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8483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1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 清太宗皇太极帝王小传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 日 1643年9月21日),满族,生于明万历 二十年十月廿五,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 哈赤的第八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在位17年(1626-1643年),在位期间发 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公元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 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在沈阳称帝,建国号 大清,为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 时入关前夕突然病故,年52岁。葬于沈阳昭 陵,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 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生平经历皇太极出生

2、于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 ,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赫纳拉氏,名孟古哲哲,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 林布禄的妹妹。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 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 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孟古生前的时候,做大福晋时间较短, 皇太极当了大汗后,尊奉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1612年(万历四十年 ),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 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 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

3、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四贝勒皇太极为四大 贝勒。1618年(天命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 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 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1625年(天命十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 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1626年(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逝。大妃乌拉 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 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 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 ,所以众贝勒

4、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 大汗。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 天聪元年。登基为帝皇太极继位后,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 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 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 ,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 ,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他极力学习汉族 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1632年(天聪六年)农历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 旧制,改为自己“

5、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继而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 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汗权得到巩固。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 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 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专制统治。为了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 点,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为了联络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扬喇嘛教 。他决意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在即位后“邦家未固”时,一方面 对明廷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屡次入关,掳掠汉地大批人畜、财物。为解除后顾之忧,两次出兵朝鲜,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在巩固了内部统 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朝鲜和内

6、蒙的威胁后,于1636年(天聪十年)农历 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 用于对明战争。1640年(崇德五年)七月,带病急援松锦之战,指挥清军取得松锦大捷,生 擒洪承畴,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 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1642年(崇德七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执政政策1 对汉民他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强调满洲、蒙古、汉人之 间的关系“譬诸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决定:汉人壮丁, 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人,放宽惩治 “民皆大悦,逃者皆止”。 2 对汉官汉官原从属满洲大臣,自己的马不能骑,

7、自己的牲畜不能 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员病故,妻子要给贝勒家为奴。 皇太极优礼汉官,以此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 政策。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 任官职。皇太极重用汉官,范文程是一个例子。“太宗即位 ,召直左右”,参与军政大计。每逢议事,总问:“范章京知 道吗?”遇有奏事不当之处,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 量呢?”大家说:“范章京也这么说。”太宗就认可。有一次 范文程在皇宫里进食,看着满桌佳肴美味,想起老父亲, 停箸不食。太宗明白他的心思,立即派人把这桌酒席快马 送到范文程家里。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这是 清朝汉人任相之始。 3 对汉儒“士为秀民,士心得,

8、则民心得矣”,谁占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发挥其 才能智慧,谁就能战胜对手。大明有人才却不能用,大顺没有鸿儒俊彦 ,牛金星不过是个举人,而决定大清能否在这场龙虎斗中取胜的关键也 在于能否大量地占有人才。努尔哈赤对明朝生员屠杀过多,对所谓通明 者“尽行处死”,其中“隐匿得免者”约有300人,都沦为八旗包衣下的奴仆 。皇太极下令对这些为奴的生员进行考试,各家主人,不得阻挠。这是 后金科举考清太宗圣训试的开端,结果得中者共200人。他们从原来 为奴的身份,尽被“拔出”,获得自由,得到奖赏。后又举行汉人生员考试 ,取中228人,从中录取举人,加以重用。这项举措,反响强烈,“仁声 远播”。族名满洲,建号大清

9、。皇太极做了两件大事,影响千古,史册永存。一 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聪汗皇太 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简称满族)的名称正式出 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天聪十年( 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 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 一个是天聪,另一个是崇德,所以清朝出现十二帝十三朝的现象。皇太 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呢?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 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 来我得了天下,国号

10、就叫大清!”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不必深究。皇 太极改国号、称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 、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南面独坐”,完善体制。随着后金的发展,皇太极改革并完善政权机构 。一是,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又挟制大贝勒代善,废除 大汗同三大贝勒并坐制,改为皇太极“南面独坐”,强化君主极权;二是, 巩固和完善八旗制度,逐步设立八旗汉军,以管理汉军及其眷属的军、 政、民等事宜,并扩编八旗蒙古,加强对蒙古的统辖;三是,创设蒙古 衙门(崇德三年改称理藩院),以专门处理民族事务;四是,仿效明制 ,设立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

11、理藩院所 谓“三院六部二衙门”的政府架构,基本完善了政府组织的体制和架构。n1643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 九日,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 。沈阳昭陵卒谥应天兴国弘德彰 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 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 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庙号太宗。葬沈阳昭陵(北陵) 。 宸妃海兰珠海兰珠n海兰珠(1609年1641年),姓博尔济吉特氏,谥 号敏惠恭和元妃,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 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 时年二十六岁海兰珠入宫。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 年),她年仅十七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 )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

12、婚配,前 夫何人,待查。n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 ,封为关雎宫宸妃,居东宫。宸妃深受皇太极宠爱, 两人感情极深。n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 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这是立太子时 才会有的举措。他们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但此子未 命名,就于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1638年3月13日) 逝世,年仅两岁。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 谥号敏惠恭和元妃。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 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 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这就是海兰珠最早出现的相关记录了 ,民国时期修撰的清

13、史稿里也有提到。 天聪八年(1634年), 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 。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宸妃的地位 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 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 赦令。但皇八子只活了两岁,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所遭到 的打击尤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忧闷成病。1641年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

14、场上指挥作战。他 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置紧张战事于不顾,立即兼程赶回盛京 。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 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 救,才渐渐苏醒过来。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 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自从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饮食顿减,身体每况愈下,还 昏迷过去,“言语无绪”。后来,诸王大臣请他去到蒲河射猎,借以 消愁解闷。不想,路过宸妃墓,触景伤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场。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皇太极对宸妃这 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宸妃死后火化,初暂安于盛京地载门外五里的墓地。皇太极 葬入昭陵之后,宸妃也被迁葬到昭陵妃园寝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