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5843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山绣水杨朔杨朔(19131968),原 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日 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 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 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 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 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 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 散文。重要作品有雪浪花 樱花雨荔枝蜜海市 茶花赋等。江作青罗带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唐朝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 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的写照。簪山、带水、 幽洞、奇石,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 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烟雨、光影 、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则被称 为桂林风景的“八胜”。

2、请默读一遍课文,然后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放 声朗读,体会文章的诗意美。积累字词褒贬 最醇 攒聚 恍惚 贮藏 圩子 黑黝黝 瘦骨嶙峋 玲珑剔透 萧萧瑟瑟chncunzhwiyuBoLnTSHung H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清奇峭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提示: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 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一 般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画”指其中蕴 涵的诗意,而“绣”指工巧,有华采。题目 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意,精致 优美。思考:课文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第一部分(13):总写桂林山水第二部分(415):写桂林到阳朔江上景色和船家 口述的关

3、于景点的各种传说。第三部分(1617):启示人们,面对美景,牢记过 去畅想未来。第一层(45)、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第二层(615)、了解江上的山岩的名称和传说。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给文章分层给文章分层作者把写自然山水之美与船家所讲述的传说 故事有机融合,边赏景,边听故事,融情于景 ,情景相生,有情趣,有哲理。说说本文和其他写桂林山水的文章在角度 上有什么不同?作者是从怎样的思路来写桂林 如诗如画的美景?1、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 么?提示: 点明桂林山水和天下山 水的关系,说明桂林山 水的不平凡,体现了作 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 偏爱。理解2、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二、本

4、段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 有什么特点?三、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水和峰石。水绿,而峰石瘦骨 嶙峋、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提示:反复、比喻、反问。3、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 桂林山水(第2段) 漓江水色图(第4段) 鱼鹰捕鱼图(第5段) 4、读课文,说说作者是 怎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 ?亦动亦静 如诗如画作者以两幅画面来表现: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 另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5、文章写了哪些传说?有些什么特点? 提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 媳妇娘(新娘)岩”。“寡妇桥”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 于助人的品质,而其它的都是写阶级压迫 和阶级斗争的。主题理解

5、有人认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 故事联系在一起,很不协调,在自然 美景和阶级教育联系在一起就更是牵 强附会了,你怎么看?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艰难苦恨的生活”, 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 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 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 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 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船

6、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船 家讲的时候又带着叙述者的感情,显得亲切。家讲的时候又带着叙述者的感情,显得亲切。 本文运用了不少从船家口中得来的间接 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有哪些值 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文在写景中融入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 的种种传说、故事。这种间接材料的运用可以 丰富作品内容。在本文中运用传说,让我们想 见到山岩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 体描述要好。间接材料要作者的直接见闻统一 起来运用,本文讲述一点传说,再写一点江上 景色,两者相互穿插,组合得比较自然。美点归纳巧于巧于选材,工于构思选材,工于构思由课题“画山绣水”的内涵,评析杨 朔散文的语言风格。提示:从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句式工整 、笔墨凝练等方面探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 1、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2、没有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 想像。3、怠慢了眼前的船家。内在精神。充满,形容劳动人民想像的丰富。冷淡,忽略。结合语境,解释词的含义 :4、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 骨嶙峋的。 突兀重叠。拟人,形容山峰的峭、险、秀。5、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 越发奇丽。 奇特美丽,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简洁凝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