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1652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2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元来”和“原来”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上皇位后疑心很重,任意曲解和胡乱剖析字词。“原来”这个词在明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元”(后人将诗中的“元”改为“原”)。陆诗中的“元”用得非常贴切准确, 改为“原”后意义反而不明。为何改动?这还是朱元璋猜忌的结果。他一看到“元来”就心神不安,心惊肉跳,“元来”不但冲撞了其名,更可怕的是它还暗含“元朝回来”之意,这不是元朝要复辟么?于是他决心要灭掉这不祥之词,但这是普通的常用词不能不用。即使现在消灭了,过去的重要文献书籍中还大

2、量存在,怎能挖掉呢?有一位聪明的大臣看透了朱的心思,便建议将“元”改为“原”。朱元璋听了大喜,随即诏令“原来”通行天下。“元来”从此绝迹,本来当是“元始社会”的也成了“原始社会”。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示考纲点考向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特别是文言句子翻译由辨析改为笔译后(即由选择题改

3、为语言操作题),减少了客观题的分值,增加了笔译的分值。4.从选材上看,除人物传记外,还涉及其他文体。从分值上看,句子翻译覆盖面大,分值较高。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源自“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我们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 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我们“课内”学过的,二是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的。(2009宁夏、海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

4、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

5、“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 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朱昭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6、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 解析:C项“薄”根据语境应解释为“迫近”。答案:C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汝辈背义偷 生,不异犬彘 妻子不可为贼污 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A. B.C. 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题干要求,排除不能体现观点的语句。写的是朱昭的勇辩;写的是朱昭骑马出城,抗战英勇。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7、.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 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 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 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 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以正确理解全文为前

8、提。“害死守兵”错,文中说“贼大惧,以利啖守兵”。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 不可复支。译文: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译文: 解析:翻译第(1)句,要落实“凡”、“圮坏”、“合法”的意思,特别要注意“合法”的古今异义;翻译第(2)句,要落实“勒众”、“自暮达旦”、“不可行”的意思。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答案:(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合乎准则,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9、。参考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得以晋升,逐步升至秉义郎,浮沉于班次行列,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宣和末年,他做了震威城兵马监押,代理城中事务。金兵入侵,夏人乘虚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城距离府州三百里,十分孤立无助。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勇猛敏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们,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击溃。”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 人果然十分惊慌,城上的官兵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木鹅、云梯、冲车准备登上城 墙,箭

10、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最终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敌人的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悟儿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用毡盾挡住自己,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敞着衣襟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勇敢!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悟儿思齐放下盾牌上前,责备宋朝失信,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订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要被我攻下,麟府诸城池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地改正了过错,自己进行了内禅。现在天子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吧?”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 力。当时,各城

11、池投降的人很多(都在),朱昭的旧识在旁边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有什么用?”朱昭怒斥他说:“你们这些人背信弃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大 骂着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合乎准则,但再也不能支撑下去了。朱昭回去后坐在公事厅里,召集诸位校将,对他们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能被贼人污辱,我希望先杀了我的妻儿,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的士兵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

12、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墙。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朱昭骑着马从城墙的缺口处逃出,马坠入了壕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生擒他。朱昭瞪着双眼持着剑,贼人没有一个敢上前,随后他中 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常见”,体现了“浅易”的特点;二是“文中”,要求考生依据语境确定实词的含义,体现了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整体阅读”的原则。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一、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文中

13、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和借用的现象。通假字包括通用字和假借字。通用字,指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成这个字,也可以写成那个字。如“反”通“返”,“知”通“智”。假借字,指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文中有时可以借代。假借中,“本无其字”的假借比较固定,不难掌握。如第二人称代词“汝”借用汝水的“汝”,不是临时借用,而是一直借用。假借中“本有其字”的假借,是古人写作时放着现成的“本字”不用,而写一个同音的别字来代替,写的人多了,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如“蚤”通“早”,“惠”通“慧”。通假以同音代替最常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音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现今已不同音了。如

14、“弟子趣之”的“趣”通“促”,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到可能是通假字。例证一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 “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

15、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节选自晏子春秋).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 )A.息于涂侧者 B.我越石父者也C.士者诎乎不知己 D.请鬻于世. . . . 解析:选 以上四个选项中,前三项都是通假字。A项“息于涂侧者”中的“涂”,按其本义“泥”及其引申义来讲是讲不通的,可考虑是通假字,即与“途”相通,“道路”的意思,属于“音近通假”;B项“我越石父者也”中的“父”按本义“父亲”讲不通,可考虑是与“甫”相通,“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用于男性姓名中,属于“音近通假”;C项“士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