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3339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3(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创立春秋:创立战国:发展战国:发展秦朝:打击秦朝:打击西汉:正统西汉:正统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孔 子孟 子秦始皇董仲舒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成为正统的条件.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 主张人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 实行仁政.三纲五常 (一)原因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日盛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开拓大一统,但相权与君权、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1.列举程朱、陆王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知识)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

2、展状况。 (能力 )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 落的精神价值。 (情感) 依据以下材料概括宋明理 学兴起背景?道 家 神 仙材 料 一白马寺创建 于东汉时期, 是佛教传入我 国后第一座由 官府建造的寺 院,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和“释源 ”,有“中国第 一古刹”之称。 白马寺(河南洛阳)材料二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佛教的兴盛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 展出现危机.三教图 材料四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 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 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

3、佛,柳 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 ”的思想历程。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悬空寺 是 国内现存的 唯一的佛、 道、儒三教 合一的独特 寺庙。始建 于北魏后期 “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 生活各个领域.图中的三教是 : 儒、道、佛 三个人分别是 : 孔子、释迦牟尼 、老子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 的发展出现危机。2.三教合一(三教图)_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 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 、抨击佛教的活动;同时,他们冲

4、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 来解释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 的儒术体系理学。理学是儒、 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 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 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理学的 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的形成理学的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 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 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又称道学。道、佛儒(根本) (目的)北宋 程颐南宋 朱熹北宋 程颢南宋 陆九渊明代 王守仁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程朱 理学陆王心学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材

5、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通处。 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 朱子语类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理学各派的主张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 本原(本体论)核心思想通过“格物致知 ”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存天理,灭人 欲” (道德观 )理学各派的主张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物

6、是为了加深 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 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 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 的。含义: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发展程朱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是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思考: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了一系列

7、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秩序的需要。 酷吏以法杀人,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犹有怜之者, , 死于理,其谁怜之?死于理,其谁怜之? 材料四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 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材料五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 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 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 说明此花不在

8、你的心外。” 材料六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 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依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回答陆九渊思想主张2.依据材料五、六回答王守仁思想主张理学各派的主张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理”是世界的 本原(本体论)通过“格物致知 ”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存天理,灭人 欲” (道德观 )陆 九 渊心是万物本原 (本体论) “发明本心” 以求“理” (方法论)王 守 仁理学各派的主张 “心即理 ” (本体论) “致良知” (道德观)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 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 死事小,失节

9、事大”。 消极消极: :它用三纲五常它用三纲五常 维系专制统治,压维系专制统治,压 抑、扼杀人性,产抑、扼杀人性,产 生了消极影响。生了消极影响。翻开历史 一查满本 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 鲁迅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封建等级秩序的道德教条 )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儒家强调入世,根 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 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 。格物致知修 身齐家平天下 。积极:它重视道德教化 ,注重气节、品德, 自我节制、自立自强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又凸显 人性的庄严,对塑造 中华民族性格起到

10、了 积极作用。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如顾炎武:如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责” ”的慷慨呼声;文天祥在异族的慷慨呼声;文天祥在异族 强权、东林党人在腐朽政治势强权、东林党人在腐朽政治势 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 ,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 与道德理想。与道德理想。代表人物 地位 程颢 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 的理学体系心学的创立者 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 的心学理论理学代表人物的地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理学心学 不不 同同

11、点点本体本体 论论 哲学哲学 范畴范畴 方法方法 论论“知行合一”“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外物求通过外物求”理理”) ) ( (通过内心的反省通过内心的反省) )相同点: 思想来源: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 新发展;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根本目的:都主张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 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思想实质: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 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异: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 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 地位:都是儒

12、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 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 和陆王心学等)。 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 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 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 积极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 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学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评价理学:1. 佛、道传播,儒学危机。 2. 唐宋 “三教合一”潮流。3. 唐宋儒学体系不断更新。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代表人物:主要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的方法“存天理

13、,灭人欲”“发明本心”以求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致良知” 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积极作用: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1、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B2、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B、将儒家思想神学化C、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理论,完成了儒学的 理论化,思辨化D、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3.(05年全国)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 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4.(02年新课程文综)宋代朱熹提出“存天理,

14、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 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最进步的 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6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7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 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8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这一思想主要是针 对什么问题而提出?( )A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白金风气流行B求取科举功名的流弊导致理学标榜的道德沦丧C专制统治引起社会阶级矛盾尖锐D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