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论第一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第二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第三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第四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 第一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 念 及 内 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动物身上复制中医病理证候并加以研究,最终为中医临床辨证和治疗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内容:1、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2、探讨中医脏象本质及证候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3、探讨中医理法方药的作用机理及其疗效的物质基础4、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合理和可行的评价标准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分类 :1、单纯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3、状态反应性动物模型4、自然病态性动物模型或证候纯系动物模型第二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1、验证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 实质内涵及其科学性,促进中医 理论实现现代化2、发现新问题,探求新规律 ,从而丰富和创新中医基础理论 3、与中医临床研究互补,为中医理法方药的疗效及其作 用机理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4、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以及进入国际市场提供科学依 据第三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研究阶段:1、零散期:1960—1976年2、尝试期:1977—1984年3、初步总结期:1984—1988年4、实用期:1988年后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1、五脏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2、气血津液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3、六淫动物模型研究概况:4、七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5、“八纲”动物模型研究概况:6、其它:温病、伤寒、舌脉等证候 动物模型第四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存在的主 要 问 题 :1.制作的动物模型中医特色不强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进展缓慢 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工作的指 导 思 想:成功动物模型的建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模型与原型之间有相似的关系2、模型能够替代原型3、对模型的研究应该能够得出原型的信息 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方 法 :1、利用致病因素造模:高分子右旋糖酐→ 微循环 障碍→血淤证模型。
大肠杆菌内毒素→ 温病动 物模型 2、改变动物的生理状况造模:束缚制动或夹尾方法引起大鼠愤怒 ,进而郁而不发,形成中医的肝郁 证3、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模:建立人工风寒环境,制作中医寒邪 致病模型4、利用过量中药造模:给予动物大量大黄造成脾虚证模型 四.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判断评价标准:1、普适性2、可重复性3、定量和定性相结合4、开放性5、累积性6、特异性或专门性7、易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