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0713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1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复习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阶段复习课一、近代列强的入侵战争1.鸦片战争:(1)背景: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虎门销烟。(2)过程:1840年战争爆发(广州定海天津),1841年战争扩大(英国强占香港岛)。(3)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中国政府拒绝英法“修约”

2、的要求(直接原因)。(2)过程:1856年广州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导火线是朝鲜东学党起义。(2)黄海海战:海军提督丁汝昌、“志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敌。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

3、卫,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4)影响: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开始: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天津义和团和清

4、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抗击侵略者。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4)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战后的巨额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5)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原因:列强加紧侵略,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严重。2.发展历程: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通过北伐和西征,1856年军事上达到了全盛;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3.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

5、制度解决土地问题,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2)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时代特点:(1)双重任务:在反对封建主义(为主)的同时,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这是历代农民起义所没有的。(2)西方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受到西方一定的影响。从拜上帝教的创立,到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都具有西方影响的色彩。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真理,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3)两个敌人:太平天国面临的敌人是中外反动势力,这也是前所未有的。5.失败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6.历史意义:是农民

6、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其领导人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三、义和团运动1.口号:扶清灭洋,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体现了其朴素的爱国激情,但也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2.斗争:阻击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3.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四、辛亥革命1.历史背景:(1)社会根源:民族危机的加重与满清政府变革的局限。(2)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

7、成立。(3)政治纲领: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4)思想舆论: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民主思想的传播。(5)军事条件: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等。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爆发并胜利,在一个多月内有10多个省区宣布独立。3.革命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首都为南京,国旗为五色旗,改用公历。(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3)清帝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革命意义:(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

8、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五、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经过:4.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5.意义: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前期 北京 学生 集会、示威后期 上海 工人阶级阶级 三罢罢斗争 一、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联系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贸易等一系列主权。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9、半封建社会。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清朝统治者开始被列强控制,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3.马关条约中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4.辛丑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有利于帝国

10、主义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税收;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驻兵京津地区、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通过控制外务部,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比较项较项太平天国运动动辛亥革命相 同 点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比较斗争目标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目标革命纲领前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比较项较项太平天国运动动辛亥革命不 同 点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目

11、标要建立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人间天国”建立的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指导思想以农民大同理想结合平均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革命性质三、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1.指导思想不同:五四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辛亥革命则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2.革命性质和发展方向不同: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发展方向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五四运动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3.革命的主力不同: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而辛亥革命

12、的主力是民族资产阶级。4.领袖人物不同: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派。5.群众基础不同:五四运动有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辛亥革命则脱离了人民群众。6.革命彻底性不同: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则缺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精神。7.影响不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而辛亥革命则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012北京文综T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

13、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 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2.(2012福建文综T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B中国同

14、盟会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选D。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的角度判断,A、B、C三项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D项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征。3.(2012山东文综T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选D。在反封建反

15、侵略斗争中,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斗争对象的不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建立,A错误;B、C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参与范围与形式,不是影响。4.(2012广东文综T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解析】选D。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

16、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5.(2011福建文综T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解析】选D。本题以福建历史名人的奏稿文字入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