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2929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7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的 线平片及扫描不能显示半月板,线关节造影及 关节造影虽能显示半月板,但因属于微创伤检查,所以临 床上很少应用。磁共振成像因具有高的组织分辨率,可以 多方位、任意面成像,是目前检查半月板最好和首选的检 查方法。 半月板损伤外侧多于内侧,内外侧约为1:2,其中以 青年居多,成人男女发病率为1.15:1,左右侧为0.88:1。解剖正常膝关节两侧半月板的形态稍有不同,外侧半月板 较小且较肥大,近似呈“O”字形,内侧半月板较大,近 似呈“C”字形,内侧半月板前窄后宽,后部较前部为厚 ,外侧半月板相对较一致。常被分为三部分:前角、体部 和后角,每个半月板周缘约

2、5mm高,往中间逐渐变薄,在 断面上呈等边三角形。两侧半月板分别附着于胫骨平台。 在矢状面成像时,两侧半月板在关节的边缘层面上呈“蝴 蝶结”状形态,在中间层面,半月板的前后角相互分离, 呈小尖端相对的楔形,内侧半月板的后角较前角长而外侧 半月板的前后角大致等长。 两侧半月板前角间由半月板 间膝横韧带连接。 功能1.内、外侧半月板覆盖约6080的各自胫骨 平台关节面,吸收约50的轴向应力,当膝关节 屈曲90度时,半月板吸收约85的轴向应力。 2.通过加深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间的接触面,而增 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3.关节润滑作用(因为通过其表面液体渗出)。 4.本体感觉(半月板前、后角内的神经纤维)。

3、 MRI表现和技术1.半月板因其为纤维软骨结构而在所有MRI脉冲序列上均 呈弥漫性低信号强度。 2.半月板的病理改变通常在短回波时间(TE20ms)如T1 、质子密度和梯度回波图像上显示清楚。 3.如使用快速自旋回波(FSE)时,为防止这种技术本身 引起的模糊效应误诊为半月板撕裂,需将回波链长度降低 到45个以下,尽可能缩小回波间距离。 4.常规检查技术: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5.常规扫描技术:FSE质子密度像、T1WI、FSE抑脂T2WI。 6.注意灰阶调整观察图像的重要性。 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半月板形态、边缘、大小及其内部 信号的改变。分级如下: 1. 级损伤即早期

4、退变(或变性),在病理上表现为灶性 的或早期的半月板粘液样变性,这是由于半月板内纤维软 骨基质内的粘多糖产物的增加所致。在的2 上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状或类圆形高信号影,未达到半月 板的关节面缘。此类型损伤在关节镜下表现正常。 2. 级损伤即严重变性,是级损伤的继续。在病理上 粘液样变的范围比级损伤要广,但是并不意味着级损 伤一定会进展到级。在的2上表现为水平 或斜行条状高信号影,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可达到关节 囊缘。3. 级损伤即撕裂,在的2上表现为半月板 内的高信号影达到关节面缘。半月板撕裂表现复杂,正确 判断半月板撕裂的部位、形态、类型对于临床手术方案的 制定非常重要。根据信号及半月板形态

5、改变半月板 撕裂又可以分为个类型: 3.1水平撕裂:上表现为与胫骨平台平行的条状高信 号影,此种类型比较少见。 3.2垂直撕裂:上表现为半月板内条状高信号影与胫 骨平台垂直。 3.3斜行撕裂:上半月板内条状高信号影的方向与胫 骨平台成一定的角度,矢状面上条状高信号影达到关节面 的上缘或下缘,有时不易与纵形撕裂区别,需要结合冠状 面或三维图像。此型是最常见的类型。3.4放射状撕裂:上半月板内条状高信号影的方向与 半月板的长轴垂直,好发生于内侧半月板的内1/3处,比 较少见。 3.5纵形撕裂:上半月板内高信号影与半月板的长轴 方向平行,此型撕裂累及半月板的范围广,可进展为桶柄 状撕裂。 3.6桶柄

6、状撕裂:桶柄状撕裂几乎累及半月板的所有部位,临 床症状重,关节绞索明显,为半月板撕裂的一个特殊而严 重的类型,多来源于纵形撕裂,是半月板后角发生纵行撕 裂后经体部向前角延伸,其内侧片段发生移位,这移位的 片段类似于桶的柄,此类型撕裂在中常易漏诊,可 见内移的半月板碎片位于髁间窝、交叉韧带旁,矢状面上 可以出现双前交叉韧带征或双后交叉韧带征,双半月板前 角或双半月板后角征。4.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异常增大增厚,因其形态 不利于膝关节负荷的传导,压力往往集中于较小 的面积上,故易损伤。临床上表现为弹响、活动 受限,合并撕裂时出现疼痛、腿无力,关节绞索。 上表现为:矢状面上若以5层厚扫描时 有3个或以上层面显示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蝴 蝶结样改变,冠状面上半月板最窄处宽度大于14 15,外侧缘高于对侧2以上。盘状半月 板外侧多见。 外侧半月板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形态规则 I级 外侧半月板后角灶性高信号,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 级 斜行条状高信号影III级 内侧半月板后角内线形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下缘 半月板斜行撕裂斜行 高信号影达半月板的下关节面缘 A:矢状T1 B:矢状T2 半月板斜行撕裂 斜行高信号影达半月板的下关节面缘(矢状STIR) 半月板体部放射状撕裂(体部垂直方向的高信号影) 半月板囊肿 外侧半月板前角前缘1cm大小囊肿,合并外侧半月板前角的水平撕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