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4228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则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则徐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简介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是中国清 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 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 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 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方 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 优而用之。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 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 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虎门销烟,粤闽抗英, 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两任钦差,四方总督, 他是鞠躬尽瘁

2、的忠臣一心为民,两袖清风, 他是高风亮节的君子求学成才销烟禁毒放眼世界外御侵略治水救灾农业水利清廉吏治伊犁兰州曲靖安顺广州济宁南京、苏州杭州福州西安开封武汉厦门普宁清朝九位封疆总督:1两江总督(江苏江西安徽)2湖广总督(湖南湖北)3闽浙总督4两广总督5直隶总督6四川总督7甘陕总督8云贵总督9东三省总督或新疆将军林则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刻过两 枚印章,一枚是“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 ”,另一枚是“身行万里半天下”。林则徐一 生奔波劳碌,为官后调动频繁,其中流放 新疆三年多,后到甘肃、陕西、云南,最 后回到福州。在当时交通条件极为落后的 情况下,据粗略估计,林则徐一生于路途 中消耗的时间,在

3、七年以上,“身行万里” ,只是一个形容,实际上远远超过了万里 。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福州 1875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幼时 跟随父亲学习,14岁中秀才后求学于鳌 峰书院,开始学习经世致用之学。20岁 中举人,22岁离家到厦门入世。厦门 1806年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 任海防同知书记,在这里鸦片烟毒 和官吏贪腐引起他的注意。福州 1806年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 诚的赏识招入幕府,在张府习得不 少清朝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 识和官场经验,张师诚也将自己公 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 徐。(知音伯乐,一生师友)个把时辰后,天色已亮,张师诚回来 后立即来到书房,只见林则徐一夜未 眠仍神采奕奕,端

4、坐在桌旁。张师诚 来不及入座,一口气读完奏折,连说“ 了不起,了不起”。这位封疆大吏竞不 顾身份和年龄的差别,给林则徐打躬 作揖,并说:“可喜了,可喜之至!老 夫何幸,为朝廷物色到一位真正了不 起的大才!足下将来的功业定在老夫之 上。请恕老夫无礼,过分唐突。”至此 ,张师诚拉着林则徐的手双双入座。 北京 1811年中进士,赴京做官,期间矢志做一个济世匡 时的正直官吏。面对腐败和奢侈,林则徐“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潜心学问,学习为官之道,济世之学,还钻研水利, 写了北直水利书,更是结交了陶澍等相伴终生的莫逆 之交。 南昌、昆明人乡试副主考和正主考杭州 1820年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积极甄拔人才,

5、兴 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但他也感仕途阻力难以应付,一 年后借口辞职归籍。南京 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 长,揭开从政为官的序幕,他办事认真负责,一身正气, 刚正不阿。弹劾心术不正的武官张保;仗义执言,上书历 数权贵琦善的治水罪状。1816年秋,32岁的林则徐被派到江西南昌 ,担任乡试副主考官。受父亲和张师诚的 影响,他工作得十分认真、出色。在林则 徐的主持下,杜绝舞弊,精心阅卷,一丝 不苟,负责到底。这次乡试共取中94人, 副榜(有候补的意思,又称为副贡)18人。 发榜后,林则徐“出门拜客,访询舆论”, 大家都说这次录取的人,清贫而优秀者很 多,可谓“清榜”。这个赞扬,

6、与营私舞弊 的污泥浊水相比,是一条难得的清流,是 老百姓对林则徐办事公道的表彰。林则徐 一生办事“无一事不认真,无一事无良法” ,这只是个开头。 苏州 1823年初,林则徐升任江苏按察使, 相当于省法 院院长,他不畏豪强、正气凛然,震慑了邪恶、打击了罪 犯、平息了怨气、稳定了社会秩序。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 局面大为改观。因此林则徐获得了“林青天”的盛誉。 西安 1827年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仅一个月,他仍一刻不停地 奔波劳碌,到洛阳县救灾,筹划改建城墙。那怕为官一日,也不懈怠玩 忽一分,这是林则徐一贯的作风。 南京 1827年任江宁布政使,相当于江苏省省长,打击贪 赃枉法 ,为官清廉,洁

7、身自好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清官。 武汉、开封 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山东济宁 1831年升任东河河道总督,疏浚堤防 、 督催漕运、盘查河运款项、校阅操练官兵,为整 .让济宁人记住的运河官吏宋礼、白英和林则徐。苏州 1832年任江苏巡抚,四年间,他对农 业、漕务、水利、救灾和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 成绩。尤其倡导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武汉 1837年升湖广总督,夏季大河常泛滥 成灾,他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 使“汉江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 ,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人民的生 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州 1838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后实 受两广总督

8、,销烟,抗击英军侵略。江苏镇江 1841年流放新疆途中经镇江,授老友 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咐其海国 图志。河南开封 1841年流放新疆伊犁途中,开封黄河 决口,酿成水患,又奉旨到黄河工地上治河。新疆伊犁 1842年到达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库 车、阿克苏、叶尔羌、乌什、吐鲁番和霍城等地,形程三 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 兵农合一,警惕沙俄侵略。甘肃兰州 1845年到兰州代理陕甘总督陕西西安 1846年到西安任陕西巡抚云南曲靖贵州安顺 1847年到这两地任云贵总督福建福州 1849年因病辞职归籍广西 1850年奉旨成为钦差大臣,抱病启程 赴广西广东普宁 1

9、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广东普宁行 馆走完他曲折坎坷而又光辉灿烂的一生!淮安:林则徐治淮,留有清名 。“至儿童、走卒、妇人女子, 皆以公所莅为荣”,甚至于把他 的政绩编成歌谣,传之荒村野市 。听说林则徐再来,士绅百姓“ 出境迎者数万人”。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 ) 贫穷而幸福快乐的童年:林宾日为私塾教师, 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 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 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 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 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 腐。后来林家以此事来教诲子孙知足常乐的道理。河 南

10、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次遇到林则徐,对他文思敏 捷留上了心,认为此子必成大器。果然,林则徐十四 岁时,就考上秀才,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 淑卿订婚。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嫁 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见的事情。 求学遇上好老师: 鳌峰书院的山长(讲学并总领院务的人 ,也称为院长,即现在的校长)名叫郑光策,进士出身。他热 心教育,学问渊博,不畏权贵,而又思想活跃。1784年乾隆皇 帝下江南,把浙江、福建的一些书生集中到杭州会试,负责监 试的和珅,故意于“御座脚下”收卷,捉弄考生必须在交卷时弯 腰屈膝。郑光策是这次会试的考生之一,他对这种有损人格的 捉弄十分反感,一般人为了自己的

11、前途,或对权贵巴结讨好, 或一忍了之。而郑光策怒目而视,并和福建考生数人拂袖而去 ,退出了考场。由此可见,郑光策是一位刚正不阿,敢做敢为 的“性情中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出个人样儿来了”。郑 光策主持鳌峰书院时,倡导“经世之学”,也称为“经世致用”。在郑光策等人的影响下,年少的林则徐立下了 “经国救世”之志 。 苏州:综观林则徐的一生,大致分三个人生站点:在江苏做 官;在广东禁烟;在新疆充军。苏州老百姓对林则徐印象很好,林则徐接任江苏巡抚的那天, 苏州商家燃点香烛相迎,市民奔走相告:“林公来矣”。 林则徐为了查明苏州烟土的情况,他装扮成商人,深入南浩街 实地查访,发现鸦片的进出渠道,主要

12、是开设“烟馆”。林则徐 第一次向道光帝上奏,要求禁烟,查堵烟源,查办烟贩与烟馆 。 于是,他首先严拿贩烟者,在苏州严惩了一批开设烟馆、勾结 胥吏、把持地方的地痞、流氓、奸商、污吏对官商勾结者,尤 其严惩不贷;对官吏中吸食者,撤官法办。同时派兵把守各城 门及水陆码头、交通要道,切断鸦片来源以打击贩卖者,约束 吸食者。久而久之百姓中的吸食者,自然而然地把“烟”戒了。 而在道光帝的旨意下,林则徐铁面无私,在阊门外铁铃关前, 点燃了中国第一把销烟之火。清 江苏按察使衙门在现在的苏州道前街上清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位于今苏州市沧浪区书院巷20号广州:销烟,抗英,睁眼看世界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

13、修建炮台,拉 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 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 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第一次鸦片战争爆 发,英军军舰攻击广东和福建,但都未能得逞,结果英 海军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再北上抵达天津大沽口。清政 府大慌,迁怒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最初的时候也深受这些传统偏见的影响,但他的非 凡之处,在于他与外国人接触之前,就以敏锐的目光和思 想,察觉到了原来的看法不对。他开始思考洋人从何而来 ,他们为什么能够“船坚炮利”,中国之外的世界到底是个 什么样子,怎样对待外国人才是正确的选择,采取封闭的 态度是有利还是有害,在洋人那里能否

14、学到有利于中国的 东西,等等问题。他渴望把目光射出国门之外。这一切在 中国国内是找不到答案的。他只有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自己去探索。林则徐自幼接受的是传统的、保守的教育, 但他的思想能够不落窠臼,能够与时俱进,这在当时的中 国是很了不起的。如果中国的最高权力握在林则徐的手里 ,他很可能是俄国彼得大帝式的人物。鲁迅先生说过,第 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的确是这样,一个开拓者 ,比一万个后来者更重要。在开眼看世界这个重大问题上 ,林则徐正是中国近代的开拓者。康有为说过:“道光二十年(1840),林文忠始译洋报,为 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这个开端不是道光二十年,而是十 九年,即1839年。林则徐

15、为禁烟到广州后,立即组织人 力翻译外文报纸。这在如今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在当时 却是一大难题,因为懂外文兼通中文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林则徐的官府中,能够从事翻译 工作的有5人,其中有华侨梁德辉,翻译梁进德,另外一 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姓名不详。还有一个混血儿,他的 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孟加拉人,他在印度多年,后到 广州,也被林则徐任用为翻译。他们按照林则徐的要求 ,把1838年7月16日以后的澳门新闻纸全部译成汉文 ,辑成6册。还陆续翻译了新加坡新闻纸、华事夷 言、四洲志和各国律例。林则徐的目的,显 然不只是为了自己需要,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外国的情 况。 林则徐评传介绍,已经55

16、岁的林则徐,虽身居钦 差大臣的高位,仍以极大的热情学习英语。在中国历史 上的高级官员,明朝的徐光启曾师从传教士利玛窦,学 习过国外的天文、数学、历法,他是否学习过外文不得 而知。在清朝,从保守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是不 准学习洋文的。林则徐绝不囿于陈腐的观念,他要把目 光射出国门,不但鼓励翻译国外的资料,而且自己率先 学习英语。在中国的高级官员中,林则徐是学习外语的 第一人,这也可以说是开一代新的学风。据林则徐评传介绍,林则徐学英语,主要有以下 内容:11月到12月的英语读音;2专有名词,如中国、医生、字典等等;3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读音;4英、美等国驻广州官员的姓名;5各种外币的读音等等。我们从林则徐学英语这件事中,可以看到林则 徐的政治远见,也可以看到林则徐虚怀若谷、不耻 下问、求知若渴的品格。在那个时代能够产生“师 夷长技”的思想是很了不起的,其基本精神直至现 在也是对的。在对待洋人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