白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利用微生物生产的纤维素酶将 其转化为人类急需的能源、食物和化工原料,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 能源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 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 pH、接种量、含氮量和培养方式下分别测定四种单 一菌种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进一步确定菌种发酵 的最优条件;在不同培养条件和不同配比下分别测定二元和多元混菌发酵产生 的纤维素酶活

9、力、还原糖和蛋白含量,确定混菌发酵的最优条件,研究发酵前 后秸秆粗纤维、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1黑曲霉 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55、氮源为(NH4)2SO4、含水量为 150%、麦秆: 麸皮之比为 2:3;灰绿青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45、氮源为(NH4) 3PO4、含水量为 200%、麦秆:麸皮之比为 3:2;绿色木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 pH 为 55、氮源为(NH4)3PO4、含水量为 150%、麦秆:麸皮之比为 4:1:根 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45、氮源为(NH4)2SO4、含水量为 200%、麦 秆:麸皮之比为 2:3。 2单一菌种

10、在半密闭条件下培养,四种菌种营养生 长旺盛,产纤维素酶活力较大。黑曲霉培养时间为 60h,培养温度为 35,初 始 pH 为 70,接种量为 15%,含氮量为 06%,在此条件下黑曲霉生产 FPU 酶、 -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52U/mg、178U/mg、635U/mg、387U/mg。灰绿青霉培养时间为 72h, 培养温度为 40,初始 pH 为 50,接种量为 15%,含氮量为 06%,在此条件 下灰绿青霉生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78U/mg、396U/mg、536U/mg、157U/mg。绿色木霉培养时间为 96h,

11、 培养温度为 35,初始 pH 为 55,接种量为 20%,含氮量为 04%,在此条件 下绿色木霉生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42U/mg、025U/mg、326U/mg、346U/mg。根霉培养时间为 72h,培养 温度为 35,初始 pH 为 65,接种量为 20%,含氮量为 08%,在此条件下根 霉生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35U/mg、071U/mg、123U/mg、029U/mg。 3四种菌种发酵后秸秆 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黑曲霉发酵后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最多,分 别为 49%和 23%,蛋白含

12、量提高最多为 433%,其次是绿色木霉和灰绿青 霉。根霉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最少,分别为 12%和 04%,蛋白含量提高 最少为 124%,它在秸秆基质中生长情况最差。 4二元混菌发酵时 FPU 酶 活力高于单菌发酵时,其中黑曲霉:根霉为 1:3 时 FPU 酶活力最高为 086。 蛋白含量提高的效果大小顺序为:黑曲霉+根霉gt;黑曲霉+灰绿青霉 gt;黑曲霉+绿色木霉,黑曲霉:根霉为 1:3 时蛋白含量提高最大为 758%,二元混菌最佳培养条件为黑曲霉:根霉为 1:3,pH 为 65,培养时 间为 60h,最适温度为 35。混菌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秸秆纤维素降解为 453%,比发酵前降低 83

13、%,比黑曲霉和根霉单一发酵纤维素含量减少 34% 和 70%;半纤维素降解为 156%,比发酵前降低 33%,比黑曲霉和根霉单 一发酵秸秆半纤维素含量减少 10%和 29%;蛋白含量提高到 87%,比发酵 前提高 56%,比黑曲霉和根霉单一发酵秸秆蛋白含量提高 13%和 44%。 5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比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产生的蛋白含量高,啤酒酵 母:产朊假丝酵母为 1:1 时蛋白含量最高为 1534%。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 母:白地霉为 1:1:1 时蛋白含量为 1543%。白地霉的加入使蛋白含量比酵 母菌发酵提高 008%。随着混合菌种种类的增加,产物中蛋白含量随之增加的 效果不明显。

14、 6多元混合发酵后秸秆粗纤维比发酵前和单一菌种发酵均有 不同程度的降低,混菌发酵后秸秆纤维素降解为 385%,降解率为 282%;半 纤维素降解为 137%,降解率为 275%;蛋白含量提高到 1543%,比发酵前 提高 1232%。发酵产物氨基酸组成齐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于联合国 粮农组织(FAO)规定的标准。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一类碳水化合物,同时它也是地球上数量最大 的再生资源。目前,自然界中纤维素只有小部分得到了利用,绝大多数纤维素 不仅被白白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利用微生物生产的纤维素酶将其转 化为人类急需的能源、食物和化工原料,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能源

15、 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 时间、培养温度、初始 pH、接种量、含氮量和培养方式下分别测定四种单一菌 种产 FPU 酶、-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进一步确定菌种发酵的最 优条件;在不同培养条件和不同配比下分别测定二元和多元混菌发酵产生的纤 维素酶活力、还原糖和蛋白含量,确定混菌发酵的最优条件,研究发酵前后秸 秆粗纤维、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1黑曲霉发酵 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55、氮源为(NH4)2SO4、含水量为 150%、麦秆:麸 皮之比为 2:3;灰绿青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45、氮源为(NH4) 3PO4、含水量为 200%、麦秆:麸皮之比为 3:2;绿色木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 pH 为 55、氮源为(NH4)3PO4、含水量为 150%、麦秆:麸皮之比为 4:1:根 霉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pH 为 45、氮源为(NH4)2SO4、含水量为 200%、麦 秆:麸皮之比为 2:3。 2单一菌种在半密闭条件下培养,四种菌种营养生 长旺盛,产纤维素酶活力较大。黑曲霉培养时间为 60h,培养温度为 35,初 始 pH 为 70,接种量为 15%,含氮量为 06%,在此条件下黑曲霉生产 FPU 酶、 -葡萄糖苷酶、CMC 酶和 C1 酶活力分别为 052U/mg、178U/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