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1644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运用表现手法技巧(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鉴赏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三)鉴赏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1衬托 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 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 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 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 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 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例子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 的友情更深。) 例(2):他的年纪虽小,器量可大 。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正衬反衬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 知州

2、,此诗乃当时所作。 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译文: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百姓为 我酌酒饯行,我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 ,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手法 。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 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 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这种以喜送反 衬(或衬托)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 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 。 试题透视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 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首句写景,点 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 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 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

3、二月。滁州 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样,此诗首句不 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 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吏民为他饯行。第三、四 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 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 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 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 平易流畅,非常感人。2对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 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让 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 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 矛 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 强 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昭君怨 郑域

4、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房子。 问:词的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思想?答:词的下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把“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 进行对比,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 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 洁品格。 试题透视此词的主题写梅花,着力歌颂梅 花不骄贫、不谄富的高尚品德。一、二句不直 说梅花开了,而是别出心裁,用设疑的手 法让读者去猜测。三、四句点明梅花开放 的地点和环境。五、六两句,用对比的手 法描写出两种不同的环境。七、八两句, 是全篇的精华。它流露出作者朴素的平等

5、 思想,盛赞梅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的高洁操守。从整首词而言,运用 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就下阕而言,则 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果不看清题目 的要求,很可能回答错。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 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 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赏析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答: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快乐,下阕 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 。今昔对比的凄凉,突出了词人物是 人非的怅惘与悲伤孤独的情怀。 4比兴 这种手法在诗经中大量运用。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 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6、。“兴” 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 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 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 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起兴。 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采 用了“比”的手法。 关雎参考答案: 这四句运用了兴的手法 ,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 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 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 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南宋

7、诗人。此诗大约作于 南宋灭亡之前。 这首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请结 合第一联谈谈你的理解。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 灭亡之前。 这首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请结合第一联 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开头两句着重写水的“乱”。骤雨 初歇,秋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 路。既是写眼前实景,也是比兴,暗示了由于 时代狂风骤雨的侵袭,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 途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程茫茫,杳不可知。 以雨后野水比喻国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 比

8、喻前途渺茫,透出了作者彷徨、迷惘的心情 ,又引出了后四句诗人的抒怀,给读者的联想 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含蕴深广。 试题透视这首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以 雨后野水比喻国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 前途渺茫,以水深而济川不果比喻抱负的无法施 展,若隐若现,反复缠绵,给读者的联想提供了自 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全诗只字不提国势,但字里 行间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颈联作者感叹, 空有渡河的心愿,但是坐看门前的水越来越深 。颔联写诗人隐逸,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 是诗中又隐含了作者对于家国的无力感,因此 诗中满是无奈和怆

9、然。 3象征 象征即托物言志,借用某种具体的形 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 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可以收到含而 不露的艺术效果。简单来讲,就是用具体 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象征和比喻的比较 象征是一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抽 象含义,具体事物和抽象含义是水乳交融 、难以剥离的。 而比喻是为了描写或说明本体,借助 喻体来打比方,以期达到形象化的修辞效 果,二者是临时的比方关系。 用来象征的事物往往要进行实实在在 的刻画摹写,一般贯穿全文始终。 而比喻的喻体是虚拟的,只是在某一 句或几处文字中出现。另外,比喻也大多 从形状相似的角度来比方。 象征、比喻的使用效果及在文中地位不同运用比喻

10、意在于将事物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运用象征手法重在揭示文章主题。象征经常 借助比喻或其它修辞格来完成。 例黄河滩头结尾处,作者描写了平常 普通的芦苇。说它是“盖房子编篱笆的好材料 是青纱帐不怕狂风恶浪,不畏电闪雷 鸣。根盘于泥土之中,叶绿于大地之上,与大 堤为伍”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中间又 引用了唐诗来赞颂芦苇,用芦苇来象征平凡、 质朴的黄河人,象征炎黄子孙在党改革开放政 策感召下,奋发进取的精神,缺少了比喻等修 辞方法的支持,象征义就很难表达了。 屏 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 好在哪里?请作较简要的分析。参

11、考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 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 是因为受人谗害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 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 蓄委婉。 试题透视所谓象征,就是把抽象 的理想、情感寄托在某一相联系的事 物上。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 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 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若能联 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是一首咏物诗。第一句写屏风的形状,一共 六扇,钩连起来可以转折的,放在翠绿色的帷幕 边。第二句写屏风所在的时地。高楼上,半夜里 ,主人酒醒之时。第三句写屏风的作用:掩灯、 遮雾,把室内室外的一切光与景都严密地挡蔽

12、了 。第四句写屏风的效果:使室内的人不知一切外 边的事,还是天晴有月亮呢,还是在下雨? 这里把屏风比喻为一种阻挡或隐瞒真实情况 的人物,而它的主人又是在高楼上,半夜里,并 且酒醉才醒的人。这是一个不能明察秋毫,而易 受蒙蔽的人。诗题是“屏风”,那么这首诗可以 解释为讽刺蔽贤之人。但冯浩以为不是。那么, 从“雨落月明俱不知”这一句看,也可解释为讽 刺被蒙蔽的达官贵人。但是,另外也可以把第二 句和第四句认为是作者自写,那么,屏风对于诗 人,就成为欺瞒他的小人了。 5渲染 “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 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描写。 常用的渲染方法 (1)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

13、, 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您 在哪里一文。 (2)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 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 写,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 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 (3)环境描写。 (4)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 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碧云冉冉蘅皋hng go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注释:1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2 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3芳尘:指美人 的行踪。 4

14、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5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6琐窗: 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7彩笔:比 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8冉冉:流动的样子。 9梅子黄时雨:四五 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 ”或“梅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 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碧云冉冉蘅皋hng go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

15、 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 肠的诗行。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 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 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 ,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 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 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 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