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新课标的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9501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7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念是新课标的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理念是新课标的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理念是新课标的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理念是新课标的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理念是新课标的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念是新课标的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念是新课标的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念是新课标的灵魂语文新课标学习 初一备课组 彭玉英新课标的七个坚持v1、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 求,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v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 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v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 点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 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 语文教育的规律。v4、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 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v5、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2、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 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 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 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 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v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 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 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 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v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 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 发展与变化。修订的具体内容 v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 透。v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3、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加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 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 ,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 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v2、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v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标准(实 验稿)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 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 价建议再作适当的

4、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 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 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v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 道理,而且还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 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 成为自觉的行动。v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 、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 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 光靠反复做题,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 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 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 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关于“非连

5、续文本”的新要求: v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v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 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 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 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 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 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除了应该学会借 助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新 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

6、流沟通,这也是实践 能力的一部分。教学方式v语文学科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 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 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 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的确 要展开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 握语言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 作唯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还必须改变刻 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 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获得充分展 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 文字的运用 v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

7、发现一些背离核心目标的做法。有 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 ,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以下简称 标准(2011 年 版)“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 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 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 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v还有的教师,特别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 “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忽视对文 本中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掌握。其实,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 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文字运用

8、的教学更是问题。使 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 分,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功夫积累词语,学会将所学的词 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v有的教师对语言文字很重视,但他们立足于语言、 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 感悟用力不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 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功夫,首 先应该花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 ,在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 要和可能(学生已经具备的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 象提升的条件),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v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个个成为精通“语 言”“文字”性质、要素、结

9、构、特点、规律之类专门 学问的学者。语文课程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 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课程内容 不是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文字学、 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拼盘。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 ”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 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 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不同工作领 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 v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标准( 2011 年版)强调“ 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 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 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作了一定的调整和

10、补充。例如,“课程 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中指出:v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 、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v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 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v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 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 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 好氛围。v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 一根本环

11、节,应该让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 ,一些重点课文要熟读甚至背诵;还要引导学 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 篇著作,而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v标准(2011年版)提倡要高度重视积累。 阅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积累,但是还要 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方法, 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并且引导 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在积 累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 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并且将所学 内容条理化,盘点领悟知识、经验和各种新信 息之间的联系,逐步把握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 的规律。v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 应以教师

12、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 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 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 代替个人阅读。v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 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 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v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到“ 有感情”?修订后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加有 可操作性: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 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 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 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v评

13、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 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关于汉字教育 v汉字教育,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 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 写字学习负担过重。v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 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 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 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 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v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标准(实验 稿)只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有关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 要求,修订后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修订 后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按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 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 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写字过程的重视,也反映出了对 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