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2444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5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培勋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 解答指导卧龙学校 苏培勋一、作用题的命题表达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 处、效果)?”设题类型 一、人称作用题 二、散文标题作用 三、景物描写作用题 四、写作内容作用题(理解句子在文章中 的作用 ) 五、段落结构作用题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 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 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 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 哀乐,亲切自然。 人称作用题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 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 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 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 ”的叙

2、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 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 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 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 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人称作用题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 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 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 例1:(10年高考全国卷一)文章在人称的 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 答案: 特点: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 基本视角; 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 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 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

3、的表达; 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 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散文标题作用 线索作用。 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象征意味、寓意。 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散文标题作用 例1:(10年高考北京卷)简要分析“海棠花”在 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海棠花构成 了文章的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愁,升 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例2:(10年高考湖南卷)纵观全文,谈谈标题 “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4分) 答案:明指“ 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 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 ,但它安 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

4、中永远是“盛开的 ”。 景物描写作用题 景物(环境)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 、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 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2、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 调。 3、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4、象征、暗示作用。 景物描写作用题 例1:(07年高考广东卷)文章在开头花 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分)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 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 雪到热爱泥泞)。 写作内容作用题 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 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 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情感寄托或象征、

5、寓意等。 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的线索。 照应(呼应) 突出主旨,升华 (深化)主旨等。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 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 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 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 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写作内容作用题 例1:(10年高考全国卷一)文 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 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分) 答案: 寄托作者对 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 ; 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 具体、生动,给人一身临其境的 感受;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段落结构作用题 一

6、、首段的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三、中间段的作用段落作用题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 是总领(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 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 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 比 。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 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 强烈的抒情作用。段落结构作用题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如果 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 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 “看不懂”。那 么,我们不妨用“作用(或好处)是委婉 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言有

7、尽而意 无穷”一类的委婉说法来表述。此外,既 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 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 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 ,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 示主题。再注意,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 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 是总领(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 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 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 比 。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 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 强烈的抒情作用。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

8、比较短,且描写的物象(即散文 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 要物象,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 ,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1、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 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 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2、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 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 是反衬。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 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 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 或照应前文。必须注意 上述内容只是套语性质的基本作用, 针对具体问题还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 内容加以发挥,将笼统内容具体化, 将模糊概念清晰化。祝同学们金榜题 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