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5940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一轮复习戊戌变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戊戌变法课程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 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 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政治: 外部: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内部:民族危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一、戊戌变法的背景:2、经济: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 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根本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基础知识梳理3、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维新思想形

2、成和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60S) 原因: u民资产生; u“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影响; u洋务运动弊端 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主张: u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 u政治:设议院,行立宪; u文教: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评价:反映民资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 备;但无完整理论,也未付诸实践。代表主张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 复(2)维新思想借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为 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特点?原因?)兴民权;行立宪;变科举; 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纲常礼教; 倡导男女平等;(冲破纲常礼教的勇士)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实行变

3、法;(近代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第一人)倡变法;兴民权、行立宪;废“八股”、倡西学、改教育;共同 主张重点理解: 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 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思考: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 特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具有这 样的特点?意义如何? u特点:借孔子的名义宣传维新思想 u说明: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u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u意义:减少改革阻力,利于宣传维新思想;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戊 戌 变 法维新思想

4、的传播( 思想基础)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 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1、兴起:公车上书(1895) 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发展:组团体、办报刊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梁启超:时务报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二. 维新变法的过程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 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 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保国会时务学堂时务报强学会强学报万木草堂3.高潮百

5、日维新(1)开始:德国强占胶州湾,俄、法、英不 甘落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康有为:保国会;应诏统筹全局 折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开始标志)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等文教方面: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 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出国留学,翻译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和西学的传播(2)“百日维新”的内容如何评价以上改革措施?请思考变法中哪些措施会引起很大 的反对?(3)百日维新的特

6、点:A、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相结合B、继承传统与传播西学相结合(4)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8号,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等6 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这6人即后人所说的”戊戌 六君子”。谭嗣同面不改色,从容就义,这一年他年 仅33岁。清朝政府随即又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 官员,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戊戌 变法宣告失败。u 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主观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 大人民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皇帝;对帝国主 义抱有幻想; u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 。三

7、、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 动; 政治:具有爱国性,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 政治运动; 经济:具有进步性,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 度的初步尝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 历史潮流; 思想:具有启蒙性,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 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变法的局限性: A.没有采纳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B.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 没有深入发动广大民众.探讨维新变法在中国近现代化中地位 揭露瓜分救亡图存唤醒近代民族意识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开启制度变革尝试 传播西方政治制度促进革

8、命时代到来政治思想经济设农工商局,鼓励发展工商业 提倡私人办厂,奖励创新发明 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办银行宣传进化论思想 传播民权学说 西方科学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 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维新时期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 方式,引领时代新风。维新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变旧习俗 创办时务报等报刊传播思想的武 器 创办保国会等组织为革命政党提供借

9、鉴文化 军事 教育废八股,设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 设铁路、矿务、医学等专门学堂 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留学等建立新式军队 按新法练兵、装备新武器 增强海军实力,添造兵船近代教 育发展追赶现代军事增强国防力量项目明治维新(19中) 成功戊戌变法(19末) 失败社会 背景领导 力量具体 措施国际 环境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义发展不充分封建 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 了政权资阶弱小,寄希望于 无实权的皇帝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自由资义时期;列强集 中侵略中国(有利的 国际环境)向帝义过渡阶段;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外部严峻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命

10、题视角考向探究 戊戌变法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各地试题都曾从不同方面重点考查。从内容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维新运动兴起的表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考查点。例题1 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 图三图一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 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

1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事件 :“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图二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 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 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三 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 ,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 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 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 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

12、济、军事、文教)、 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 反对。解析 本题以现代化(又称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 学生对维新变法背景、失败原因、影响等内容的分 析。关于“中国现代化”这个概念,教材中没有出现 ,而在近年的高考备考中却是一个热点问题,这就 要求在备考中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要加强理解。 第(1)题,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千余名为求官 而来”“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可判断图一反映 的是“公车上书”,结合其历史背景回答“已成定 局的悲剧”所指的事件。第(2)题,考查学生对维 新

13、变法运动性质的理解,可从背景、措施、领导者 等方面去分析,失败原因可再现教材所学。第(3) 题,从字面意思入手,举例回答。(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 “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 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 主义革命等。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1)依据材料一,分

14、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 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 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 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 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 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 次革命运动。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 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 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 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 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 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 。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 都遭到强力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 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 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 计;缺乏群众基础。(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