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8573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9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命题作文课件人教大纲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案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是考试作文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限制性、规定性比较强,但是限制的条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的内容就越容易具体。概括地讲,命题作文这种形式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命题作文有三种形式:全命题、半命题和选择性命题作文。2008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了命题作文,2009年有7省市采用了这种形式。有人将这种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也就是说只能在一定的“规矩”内“随心所欲”。在这种情况下作文,对于题目的审查、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审题不严

2、,“差之毫厘”,就会使文章“谬之千里”。要快速、准确审好命题作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辨识标志,判定文体命题作文给定题目后,我们就要根据作文题目中所含有的标志性字词来确定文章的体裁。如题目中含有“谈、评、议、驳斥、启示、有感、想到的”等字词,可确定要写的体裁应是议论文;如含有“记、忆”等字或题 目直接体现记叙要素的是记叙文。二、借助联想,挖掘深意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经过反复推敲拟定的,必定承载着深刻的内涵。审题时应仔细斟酌题目,展开充分的联想、想象,挖掘出其深刻内蕴。三、紧扣题眼,明确重点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命题作文题目常有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字之多,但其中最关键的仅一两个字,抓住它们,构思

3、文章,往往能使通篇文章神采飞扬。题眼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修饰语题眼。多数题眼由修饰语充当,修饰语有形容或限制中心词的作用,反映了事物的特点、性质。如江苏卷的“品味时尚”中“时尚”是题眼,安徽卷的“生活给我智慧”中“智慧”是题眼。二是谓语题眼。如江苏卷的“品味时尚”中“品味”是题眼,湖南卷的“踮起脚尖”中“踮起”是题眼。考生如果没有观察身边的事物,没有体验城市或乡村生活的百味,那就把握不住题眼,也写不出成功的文章。四、明确限制,理清写作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选材有一定限制。时间限制如“今年花胜去年红”“留给明天”,地点限制如“北京的符号”,人称限制如“我想握住你的手”等,忽略限制就会有跑题的可能。

4、【范文一】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起一方爱的晴空。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重要的是: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

5、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二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

6、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我接过后,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三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

7、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了: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四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堂

8、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点评】文贵出新。读罢这篇满分作文,我们只觉得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而这“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意别出心裁。小作者以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来写,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更可称道的是,文章能通过“踮起脚尖”这一个个细节凸现深刻的主旨母爱。其立意深刻,寓意之深广,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写法独到新颖。文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的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 幅幅“别开生

9、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为表现人物及主题增色不少。三是组织能力新巧。全文谋篇布局,独出心裁。不说序词的运用,单说横断面的截取,就匠心独具。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起一方爱的晴空”的主旨。能达到如此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文中有乡愁的影子。【新题展示】以“和”为标题写一篇作文。注意: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和”在中国古代属哲学用语,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

10、的说法,说的是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其本质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而国语中则提出了“和实生物”的主张,认为各种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前提下可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并且生生不息。从中国的古代哲学出发,“和”可派生出不同的含义:和谐、平和、和睦、和好、和气、和善、和美国家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认为:“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

11、,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能够与时俱进、与日俱丰。这些观点是侧重于社会层面的。再从其他层面思考,“和”还可以是自然万物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只要打开思维,选好最擅长的角度,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佳作欣赏一】和一直觉得“和”是一个很美的字,“禾”象征着自 然,“口”象征着人类。它似乎在昭示着一个来自远古 的、我们祖先心中的智慧:人与自然站在一起,就是“ 和”。常常会想起华兹华斯,不为他惊世的美丽诗句,而为他胜过千万诗句的心灵家园苏格兰湖区。苏格兰湖区有一种英国少有的明媚色调,属于原始自

12、然的纤尘不染。可是她也是包容的,或者说,大自然都是包容的。她给了华兹华斯五十年幽静温柔的时光,而华兹华斯则以一颗诗人灵性的心灵祈护着那一片幽蓝的湖水。看惯了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偶尔捧起华氏的诗集,那带着湖区静谧湿润的诗句,诉说着“和”字的真谛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如此安定和谐。“我”又岂止在人与自然间安静流淌?我偶尔会想起西班牙那美丽的输水道。输水道,很少可以用“美丽”来形容。可是,西班牙的输水道却可以安然承受这样的赞誉。它不仅属于建筑史的一部分,更属于世界文明史的一部分。古罗马帝国的入侵给西班牙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而狂野的西班牙则给予罗马文明新的风格。两种文明的交汇,给了西班牙一条美丽的输水道,也

13、给了世界一个与众不同的西班牙。在那美丽的建筑上,我能看到一个“和”字在千年风雨中悄悄地浮现出微笑。说到建筑,我要提的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她是一位“混血美女”,穹盖圆顶,高挑窗棂,十字结构中古十字式、哥特式等建筑风格在她身上交融。在第二次修缮后,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在讥笑她的“不伦不类”。可百年后的今天,就是这样的“不伦不类”的建筑让法国亚眠主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都为她让路。而让他们敛眉低首的原因,就是圣马可大教堂那融合了多种风格的和谐。她有十字式的圆润却没有它的呆滞,有哥特式的大气却不盛气凌人。和谐让她雍容的气质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于世界。“和”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中,更是一

14、种美丽的品格和状态。我敬仰钱钟书先生,因为他能在中英文化间自由游走,让两种文化以一种和谐的姿态出现,既可以编校牛津词典,又可以纂写铼诗选注;既通晓中国文学,又以一口流利的英语让美国 人赞叹“从未听过如此纯正的英语”;既学贯古今,又博览中外。而这,又何尝不是“和”的体现呢?【点评】作者思路跳转自如,从解字出发,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图景:苏格兰湖区里,色调明媚,纤尘不染,华兹华斯在这里度过了五十年幽静温柔的时光。人世间,这样的和谐也到处存在。西班牙,美丽的输水 道上,一个“和”字在千年风雨中悄悄地浮现出微笑;威尼斯,中古十字式、哥特式等建筑风格在圣马可大教堂身上和谐交融;在东方,两种文化在钱钟书先

15、生身上以一种和谐的姿态出现文章意境宁静幽远。读好文章需要静下心来,泡上一杯茶,细细地品。读着作者笔下营造的精美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在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中、社会的喧嚣嘈杂中所缺少的一种宁静与和美,沉浸其中并久久回味。【佳作欣赏二】和早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就明确地提出过“和谐”的概念。“天地和而万物生”,或许在生命诞生的最初之时,万物都是以一种相融相和的方式产生的吧!华夏民族一直以来信奉着“和为贵”的准则,中国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也无一不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被熏染得和睦而生机勃勃,直到演绎出今天的一派欣欣向荣。“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自然界的魅力就在于它融万千生

16、命于一身,却可以让它们和谐地相融相生,以至于生命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也让我们得以领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盎然景致,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画面。这是自然界的“和”,是自然界的杰作,也是它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包容的结果。还记得曾读过这样一首诗:“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脑海中便瞬间勾勒出一幅田家劳作图。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活很简单也很朴素。乡村的空气清新怡人,嗅不到半点刺鼻的化学气味;除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不到一点嘈杂与喧嚣。它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但却分外让如今的人们向往与怀念。这是人与自然的“和”,如浑然天成的优美画卷,让人醉心、留恋。而“和”的生动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因为心中有“和”,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才会流传千年,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才会一直以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它的含义;因为向往和平,宫女王嫱才会千里迢迢穿过无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