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5812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4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与非理想流动(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变温过程均相反应器 4.1概述 4.2通用图解设计 4.3最佳温度控制 4.4热量衡算通式 4.5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4.6平推流反应器 4.7全混流反应器CSTR的热稳定性分析 热量衡算通式 4.5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w 绝热操作 ,为常数,当 4.6平推流反应器 方程组的求解:四阶Runge-Kutta法 w 绝热操作 ,恒分子流时式中, 称作绝热温升。对于吸热反应,称作绝热温降。 4.7全混流反应器CSTR的热 稳定性分析w 4.7.1热量衡算方程 w 时间基准:取1h w 空间基准:取反应器有效体积V w 忽略,CP变化 w 原料带入热量+反应放出的热量=产物带 走的热量+

2、散热量4.7.2 CSTR的热稳定性 w 1. 放热反应 w 不可逆反应 w 放热速率 w 移热速率:QrT为一条直线; 多重定常态: 稳定定常态: 不稳定定常态: 可逆反应 w QgT出现最大值。 2、 吸热反应 w 不存在热稳定性问题。 4.7.3定常态热稳定性的判据定态稳定操作点的必要条件:不稳定操作的充分条件:第五章 非理想流动( Nonideal Flow) w 5.1 概述 w 5.2停留时间分布的分布函数 w 5.3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w 5.4 两种理想流动模式的停留时间分布 w 5.5 非理想流动的流动模型5.1 概述 w 理想流动平推流与全混流w 平推流:所有流体质点

3、(微元)具有相 同的停留时间分布 w 全混流:各流体微元在反应器中停留时 间各不相同,即具有停留时间分布( Residence Time Distibution ,简称为RTD )。w 研究停留时间分布对反应器的设计和强 化的重要意义: 反应深度与反应物料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 长短有关。 w 非理想流动:所有偏离平推流和全混流 的流动模式。 原因有: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流速分布不均 (层流与湍流),流体的分子扩散及对 流扩散,搅拌造成的强制对流,设备设 计、安装不良造成的短路、死区、沟流 等。操作方式连续操作间歇操作流动模式理想流动 非理想流动封闭式 PFRCSTR各流体元停留时间相同不相同不相同相

4、同5.2停留时间分布的分布函数w 闭式反应器系统:假定流体微元一旦进 入系统就再也不能返回输入流体的管道 中,而由输出管道流出的微元也再不能 返回到反应系统,即反应系统进口处的 流体微元只进不出而出口处的只出不进 。对于大多数反应器其进出口的管道相 对于设备的直径来说要小得多,这时进 出管口处的流体微元呈平推流,符合闭 式容器的假设。 5.2-1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1.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 w 寿命分布密度函数E(t) E(t)定义:当流体以稳定的流速进入设备 而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在时间t=0时于瞬 间 dt 进入设备的流体微元中,具有停留 时间为t到 (t+dt)之间的流体微元dN占

5、 当初流入量N的分率为E(t)dt。 因次为:时间-1 归一化性质: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寿命分布函数w 当流体以稳定的流速进入设备而不发生 化学反应时,在时间0t之间进入设备的 流体微元中,具有停留时间为0到 t之间 的流体微元流出量占流入量的分率。 w F(t)意义是停留时间小于t的流体微元所 占分率,是一无因次量。 w 典型的F(t)曲线: F(t)1.0t F(0)=0 , F()=1 1-F(t)为停留时间大于t的流体质点所占的分率。 3.年龄分布密度函数I(t)w 对设备内流体微元而言。 w 当流体以稳定的流速进入设备而不发生 化学反应时,在时间t=0时于瞬间 dt 进入

6、 设备的流体微元中,具有停留时间为t到 (t+dt)之间的流体微元在设备的存留量 dN占设备内物流量的分率为I(t)dt。 4.年龄分布函数Y(t) 当流体以稳定的流速进入设备而不发生化 学反应时,在时间0t进入设备的流体微 元中,具有停留时间为0 t之间的流体微 元在设备的存留量N占设备内物流量 的分率为Y(t)。 5.2-2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特征值1.平均停留时间 平均停留时间 的意义:E(t)曲线的分布中 心,或说E(t)t曲线所围面积的重心在时间 轴上的投影。在数学上 称为E(t)曲线对原 点的一次矩。 也是F(t)曲线上方与F()=1 横线所围面积,也是这块面积的平均宽度 。 2.

7、方差 :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 w 数学上用对平均停留时间 的二阶中心矩 表示。 3.对比时间 闭式容器:w 以对比时间表示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具 有以下特征: 闭式容器: 闭式容器:5.3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w 物理示踪法:采用一种易观测的无化学反应活 性的物质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 统,同时在出口处观测该示踪物质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系统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 w 示踪剂的选择原则: (1)与主流体不发生化学反应,且易于与主流 体溶于一体,不影响主流体的流动状况。 (2)易于检测 (3)不发生相转移 (4)易于转变为光电信号,便于实时分析。 5.3-1 脉冲示踪法 w

8、加入示踪剂量: Q(g) V0 L/min CA(t) g/LV0输入信号(激励) 输出信号(响应)CA(t) t离散型数据:等时间间隔, 等时间间隔,例: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反应器中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 F(t)、E(t)、2。5.3-2阶跃示踪法 w 直接测定的是F(t)函数。 5.4 两种理想流动模式的停留时间分布 5.4-1 平推流的E(t)和F(t) w E(t)与F(t)曲线形状: E(t) 脉冲激励 p 阶跃激励p F(t) 1.0 5.4-2全混流的E(t)和F(t) w 阶跃示踪法: E(t) F(t) 1.0 工业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 为01。 5.5 非理想流动的流动模型 w

9、返混和停留时间分布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 系 返混将导致反应器中流体微元之间的停留时间分 布,但有停留时间分布的反应器未必一定有返 混存在(如在管内做层流流动的管式反应器) w 建立流动模型的步骤1.通过冷模实验测定装置的RTD。2.提出模型,根据实验确定模型参数。3.进行动力学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预 测反应结果。4.通过一定规模的热模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 性。 5.5-1 多级全混流串联模型 w 模型假设:(1)每釜体积相等 (2)釜间无返混 1.系统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与模型参数的推 导。二级反应时,查图3.4-4,由N=n线与kCA0=m线的交点 对应的横坐标为1-xA=y,从而计算得

10、到xAf的数值。一级反应时,5.5-2 轴向扩散模型 w 在平推流的基础上叠加轴向的反向涡流 扩散,扩散通量符合Fick定律。 w 适用范围:反混程度不大的管式、塔式 或连续流动设备。 w 模型的基本假定:(1)流动为定常态,过程参数是管长 的连续函数;(2)径向组成与流速均匀;(3)扩散系数视为常数。1.物料衡算模型参数Pe:2.模型参数Pe的求取: (1) 返混较小,Pe100方差具有加和性。(1)返混较大,Pe100闭式边界开闭式边界开开式边界1. 轴向扩散模型的应用 w 一级反应: 式中, 例:脉冲示踪法测得无反应时的连续流动反应 器出口示踪剂浓度与时间的对应值为:今在同样流动状态下于

11、反应器中进行一级和二级 不可逆反应,一级反应k=2,二级反应 kCA0=10,用轴向分散模型和多釜串联模型计 算反应器出口转化率,并且与平推流及全混流反 应器的结果比较。t/min05101520253035C(t)/g/l035542105.5-3 层流模型5.5-4 组合模型 w 工业反应器内的流动偏离理想流动的原 因:(1) 死区(2) 沟流与短路(3) 循环流 w 组合模型就是在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流动 状态过程中将流动分为理想模式(PFR 或CSTR)与非理想因素的组合。w 几种常见的单参数模型:(1) 具有死区的PFR模型:(2) 带有短路流的PFR模型:(3) 具有死区的CSTR模型

12、:(4) 带有短路流的CSTR模型:(5) 平推流和全混流串联的组合模 型(6) 平推流和全混流并联的组合模 型5.5-5宏观流反应器的计算 w 微观流体:达到分子水平的均匀混合。 w 宏观流体:宏观上是均匀混合的,但在微观上 却是由许多互相独立的微团所组成,微团内混 合均匀,微团间没有质量交换。在流动和反应 过程中,每个微团相当于一个微型的间歇釜。 转化率取加权平均。 w 部分离集流:既有微观流体部分又有宏观流体 部分。 w 未转化率: w 动力学方程与流动模型(CSTR的E(t)) 的联立。 w 一般来说,大于一级的反应,宏观流体 的转化率大于微观流体的转化率,宜采 用先分开反应再混合的办法;小于一级 的反应,宏观流体的转化率小于微观流 体的转化率,宜采用先混合再反应的办 法;零级和一级反应时宏观流体与微观 流体反应性能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