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40429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9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254207958(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自然辩证法讲义高亮华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Tel: 62773013-233 ; 82866697 Email: 2问题 事实 假说与理论个别 普遍单称判断 全称判断思 维 加 工(科学抽象 科学思维) 3n 科学抽象是科学认识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飞 跃的决定性环节。 n 科学思维,则是利用科学抽象的成果概念、符号和思 想模型所进行的深入的认识活动,是主体把握客体本质的 认识活动和认识形式。 n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三种基本类 型。4目录1 科学抽象2 科学思维: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方法3 科学思维:科学研究中的非逻辑方法 51

2、科学抽象6概念n科学抽象是思维加工即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 飞跃的决定性环节感性具体 思维中的具体 (科学事实) (科学理论)抽象的规定(科学概念,符号、思想模型)综合分析7n感性的具体是科学事实 n抽象的规定是未经综合的概念、经验规律(如开普勒三定律)、 科学假说等 n思维的具体是指经过辩证综合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8n 科学抽象: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各种经验材料的比较与分 析,去其次要因素,抽取本质因素,形成科学概念或科学 符号,以达到揭示研究对象的普遍规律和因果关系的思维 方法9n 列宁: n“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 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

3、的抽象,价值的抽象 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 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10科学抽象与科学发现n 科学抽象的产物: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 n广义地,还包括科学判断、科学假说和理论等。11科学概念n 科学认识中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科学思维的最 基本的单元与形式 n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n外延:概念所涉及的类的总合。 n内涵:概念中所思考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特征的总和。 n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12n 科学概念的特征 可确定性。指概念在逻辑上的可确定性,可接收性。因此,概 念的制作中是允许科学猜想和假设成份的。 可检验性。不仅要

4、有逻辑上的可确定性,而且必须要有实践上 的可检验性。包括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一定的稳定性与可变动性的统一。科学概念的生命力在于随着 认识的发展而深化、变化,甚至更新,但是在一定阶段和时段具 有稳定性。13n 科学概念的制作(通过抽象法) 抽取共同点:本质总是通过共同点而表现出来的,所以抽象首 先要抽取共同点. 限制思路,深入抽取本质:共同点不等于本质,需经过辩证分 析,有选择地重点深入,着重把握共同点中的本质的东西. 理想地复现对象:处理丰富内涵的概念,要对概念的要素进行 辩证综合,或进一步理想化,理想地复现对象(如质点、刚性等).14科学符号n 符号:对象的人工指称物 n从认识论角度看,符

5、号是一定的可感知的物质对象,它在贮存、 传递另一对象的信息方面充当另一对象的替代物。 n如果A引起关于B的观念,那么A就是B的符号 n特点: n物质性, n可感知性, n含义(被赋予)15#16n历史上的符号体系 n自然语言:某一社会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它的基本特征:多义性 、歧义性、语法结构不够严格和统一。 n人工语言符号系统 n科学术语符号系统,如元素符号。 n专业符号语言:形式化语言,是以数学、数理逻辑符号语言为蓝本的 科学语言,如计算机语言。18n符号是思想、意义的承载体,在方法上是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如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n自然语言相对人工语言是基础,是元语言,但又是繁杂的

6、土地。 人工语言越来越精确化、抽象化,其中意义也越来越蒸发掉了。 n科学实践和科学抽象的产物,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工 具。19思想模型n 思想模型是人们为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 的思想映象系统。 n原子模型、DNA模型 n广义地讲,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n思想模型是科学理论与现实原型之间的中间环节20n 理想模型n 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既具有高度抽象性,又具有某种极限特征。n 如数学点、线、面,质点、刚体,理想气体。21n 思想模型是科学抽象的产物,将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过 程以最纯粹的形式甚至以某种极限状态表现出来。科学理 论研究的直接对象是思想模型。22n 思想模型在科

7、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解释功能:由于它是对现实原型的摹写,所以应当与其实验基 础相符合,从而能对有关现实原型的各种观察、实验事实作出科 学解释。 ,判据功能:以实践为基础建立的思想模型,可间接地起到关于 原型知识的真实性的判据作用。 ,预见功能:因是对客体绝对化、纯粹化后的产物,往往可以超 越现实条件,揭示研究对象在理想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23n 理想实验 n运用理想模型在思维中塑造实验过程,并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一 种思维方法。 n它具有一般实验的结构模式,但又具有假想的性质。 n严格按照逻辑,抽象理想的过程,按照实际实验的基本步骤进行 思维推演,是思想的操作。n案例: n伽利略理想惯性运动

8、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落体定律的逻辑推演; n爱因斯坦关于同时的相对性实验;关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等效的理想实 验。242 科学思维: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方法与数学方 法25n 科学思维,则是利用科学抽象的成果概念、符号和思 想模型所进行的深入的认识活动,是主体把握客体本质的 认识活动和认识形式。 n 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科学思 维的基本类型。26n 比较与分类 n 归纳与统计 n 分析与综合 n 形式演绎法 n 数学方法27比较与分类比较 n 确定对象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点的方法 n同中求异 n异中求同n比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对象之间进行,还 可以在同一对象

9、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 28n 比较方法的作用 n可以建立科学概念:如比重、比热等。 n可以导致新的理论的诞生,如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自然地理,产生 了比较自然地理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机体和器官,产生了 比较解剖学,提出“同源器官”概念。n比较方法有其局限性,绝对就容易片面化。29n 相同点的比较 n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进行比较而认识其异中之同 nA有a、b、c、d nB有a、b、c n则A与B具有相同的特性a、b、c 各种胚胎演化中的相同性比较31n 相异点的比较 n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进行比较而认识其同中之异. nA有a、b、c、d、e nB有a、b、c、d、e n则A以特性a、

10、b、c与B相异食昆虫食仙人掌的花和果食带坚硬外壳的种子雀啄的比较33n 同异综合的比较 n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进行比较而认识其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 nA有a、b nB有a、bp、q n则A以特性a、b相似于B,又以特性p、q区别于Bn同异比较兼有前述两种比较的特点,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34n 比较方法的一些原则要点 n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是比较认识方法的基础。 n比较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但可比性也 是一个历史范畴。 n选择与制定精确的、稳定的比较标准:定量比较的基础;也是定 性比较所必需。 n在越是不同的对象中探求相同点,或在越是相同的对象中探求不 同点,对于的

11、就越大。 35n 分类: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划分为不种类 的方法 n使复杂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 n谱化体系36归纳与统计归纳:从同类的个别事实推演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 思维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推理形 式) 个别 一般单称 全称37n 类型: n完全归纳法:如穷举法(前提完全) n不完全归纳法: n简单枚举法 n科学归纳法: n求同法, n求异法, n求同共异法 n共变法 n剩余法。 38n 完全归纳法: nS1P nS2P nnSnP n所以, SP n穷举法39n 简单枚举法: n如S1、S2、S3是S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已知它们都具有属性 P且无例外

12、,则可推及该类事物S都有P的属性, n缺点: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n例如:从H2SO4、HNO3、H3PO4和H3BO5都含氧,得出一切酸都含氧,而HCL 、HF等不含氧; n例如:一切金属都导电,而锗在通常情况下导电性很差。40n 科学归纳法:引进了因果关系作为推理依据求同法:场合 条件 研究对象1 A、B、C a2 A、D、E a3 A、F、G a所以,A是a的原因41求异法:场合 条件 研究对象1 A、B、C a2 B、C所以,A是a 的原因42求同共异法:场合 条件 研究对象1 A、B、C a2 A、D、E a3 F、G 所以, A是a 的原因43共变法:场合 条件 研究对象1 A

13、1、B、C a12 A2、B、C a23 A3、B、C a3所以,A是a 的原因44剩余法:场合 条件 研究对象1 A、B、C a, b, c2 B b3 C c所以,A是a 的原因45n 归纳法的作用: n与科学认识过程一致,有很大的创造性(科学发现的逻辑),从 范围较窄的一般原理到普遍的一般原理。46n 局限性: n完全归纳法固然可靠,但很难做到; n不完全归纳法具有或然性(需要多种方法配合) 47归纳问题Some All Now Future由已经经验到的东西不可能完全,不可能确切证明未经验到的东西 。归纳本质是不保真的、扩充了的论证。48n 归纳原理不能在逻辑上得到证明: n在时间t1

14、观察到天鹅x1是白色的, n在时间t2观察到天鹅x2是白色的, n在时间t3观察到天鹅x3是白色的, nn在时间tn观察到天鹅xn是白色的, n所以,一切天鹅都是白色的。 n事实上,存在黑天鹅. 49n 归纳原理也不能从经验上证明: n在x1场合运用归纳原理是有效的, n在x2场合运用归纳原理是有效的, n在x3场合运用归纳原理是有效的, nn在xn场合运用归纳原理是有效的, n所以,在任何场合运用归纳原理总是有效的。n事实上,并非总是有效,不能保证总是有效。 50n 罗素火鸡问题n从前在一个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主 人给它喂食,后来每天上午9时都是。然而,作为一个卓越

15、的归纳 主义者,火鸡并不马上作出结论。它一直等到已收集了有关上午9 点给它喂食这一经验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多种情况下 进行这些观察的:雨天和晴天,热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 最后,火鸡进行归纳推理,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主人总是在上 午9点钟给我喂食。”可是,事情并不像它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和乐 观。有一天,主人并没有给它喂食,而是将他它宰杀了,而它通 过归纳概括而得到的结论终于被无情地推翻了。这一天是圣诞节 前夕。51n 归纳辩护 n归纳法是到目前为止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所以应继续使用。n问题:用归纳法证明归纳法,循环论证。n 自然齐一律的辩护 n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规律。n问题: n我们如何知道自然界是有规律的? n如果是归纳得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