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40155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内容结构及课件3(世界文化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了解不同国家 和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所着全球 化的趋势,世界文化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 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 势。同时,使学生知道对待文化趋同和文化 差异的错误看法,学会正确的态度,即是: 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学习。(1)坚持以“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2)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对教材知识要说清说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

2、 少种的文化习俗。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 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他们是怎么来的 ?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的食品?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节日吧!丰富多彩的文化春节的来历: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 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 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 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 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 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 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

3、何物,吓得赶紧掉头 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 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 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 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 名了过去春节的传统 食品有煎堆、油角、年糕、九层糕、马蹄糕、 芋头糕,以及糖环、蛋散等油炸食品。还有瓜子、糖冬瓜、糖桔 饼等,除了自食外,要各拿出一小部分用糖果盒装好摆在厅堂上 ,招待客人。正月初一的中午饭,必须有一种素菜,用“罗汉斋 ” 或绍菜(大

4、白菜类)煮粉丝虾 米,也有人蒸腊味,但动筷时,必 须先吃“斋”。春节的文化娱乐 以舞狮为 主。人们认为 舞狮有驱邪、迎吉的“ 好彩头”。广州舞狮,狮前有“大头佛”戴着面具走在狮子前面,执 扇引路,戏逗狮子。小孩则玩烟花、炮竹,青少年踢毯子,成年 人打麻将、“天九”。街上多江湖艺人耍杂技,以讨“利市”钱。也 有艺人用桔子叶挂在龙舟杖上,到各家各户门 口唱龙舟、木舟歌 ,以讨赏钱 。丰富多彩的文化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 。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 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

5、季 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 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 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 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 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 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丰富多彩的文化中秋节的来历: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 们对家人团

6、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 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 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依时起义。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 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 治的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宵节介绍:元宵节又称灯节。从初十就开始“开灯”,有大三星灯、小三星灯 、百花莲藕灯、树头灯等,五花十色。“开灯”晚,如果有去年元宵 后出生的男孩子的家庭,要请外婆和亲戚朋友来家庆贺,俗称“做灯 酒”,以示祝贺“添丁”。外婆要送小孩衣服、鸡、肉、米、酒等礼 物

7、,其他客人也要带些礼物。“开灯”时,要在宗祠或在神堂的正中 央、两旁和大门口各挂一对莲花灯;另外在灶君、“床头婆”神位、 街上土地庙也要放上一个小灯。广州人过去在正月十二这天,还有替 “床头婆”开灯之俗,祈求床头婆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这灯称为“亚 婆灯”,是用红、黄、绿几色彩纸糊成六角圆筒,然后粘合而成的小 灯。正月十三在厨房里点灯,称“点灶灯”,直点到十五元宵夜。正 月十三要“试灯”,即“试点元宵灯”。十四是“上元节”(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的前夜,各街道居民点纷纷搭彩棚,挂花灯,舞狮舞龙 ,预演元宵节日,也叫“试点”。节前数天,街巷摊档,竞售各式花 灯,争奇斗丽,称为“灯市”,节日气氛浓郁。丰

8、富多彩的文化其它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五月节,据载,远在秦汉以前在中原大地就已有此节日,并且 还是一个很大的节日。神州大地不分东西南北,各地人们均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名称也很多,如端阳、五月五、端午、诗人节、女儿节等, 文化内涵很丰富,祭神、划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这些活动从古到今 都没有改变。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九日、茱萸节、菊花节。它的起源可能 与秋游去灾有关,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以登高为主的文化节日,并深受道 家的影响。据载,有一个故事:汝南人桓景曾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修仙 之术。有一年临近九月九日前,方士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 定发生灾难,快回去告诉家人,每人缝制一个红布袋,里面装些

9、茱萸, 再用一块红布系在臂上,带上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在山上把菊花酒喝了 ,就可以躲过这场灾难。”桓景不敢怠慢,回家后依法照办。全家在九 月九日清早便登到山上去。后来回到家里,家中牛羊鸡犬都已暴死,做 了替死鬼。据这段故事所载,九月九日不但起源久远,而且登高是源于 为避瘟疫的神话开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各民族节日: 1、敖包会。原是牧区鄂温克人的宗教祭粑活动,一般在每年四、五月间选择 吉日举行。“敖包”是堆积或山头的意思。祭祀敖包为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敖包的祭祀有哈拉(氏族)祭 、毛哄(家族)祭,也有索木(乡)、旗和盟祭。哈拉或毛哄祭,其费用由 哈拉、毛哄分别负担,盟、旗祭由全盟或全旗分摊

10、。解放后,敖包会已由宗 教祭祀活动沿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同时还有商业活动,类 似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2、望果节。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 山南等地。藏语“望”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 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因为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 时候,农民们要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 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 的好年成。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 来的清香,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丰富多彩的文化各民族节

11、日: 3、泼水节。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 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 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 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 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 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 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 ,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

12、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 ,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 泼水节。4、火把节。我国南方彝、白、纳西、傈僳、拉枯、哈尼等族的传统节日。时 间大都在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一至三天。各民族、各地区活动内 容不完全相同,但都少不了要在节日夜晚点燃松木扎制的火把,或插于村中, 或举之来往于田间,并伴随各种歌舞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教师在介绍完这些节日后,可以给学生提出诸如乞巧节清明节等 节日,让学生自己课后可以去查一下这些节日的来历和它们的传统 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就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我们 再来看一下外国的一些习俗吧! 1、圣诞节的来历:12月

13、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 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 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 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 ,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 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 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 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 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 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丰富多彩的文化2、感恩节的来历:在美国

14、,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举国同庆的感恩节,规定从这一天起休 假三天。即使远在异乡的美国人也都要在节日前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 。美国人对感恩节重视的程度,堪与传统的盛大节日圣诞节相比。为什么叫感恩节呢?追根溯源,感恩节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特别是和玉 米的种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 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 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当时正值冬季,气候严寒,田野寂寥。当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 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春天来了,印第安人教他们种植玉

15、米和南 瓜,饲养火鸡。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年秋季玉米丰收, 移民们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用烤火鸡和玉米糕点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带 着各种玉米制品、烤火鸡、南瓜馅饼、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浆等参加晚会,人们 欢唱歌舞,通霄达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后的11月底,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移 民都要举行感恩会,家家烤火鸡,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 丰富多彩的文化印第安人带着各种玉米制品、烤火鸡、南瓜馅饼、野葡萄以及玉米 酒浆等参加晚会,人们欢唱歌舞,通霄达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 后的11月底,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举行感恩会,家家烤火鸡 ,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长此以往,这种感恩会就成

16、为一 种惯例。但是,当时感恩节的时间并不固定,直至1863年,美国总 统林肯宣布把感恩节定为全国性的节日,号召人民同心同德,为美 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努力。为了纪念感恩节,在普利茅斯城的萨摩特 大街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移民先驱者纪念碑。高达10米的乳白色先民 雕像,搭着披肩,手指苍穹,在四块大理石浮雌上描述了到普利茅 斯未的第一批移民的故事和感恩节的渊源。现今,玉米制品仍然是 欢度感恩节的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丰富多彩的文化请大家看书57页第三段,你能联想到哪些具有国家 代表性的东西?加拿大枫叶美国自由女神泰国 泰姬陵你还能想到哪些呢?丰富多彩的文化提起安徒生,人们就想到丹麦;提起甘地,人们就 想到印度,那么:中国孔子,毛泽东,邓小平,长城,故宫瑞典诺贝尔英国 莎士比亚,绅士风度,牛顿波兰 居里夫人你还能想到谁呢?二、和谐的文化乐章语言是一种文化,存在差别,部分优劣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存在和发展的权 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 的成果。我们的汉语中就有很多吸收外 来语的例子:吉普车(jeep),吉他 (gitar),卡拉OK,沙发(sofa),酷(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