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1189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2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心理学史11古希腊哲学心理学思想(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心理学时代的发展 哲学的起源 2000年前的古希腊 科学的起源 18、19世纪天文学、物理系、化学、生理 学的发展哲学起源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6 世纪公元5世纪)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5 世纪16世纪)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时期(17 世纪19世纪) 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早期的思想 古希腊繁荣及衰退时期的思想 古希腊后期及古罗马时代的思 想古希腊早期的思想从史料上看,古希腊哲学产生 于公元前7-前5世纪。 包括希腊本土及地中海沿岸当 时产生了许多城邦国家,率先 进入文明时代 他们思考着自然与自身存在的问题时,超 越了远古时代的泛灵论及迷信神灵的思维 方式,逐渐转向以自然主

2、义和经验观察的 方式理解世界,改造世界。 1.米利都学派 公元前6世纪,工商业的飞速发展 ,使奴隶主间的矛盾激烈,外部波 斯帝国入侵,冲突交织,出现了古 希腊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 泰勒斯(前624-547) 水 阿那克西美尼(前585-526) 雾气 2.毕达哥拉斯(前580-500)学派 早期在伊奥尼亚的Samos岛上服务于贵族集团,后 来到了意大利南部的Crotona半岛加入当地贵族集团对抗 民主制。 万物皆为数,数及其关系是万物根源。 实践中,几何学、听觉心理学、天文学( 认为天体运动亦是按数量关系进行的,也 是“和谐”的),致力于探索世界的数量关系 。 以为灵魂分为三部分,即理性,智慧,

3、和情欲。 且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只有人 有理性;动物只有后二者。只有理性是不死的。 3.埃弗斯(Ephesus)学派 赫拉克利特(前525-475) 万物皆变有法则:火是本源,变化是 万物的常态(但符合logos),变化的原 因在于矛盾斗争。 灵魂是最纯洁的火,如果受潮:部分 入睡,完全死亡 关于感觉,是一物感觉与它相反的物 4.埃利亚学派(南部意大利) 巴门尼德(前570-480) 唯理性可靠:只有思维、逻辑,能达到真理 。感官经验是虚妄的 他以为,照逻辑,一件事物不可能是这个又 不是这个。因此世界是单一的,不变的;真 理是客观存在的,大千世界的变化是虚幻不 真实的。 他以为感

4、觉是以同如同,以体内与外物相同 的元素感知那个物体,如以体内的温感外物 的温,以冷感冷。古希腊繁荣及衰退时期的思想 前594年,梭论改革 前506年克里斯蒂尼改 革(十个行政区,500人公民大会 ,陶片放逐法) 前443年-429年伯利克 里改革,希腊民主政治 达到顶峰 之后衰退 前490-480的波希战争,确 立了希腊的霸主地位,雅 典在希腊城邦中的统领地 位。雅典虽然与斯巴达的 摩擦不断但社会繁荣,民 主制强势。 从前430-405间的伯罗奔尼 萨战争后期民主制衰退 前338年专制的马其顿打败 希腊联军 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 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 前323年病死,马其顿分裂 ,然后是古

5、罗马崛起,连 年战争,凯撒征服世界古希腊繁荣及衰退时期的思想 民主制上升的时代,尤其伯利克里的民主 制鼎盛时代,产生了无数的唯心唯物主义 思想,比如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德谟克 利特的原子论但思想家们的注意力逐渐 有自然问题转向人事问题(人本身的品质 道德社会制度法律等),随之出现了一个 智者(以教授人们私事公事上的明智来谋 生)群体。 恩培多克勒 德谟克利特 医生:阿尔克米翁和希波克拉底 智者群体中典型的两个为普罗泰格拉和苏 格拉底1.恩培多克勒Empedoles约公元前483423 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组成。 四根是土、水、火、空气。 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的

6、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 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 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 关于感觉的流射说: 一切外物都有流射,一切感官拥有孔道。 外物的流出与感官的孔道大小适合,才能进人体内被感觉到。 因此,感觉是物质作用,认可巴门尼德感觉是以同知同的学说, 认为人身上的一种根感知外物中的同一种根。“以土上见土,以 水见水.”2.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约公元前470-380) 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得拉,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由于承袭父亲的大 批遗产,生活优裕,旅行很广。德谟克利特著作很多,哲学,数学 ,物理,天文,生物,文法,绘画,法律,战术等

7、等,他都有著作 。他也著书论心理学和医术。可惜这些书都已失传了。 原子论的创始人 人死时,灵魂原子完全分散,所以不存在不死的灵魂 感觉影像说 所有事物都不断流溢出来原子形成“影像”,感官有孔道,灵魂原子 与来自外物的影像原子团经过孔道相接触使灵魂震动就产生感觉影 像。3.古希腊医生 阿尔克米翁(Alcmaeon) 希腊医生 。公元前约 535年生于意大利南部的克罗托内。 他是第一个对人体进行解剖的人。记载了他发现 的神经以及连接耳和嘴的管道。阿尔克米翁区分 了动脉和静脉,虽然他当时尚未认识到动脉是血 管,因为尸体中的动脉管是空的。 认为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感官为思维提供材 料,并想象出感觉通

8、过空气通道进入大脑。 后来的恩氏承认流射说出自他。古希腊医生 希波克拉底(前460-377)主张脑是心理的器官 西方医学之父 一切病都是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 论圣病癫痫是脑失去了粘液 将四根说系统化 希波克拉底系统化有四根说而来 的体液说。他以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生于脑(是 水根),黄胆汁生于肝(是空气),黑胆汁生于胃堤土根) ,血液出于心脏(是火根)。比例不同性格和体格不同 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 心理特性。论水、空气和土壤4.智者 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 都对道德法律等问题感兴趣,除此之外基 本都是对立的。 普罗泰格拉对神灵表示怀疑,被驱逐,淹 死在西西里;苏格拉底对民主

9、制不满,最 后以亵渎神灵,教坏青年为由处死。 普罗泰格拉(约前481-411) 是伯利克里的朋友,拥护民主制,是历史上 第一个智者。 相信“人是万物的尺度” 任何事物对我来说都是在我看来的存在每个人的 感觉都是真实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他怀疑是否有神灵的存在 最早由自然转向人事,有利于心理学发展 认为人不是生来或好或坏,一切(美德、技 能)都是可经过教育培养。 苏格拉底(前469-399) 出身贫寒,母亲是助产婆,没有自己的著 作. 可能是生活在民主普选阶段,加上母亲工 作的影响,坚信民主选举容易选出不合格 的领导者,反对民主制。处死 同样是母亲工作的影响,他相信知识是固 有的,反对灌输教育,

10、主张用常识诘难启 发的方法教学产婆术法。 关于产婆术,苏格拉底先让对方提出关于 某物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自 己陷于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就会得到越 来越清晰的认识或定义。亚里士多德称之 为“归纳的论证”。即把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 出来。如上,这种方法可能得出一些新的 结论,但无法发现新的事实。 关于知识固有说,“知识就存在于我们自身” ,对很多学者产生直接影响,并成为很多 后世心理学理论的一部分。 柏拉图、阿奎那、康德、格式塔心理学、乔姆斯基等对比 普罗泰格拉 支持民主制 怀疑神的存在 重视人的经验,认为 知识是来自于经验和 教育的 教学方法是长篇演讲 苏格拉底 反对民主制 相信神安排一

11、切以适 应人的需要 相信知识是固有的, 教育只是引导出来柏拉图(前427-347.) 理想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 理想国与灵魂三级论 理念世界论与知识即回忆说 柏拉图(前427-347.) 出身于贵族,生活于民主制走下坡路的时期 ,成长中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认为 idea与数字一样独立客观存在,神秘。 理念世界,世界的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现 实万物是理念实体派生出来的。洞穴 真正的知识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灵魂原本生 活在理念世界里发展出了“知识回忆说 灵魂的结构: 社会理想 亚里士多德(前384-322) 主要生活于希腊没落阶段,即臣服于马其顿 时期。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12、。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思想中有明显的Plato成分,比如”不死的主动 理性“世界上存在无质料的形式”,但有明显 的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论灵魂论记忆,前者是最早的 心理学著作 第一,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形式(普遍性) 和质料(具体的材料)构成的 无形式的质料不存在 存在无质料的形式 第二,灵魂的种类 灵魂分为三个等级:滋长的灵魂,感性 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植物、 动物 、人 第三、灵魂的功能分为:认识功能; 动求功能。 亚里士多德反对灵魂的三分法,认为灵魂 是整体的,以整体性发挥它的功能。 前者包括感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后者包括欲望、动作 、意志和情感。 第四,灵魂的结构 五种具体感觉

13、(官);共同感觉( 官) 有些客体的属性如形状、大小、运动、时间等, 不只是一种感觉的对象,要把不同渠道得来的印 象结合起来,就必须依靠共同感觉 共同感觉(官)还负责感觉比较、感觉 的自觉等,还与理性认知功能(记忆、想象 、概括、演绎、推理等)结合起来形成概念 及各类知识,这些都统称为被动理性。 主动理性是不死的,它寄予人的肉 体以完成重要使命真善美的追求 评价: 1.初步建立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并把理性 认识和感性认识调和了起来。 2.用形式质料说说明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对破除二元论有一定的作用。 3.具体描述并解释了人的具体经验和行为( 如感觉是所有知识的前提),论述了睡眠、做 梦、记忆

14、、情绪、动机等心理学问题,在此 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科学倾向,促进了心 理学的发展。3.古希腊后期及古罗马时代的哲 学心理学思想 这个事情社会动乱不断,出现了各种思想, 其目的都在于是人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安心生 活(情绪的调控)。后面三个学派都把心理 学讨论局限于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上。 怀疑学派(犬儒学派) 伊壁鸠鲁学派 斯多亚学派(Stoa画廊学派) 怀疑学派 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那么 我们必须默于不可知,安于不知,对一切 不下断语。 因为感性、理性均不能给我们可靠知识。 在认识上武断地怀疑,在行为上放弃认识 这个学派又也有很多的追随者,对后世的 思想影响很大,比如,近代休谟的怀疑

15、主 义、因果关系不可知论 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曾跟随怀疑派学习心神恬静的方法,发 现真正的恬静只能出于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他反对一切迷信 认为人的感觉是可靠的(克服了德谟克利特以及 古代哲学家对感觉不信任的倾向),所谓的错误 是感觉时人们加以主观判断。 思维依赖感觉,对事物多次感觉后,因记忆而形 成对该物的意象,意象多了才可以进行思维。 伊壁鸠鲁认为一切感觉都伴有痛苦或快乐感受, 人都是趋乐的,快乐不是片刻纵欢,是心神恬静 ,但不是默然无情,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集体的 支持,人人约定不侵害。 斯多亚(Stoa)学派 该学派认为世界是物质,也是理性,人的 灵魂是物质的,所以人应该顺从理性。 一切变化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所以,人 应该听从天命,顺从一切。 一切前定,所以该学派相信语言和占卜 人生就是要 “顺从理性,达到无情状态。” 彻底的决定论 该学派主张逆来顺受,受统治阶级欢迎, 后来也更加接近宗教,盛行于公元一二世 纪,最后其把世界理性归于上帝,为基督 教吞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