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138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 教学策略的研究曙光小学张新华1l一、二年级主要教学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简单应 用题,以及连续两问的应用题;l三、四年级主要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三 步计算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l五年级主要教学相遇问题、三步计算应用题和列方程 解应用题;l六年级主要教学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应用题以及有关比和比例的应用题。 2一、应用题、简单应用题1、应用题的内涵l应用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题。这种 观点认为应用题的本质就是一种习题。l在小学数学中,通常仅指能用有限四则运算解 决的实际问题。32、应用题的结构l从应用

2、题的结构看来,任何一道应用题都应包 括己知条件和问题两个部分,二者缺一不可。 其中条件是解题的依据,应该是必要的、充分 的、合乎逻辑的。问题是解题的目标即思考方 向,一般设在尾部,它应与已知条件相适应, 是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合情合理的提问。一道 应用题至少要包括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42、应用题的结构l 从应用题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事物的情节,二是数量关系。l 情节是应用题所叙述的事实。叙述的事实须 在学生理解范围内并具有教育意义,叙述要准 确、精炼,反对拖沓、繁冗。l 数量关系即应用题中所叙述的已知数与己知 数、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 是己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

3、必然联系。数量 关系总是蕴含在情节内容的叙述之中,既应真 实准确、又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5l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懂 得:应用题就是至少要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而且说的是同一件事。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要有一定的联系。如:每人种5棵树,(1)4天(2)4个小组(3)4个人一 共种多少棵树?l让学生知道前一个条件讲每人,后一个条件也应该选与每 人有关系的条件,即“4个人”这一项,这样前后才一致,才 不会矛盾。63、简单应用题l简单应用题是应用题的一种,指只含有一种基 本数量关系,能用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l根据加减应用题的语义结构,提出了加减应用 题的分类,把加减应用

4、题分成改变(change)类 、合并(Combine)类、比较(Compare)类三种 类型。具体内容见下表。73、简单应用题83、简单应用题93、简单应用题l以上分类只包含了加减应用题,而简单应用题 还包括了乘除的一步计算应用题。总结我国小 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简单应用题共可以分为十 一种。如下表:103、简单应用题113、简单应用题l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无非是分与合的 对立统一,比差与比倍的相辅相成。对于教师 来说,详细分析数量关系,划分类型寻找规律 ,有助于更好的把握教材,选择教法。124、简单应用题的特点l内容生活化。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 深入生活,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一定

5、现实意义的数学问 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 生兴趣,使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l呈现方式多样化。现行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呈现采取 了多种方式,在低年级多是以情境图、表格、对话、 数据表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 纯文字应用题。l结构开放化。教材中例题很多为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不再死板的限定。135、简单应用题的作用l为复杂应用题学习奠定基础。简单应用题教 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入门,它蕴含着一般应用题 的几种数量关系,通过对简单应用题的学习和 分析,使学生逐渐能够独立和熟练地找出应用 题的条件、问题,弄清数量关系,这就为复合 应用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l深化

6、学生数学思维品质。通过简单应用题的 解决,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 其相互联系的认识、理解和巩固。145、简单应用题的作用l.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供给学生富有 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的简单应用题素材,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指导学生从周围事 物中抽象出数学结构和数学模式,再把其应该 用于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进而提高数学应 用能力。15二、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 分析l1、 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水平较低。对于开放 性问题设计也较少,对于此阶段的小学生来说 ,开放性问题更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对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6l有一题植树问题:在一条路的一旁有间隔

7、地种了5棵树, 平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求这条路的长。本题的解题策略是多样化的,由此可得出三种答案:l1.两端都植,则路长:3(5-1)=12(米)l2.一端植,一端不植,则路长:35=15(米)l3.两端都不植,则路长:3(5+1)=18(米)17二、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 分析l2、 教师教学联系生活力度不足教师虽然授课 时会联系身边的实例进行教学,但是力度不足 ,多数情况只是泛泛于书本的一些例子,浮于 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内 容,讲授新课时还会注意联系生活实例,而进 行练习时则经常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训练模式。18l如,在一次带领四年级学生去春游活动时, 设计 了一

8、道开放性的兴趣题:我们班46个同学和2位 老师要去参观一风景点,每人需买门票2元,但团 体票是15元一张,可够10个人进去,如果让你去 买,你该怎样买票?19三、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l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简单应用题的兴趣比较浓厚,但 是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1、审题能力不足例:小明有16本课外书,小光有11本课外书,小华的课外书比小明多3 本,小华有多少本课外书?你觉得解答这道题那句话重要_ 那句不重要_ A 小华的课外书比小明多3本 B 小光有11本课外书 C 小明有16本课外书 D 小华有多少本课外书题中“小光有11本课外书”此句为无关信息,在提问哪句话最重要的问题中,

9、没有学生选择此句,表面看来好像全部学生都可以剔除无关条 件,而接下来提问哪句话最不重要时,却只有65%的学生选择了此句,其余学生选择的都是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可见小学生在筛选 有用信息方面概念比较模糊,并不清晰。202、分析数量关系能力较差l 学生对于关系句的理解,容易看到“多”就用 加法,看到“倍”就用乘法,往往即使做出正确 的解答,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问题尤其集中在比较关系(包含相差关系和倍 数关系)类的简单应用题和分合关系中份总类 的简单应用题。213、计算能力有待加强l 小学二年级学生解决简单应用题问题时,存 在着两位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错误,计算错误 仍是影响简单应用

10、题解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原 因。要想提高小学生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计算是一个基础环节,需要加强。22四、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特点l1、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 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 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 ,一般出现在四年级。23四、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特点l 因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主。小学生总是对自己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感兴趣 ,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 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初步接触简单 应用题时,也许直接把题目给他们,他

11、们并不会做, 但是如果有图片,或是让他们利用手边的实物自己摆 弄一下可能就找到了答案。其实,小学生并不是真的 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他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与 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 多使用直观教具,从而有助于学生对题目意思的理解 。242、思维浅显缺乏灵活性l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不强, 在遇到困难时不能深入的思考,只考虑表面。 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 常以旧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比如,看到“倍”字 便想用乘法,而不去考虑语句的具体叙述,分 析数量关系,正是由于学生思维的这种定势,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循 序渐进,因材施教采取

12、灵活多样的练习。253、注意力比较分散稳定性差-l 由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 力弱,因此,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更容易被解决问 题的无关因素所吸引,例如,教师出示一幅色彩比较 丰富的图片,教师的意图是要学生计算图片中河里和 岸上的鸭子共有多少只,而学生可能注意的是蓝天、 白云、小河、草地这些无关因素。另外,小学生注意 集中的时间较短,不能持久,也就是说注意的稳定性 较差。心理学研究表明七到十岁的儿童能够聚精会神 的注意为20分钟。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学生的 思维能力。264、具有初步监控自身活动的能力l 监控自身的认知活动的能

13、力是一种发展较迟的能力,但进入小学阶段,儿童的这种能力己 经有所发展。在解决问题之后,他们已经能够 初步汇报问题解决所采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 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发展学生的这种能力。l让学生用清楚、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 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27五、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l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识字较少,所以并不适宜马上接触文字类的应用题,一年级上册 教材中不涉及文字类的简单应用题。这一阶段 只有简单的看图应用题,并且与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紧密结合。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为 以后半图半文型及文字型简单应用题教学奠定 基础。28五、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l1、结

14、合认数教会小学生正确使用量词在认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做好简单应用题的启蒙工作。教师在一边教会学生认数的同时 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单位名称。例如,北师版教 材一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不仅要教导学生数出图片中的鱼、小鸡、花、电脑等的正确的数量,还要培养学 生同时说出有八条鱼,五只小鸡,十朵花,四台电脑这些正确的 量词。为日后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学生能够自觉正确的使用单位 名称打下基础。29五、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l2、看图列式训练小学生口述应用题的能力一年级中看图列式的计算题比较多,这种看图列式有时也被称 为图画型简单应用题,中

15、间括号内的“+”、“一”也已经给出,所以严格来说它并不能算作简单应用题,但是它作为简单应用题的入 门教学,进行口述训练是很有意义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 问题,然后由教师完整的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问题,再提问让学 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 条件和问题是什么。30五、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l3. 大声读题整体把握题意图文结合型简单应用题中观察并口述出来是审题的关键,纯文字的简单应用题读题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 关键,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 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

16、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识 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特点,教师要有 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题。31五、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l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并不适宜默读的形式,识字量也很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为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同时为学生 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然后带领学生大声朗读,通 晓题目大意。通读题意之后就要细读,读准。低年级教学要指导 学生慢读,细读,画出关键词句,以提醒自己注意,这样读能帮 助学生保证不漏字、不添字,并摘出关键字、关键词,这里所谓 的关键并不是“多,、“少”这样的单个字眼,而是要读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l 例如“有5只公鸡,比母鸡多2只,母鸡有几只?”题中“比母鸡多2 只”到底是公鸡多,还是母鸡多,32五、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策略l4、动手操作化抽象为具体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小学生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