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4KB
约47页
文档ID:48326253
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_第1页
1/47

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大纲要求了解检疫性线虫病害的概况,掌握 马铃薯胞囊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松材 线虫等病害在国内外的分布状况,症状 特点,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方法 和检疫处理的措施• 马铃薯孢囊线虫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 • 香蕉穿孔线虫 • 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Potato golden nematode• • 分布分布:1881年首先在德国发现,现主要分布在 美洲、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亚洲少数国家,是 我国外检对象 • • 寄主寄主:对茄属的90种植物致病马铃薯是其重要的农作物寄主其它农作物寄主有茄子和番茄烟草、曼陀罗、丁茄和假烟叶树等• 危害:苗期受害: 减产25%-50%英国曾因该病流行而改种其他作物Brown(1961)报道,马铃薯种植前,如果 每克土壤中含有20粒卵,1公顷减产2.5吨• • 症状症状: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植株生长不良,矮小,茎细弱叶上生斑点或黄化,后萎蔫或死亡扒开病根,可见金黄色的马铃薯胞囊 线虫雌线虫死后形成的胞囊• 病原:马铃薯金线虫 (金色球胞囊线虫) Globodera rostochiensis (Wollenweber) Mulvey et Stone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 圆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Nematoda 垫刃目Tylenchida 异皮科 Heteroderidae 球形胞囊线虫属 Globodera• 形态:雌雄异形,雄虫线性,雌虫初为梨形,白色,后为球形,金黄 色或淡黄色,最后为褐色的胞囊。

胞囊由死亡雌虫硬化的体壁构成,内含 数百粒虫卵成熟雌虫:近球形,阴门锥没有突起,角 质膜有锯齿状花纹,口针强大,基部呈球 形,侧面圆形,中食道球大,近圆形, 排泄孔位于颈基部,阴门膜孔环窗式, 阴门至肛门区有纵向隆起线20条左右 雄虫:蠕虫状 ,尾短而钝圆,角质膜环纹清 晰,唇区6~7环纹,食道线呈叶状,覆 盖肠的腹面,侧区有4条等距侧线• 形态测量值:雌虫:口针长=22.9±1.2μm;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 =5.7±0.9μm;唇区至排泄孔=145.3±17.9μm;阴门裂长 =9.7±1.9μm;肛门至阴门盆距离=60.0 ± 10.1 μm肛阴间 轴线上的角质层脊数=16-20条 胞囊:长(不包括颈)=445±50μm;宽=382±6.1μm颈长 =104±19μm 雄虫:L=1198±104μm;口针长=27.5±1.0μm;背食道腺 开口至口针基部距离=3.4±1.0μm;交合刺长= 36.3 ±4.1μm;引带长=11.3±1.6μm 二龄幼虫:L=468±20μm;体宽=21.8±0.7μm;尾透明部 长=26.5±1.8μm;口针基部球到背食道腺口=2.6±0.6μm ;尾长=43.9±11.6μm。

• 生物学:经卵、幼虫和成虫,雌虫死亡后形成胞囊1龄幼虫在卵壳内,蜕皮后2龄幼虫破卵壳,逸出胞 囊外进入土壤中,遇到寄主时,从近根尖端处入侵3龄幼虫在根内度过4龄雌幼虫体后部露出根表面,4龄雄幼虫仍在根 内 第4次蜕皮,雄成虫从根内逸出进入土壤,不再取 食,寻找雌虫交配雌虫大部分露于根表面,可以释放引诱雄虫的物 质雌虫老熟后,体内充满卵,最多有500粒,变成胞 囊后,壁粗糙且厚,比较坚硬,保护内部的卵,成熟胞 囊落于土壤中度过冬天 • • 侵染规律侵染规律:完成1代约需40天,一年生1~2代以胞囊在病薯块、病根及病土中越冬胞囊内卵的孵化,由马铃薯根分泌物所促 进,幼虫游出土壤中,为寄主根的分泌物所引 诱到达根部,以口器在细根表面开孔,侵入根 中幼虫侵入后,根组织变为巨大细胞,幼虫 便取食细胞巨变的根组织而成长发育雌幼虫 经3次蜕皮肥大,变为球形成虫,与此相伴, 根表皮破裂,虫体外露,只有颈部插在根部 可寄生于块茎,发育至胞囊雌成虫将死去的 卵藏于胞囊中,形成胞囊孵化成熟的适温为16~22℃• 传播途径:孢囊随粘附病土的种薯或其它植物 带根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在田间孢囊 随农具粘附的土壤、风和灌溉水近距离 传播。

• 影响发病因素:1)土壤条件:通气透气好的砂土、粉砂土和泥炭土有利于线虫 自由生活阶段的生存、移动和侵入,土壤保水量50%- 70%最适合线虫蠕动、侵入为害2)气候条件:温带的低平地区、热带的高海拔或沿海地区适宜 生育一般土温达到10℃时,线虫开始活动,18℃- 25℃为发育和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在这种温度范围内 ,湿度达50%-70%发生较重,30℃以上和高温,干燥 条件下病害发生轻 •检验方法:漂浮法和过筛法刷掉或震掉块茎表面的泥土,将泥土放在10%的硫酸 镁溶液中搅动,使飘拂物迅速上浮,静置后过滤,最后将滤 纸晾干,镜检有无胞囊胞囊的检验以形态学为主线虫种类鉴定:制作胞囊阴门锥玻片最后显微镜下观察胞囊和阴门 锥形态特征观察内容包括胞囊外形、外表色泽、角质膜花 纹,测量胞囊长度、宽度和颈部长;阴门锥要观察膜孔类型 、有无阴门桥、下桥及肛门到阴门之间的隆起脊纹数,测量 阴门膜孔长度、宽度、阴门裂长度和肛阴距离 • 防治:(1) 严格检疫(2)在该病发生地区实行10年以上轮作,不种植马 铃薯和番茄3)选育抗病品种主要抗病品种有:Hudson、 Wauseon、Atlantic、Belchip和Campbell等。

早 熟品种有避病作用4) 药剂处理土壤棉隆或棉隆与DD混剂、涕灭 威、克线磷混用马铃薯白金线虫Potato white nematode• 分 布 同马铃薯金线虫 • 寄主植物 同马铃薯金线虫 • 危害情况 同马铃薯金线虫• 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重要的形态区别 :1. 金线虫的肛阴距比白线虫长金线虫60μm白 线虫44μm2 .雌虫角质膜花纹:金线虫为锯齿状花纹; 白线虫为网状花纹3.胞囊的肛阴距之间角质膜表皮脊纹数不同: 金线虫16-20条;白线虫为8-12条 4.雄虫口针基部球至背食道腺开口距离不同, 金线虫小于白线虫 5.两种线虫不能交配,繁殖后代 • 生物学 同马铃薯金线虫• 传播途径 同马铃薯金线虫 • 检疫与防治 同马铃薯金线虫 香蕉穿孔线虫香蕉穿孔线虫 Banana root burrowing nematodeBanana root burrowing nematode• 分布:1890年首先在斐济发现,现几乎遍布 于世界上大多数香蕉产区,在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广泛存在是太平洋诸岛、象牙海 岸、中南美洲、加勒比海诸岛、东南亚和 印度次大陆香蕉生产的重要问题是我国 一类外检对象。

• 寄主:寄主范围广泛,据报道可危害300多 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其中在香蕉、 麻蕉、甘蔗、生姜、辣椒、姜芋、柑橘 、鳄梨、咖啡、茶、柿子、枇杷、番石 榴、可可椰子、椰子树、蕃枣以及很多 室内观赏植物等上都造成较大的经济危 害 • 危害及重要性:香蕉穿孔线虫根腐病(radopholus root)、黑 头病(black head)、黑头倒塌病(blackhead toping disease)和衰退病(decline)香蕉受害后,造成减产40%~90%,印度尼 西亚的邦加岛,由于穿孔线虫为害,90%的 香蕉被毁,损失惨重主要是危害根部,抑制生长,降低产量,植 株倒毁,缩短蕉园的寿命• • 症状症状:危害根部,造成根腐,根量减少,直 到剩下很少的短根 病原线虫病原线虫::Radopholus similis (Cobb) Thorne分类地位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 圆形动物门 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Nematoda 垫刃目 Tylenchida 垫刃亚目(Tylenchina)、垫 刃总科(Tylenchoidea )、短体线虫科 ( Pratyl- enchidae)、短体线虫亚科 ( Pratylenchuinae)、穿孔线虫属 ( Radopholus)• •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雌雄同形,蠕虫状。

雌成虫:细长,体侧有4条刻线,唇部低,与 体躯无明显分界,头骨骼发达,前方低,呈弧 状,侧面突出至唇部的后方口针长17~20㎛ ,基部球发达,圆球状背食道腺孔接近口针 基部,排泄孔在食道的峡部食道腺延长,覆 盖肠的前端背面双卵巢,阴门约在体中部 尾长圆锥形或不规则形,侧尾腺乳突接近尾的 中部雄虫:唇部圆形至圆锥形,高度约等于唇基的 宽度,与体躯可明显区分,头骨骼及口针极度 退化,食道腺覆盖食道,尾长圆锥形,交合伞 伸至近尾部或包裹尾部,交合刺1对,19~22 ㎛ ,有引带• 测量数值: 雌虫:L=0.50-0.85mm;a=30.9-39.5; b=8.4-11.8;c=21.6-31.6;V=68.8-82.4; 口针长=10.4-15.6μm 雄虫:L=0.49-0.84mm;a=26.9-45.3; b=8.2-10.9;c=17.2-25.5;口针长=10.4- 15.6μm;交合刺长=20.8-31.2μm• 生物学特性:内寄生可迁移性线虫最适生长温度24~30℃雌虫在根组织中产卵,产卵期约15d,从 卵至卵完成一个生活史,在24-32℃时为20- 25d,24-27℃时为18-20d。

幼虫及雌虫不侵染 寄主雌虫经常有受精作用,没有孤雌生殖 卵3-7天即可孵化雌虫平均每天产卵2粒( 0.5-6粒/天)雄虫不能侵入、取食完整无损 的根部 • 传播途径近传播距离,主要通过植物根系伸 长和相互交织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灌 溉水进行传播自身移动的距离每月15- 20cm田间管理用的农具,人和畜携带 的泥土以及水流都可传播线虫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线虫的种 植材料的调运• 发生规律:带虫的种植材料是新病区的初侵染源, 也是病区再次蔓延的虫源在完全没有寄主根和活球茎碎片的土壤 中,线虫存活期不超过6个月;也有报道认 为,土壤中的香蕉穿孔线虫,在不种蕉情况 下需5年才能全部死亡,可能由于田间有替 代的杂草寄主• 线虫的各龄虫态都能侵染寄主,可由根的 任何部位侵入,大多数从根尖附近侵入, 线虫在根内来回移动,在细胞间吸取汁液 ,造成根组织内形成空洞,入侵后10~ 14d后,侵染点附近周围细胞坏死,初现 病斑,21~28d后,内部扩大成棕红色的 孔道,贯穿皮层,皮层中腔扩大,病根表 面产生明显的边缘隆起的纵向裂缝卵产 在病组织内组织坏死后线虫发生转移或 离开根部进入土壤,然后从别的部位再侵 入根部。

• 检验方法: (1)染病的香蕉根部和球茎组织呈红褐色或 黑色,可据此检验判断 (2)将香蕉根部和根茎粘附的土壤洗净,检 出表面有红褐色至黑褐色病痕、坏死或裂缝 者,剪成小段,放入玻皿内加清水,解剖镜 下观察3)将带病痕的须根、根茎、根皮剪碎成小段 ,用漏斗法或浅盘法分离• 防治 ①严格实行检疫制度 ②引种的蕉类球茎和种苗消毒处理 ③轮作 ④综合防治:一旦发生穿孔线虫病,可采用“热、毒、 饿”综合治理措施热就是将发病的蕉头、蕉根集中 煮沸半小时或挖一个大坑,切碎蕉头,深埋高温沤 制毒就是将病田土壤用杀线剂,如呋喃丹、益舒 宝,米乐尔等进行消毒处理饿就是病田坚持休耕2 -3年,休耕期间定期一个月喷1-2次除草剂,要求 不长杂草,使可能残留在土壤中的极少线虫,由于 缺乏营养而死亡 松材线虫松材线虫 Pine wilt nematode• • 分布分布:1905年在日本长崎、九州及其周围 发生,目前主要发生于美国、墨西哥、加 拿大、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朝鲜、日 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澳门、江苏 、安徽、广东、山东、浙江、湖北、上海 等地• 寄主: ï主要危害松属植物,也侵染冷杉属、云 杉属、雪松属和落叶松属等。

ï最感病的树种是日本赤松、日本黑松、 硫球松、欧洲赤松和欧洲黑松等 ï中国自然高感树种是日本黑松,也有一 定数量的马尾松自然发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