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6106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20102010年年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课标版课标版) )明确规定:正确使用明确规定:正确使用 词语词语( (包括熟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能力层级为E E级级( (表达应用表达应用) )。 “使用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 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 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 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体考

2、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 确理解词语确理解词语( (包括熟语包括熟语)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包括熟语) )等。其中不等。其中不 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 更好的问题。更好的问题。 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 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 、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

3、、连词 。 2 2命题规律总结命题规律总结 高考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高考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 析,如析,如20092009年山东卷、北京卷。命题点通常落年山东卷、北京卷。命题点通常落 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等方面,反映在词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等方面,反映在词 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对应、搭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对应、搭配 等方面。无论实词或虚词,都给定语境,考查等方面。无论实词或虚词,都给定语境,考查 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如:依次填

4、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 2009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年江西卷、湖北卷。 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 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 兼顾。兼顾。 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 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更好的问题。 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 报刊中使用率较高又容易被误用报刊中使用率较高又容易被误用 的词语。的词语。 3 3命题趋势分析命题趋势分析 200

5、62006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0082008年宁夏年宁夏海南卷考海南卷考 查虚词运用出现了新题型,要求考生直接查虚词运用出现了新题型,要求考生直接 在文段中填写虚词,难度大,在文段中填写虚词,难度大,20092009年辽宁年辽宁 卷继续使用了这种考查形式。今后考查形卷继续使用了这种考查形式。今后考查形 式会更新颖,应注意这一点。式会更新颖,应注意这一点。 虚词尽管意义较虚,使用、辨析有一定虚词尽管意义较虚,使用、辨析有一定 难度,但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难度,但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虚词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语用。虚词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语 言表达的质量和效果,因

6、此,虚词仍将是言表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虚词仍将是 高考的考查重点。高考的考查重点。 随着高考试卷结构和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随着高考试卷结构和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 词甚至与熟语的运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将词甚至与熟语的运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将 是大势所趋。是大势所趋。 考查的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考查的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 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 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 查。查。2005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新词语”列入了列入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

7、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之语言文字语言文字 应用应用( (选修选修) )中。中。“日新月异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人的新词语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对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对 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也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也 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 1 1(2009(2009年山东卷年山东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 ( ) ) 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很深。他动情地说:很深。他动情地说:

8、“这次抗这次抗 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在破解资源开发型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在破解资源开发型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原有原有 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解析解析】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

9、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 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 结果。结果。 【答案答案】 C C (10年山东

10、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 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 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 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 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 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 ,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 生。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

11、释怀”:抒 发情怀。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 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 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 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 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 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参考答案】D 一、实词一、实词 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近几年高考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近几年高考 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近义词主要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近义词

12、主要 有两类:有两类: 一是同音近义词,一是同音近义词, 如:如:“学力学力”和和“学历学历”,“必须必须”和和“必需必需”; 二是异音近义词,二是异音近义词, 如:如:“迟缓迟缓”和和“犹豫犹豫”,“称道称道”和和“称奇称奇”。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 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1从意义方面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 (1)(1)辨明范围辨明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有很多近义词

13、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 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 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 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如:“事件事件”和和“事情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 活动和社会现象。但活动和社会现象。但“事件事件”限于指历史上或限于指历史上或 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事 情情”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 社会现象,适

14、用的范围广。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又如:又如:“边疆边疆”和和“边境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前者指靠近国界的 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 指范围较小。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指范围较小。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 习惯,就会用错。习惯,就会用错。 (2)(2)把握轻重把握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 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 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 示

15、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 如:如:“诬蔑诬蔑”和和“诬陷诬陷”这两个词都有这两个词都有“硬说硬说 别人做了坏事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之意,但“诬蔑诬蔑”指捏造事实指捏造事实 ,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较轻,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较轻,“诬陷诬陷”指妄加指妄加 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如岳飞被秦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如岳飞被秦 桧桧_(_(诬蔑,诬陷诬蔑,诬陷) ),以,以“莫须有莫须有”的罪的罪 名杀害了。此句语境要用词义较重的名杀害了。此句语境要用词义较重的“诬陷诬陷” 。 再如:妨碍、妨害。再如:妨碍、妨害。“妨碍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指对人或事造成一 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 ,会妨碍别人休息的。,会妨碍别人休息的。“妨害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指使人或事物受 到损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到损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