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312299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教师资源研究室 副主任 副研究员 中国职教学会课程研究会 秘书长 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协调员吴全全电话:010-58556719(办)电邮:wu_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脉络 新理论、新思考、新实践背景分析世界职业教育 的 改革与发展以可持续的社会 发展需求为动力 以创新性的科学 研究成果为基础 以多元化的 开放运行体 系为依托 以互动性的 国际职教合 作为平台 吴全全立法及建立相关 机制将职教融入 终身教育体系制定灵活的 政策和措施实施职业资格预测、职业指导咨询和强化创业教育 以劳动力市 场的变化与 发展为动力以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 展为动力以个人的 可持续发 展

2、为动力吴全全以可持续的社会 发展需求为动力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主体模式学校主体模式世界职教的三种主要模式吴全全以多元开放的运行体系为依托吴全全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为依托发达国家职发达国家职 教科研经验教科研经验建立专业 性职教科 研机构选择创新 性职教科 研课题 推广应用 型职教科 研成果开展就业 导向职教 研究以互动性的 国际职教 合作为 平台 吴全全由国家政府 部门间开展的 双边职教合作 各国民营职教 与培训机构相 互间开展的双 边甚至多边合作 由相关国际组织 实施的多边国际 职教合作项目 职业教育各方权益者 的迫切要求 吴全全社会经济、技术飞速 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自身改革与 发展的需求职业教

3、育 课程改革 对于几个基本 观点的再认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 (总目标)(本类型教育的显性教育目标、教学内 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特性:生存权;共性:发展权基于动态发展的类型观发现人的价值 发掘人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为学生一生的 发展与幸福奠基吴全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目标的界定 (显性目标)学历文凭的获得职业岗位的获取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学科体系为参照的 陈述性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的 过程性知识课程内容的排序各门学科课程的平行 排列各类教学性工作内容 的串行组合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学科性原则为导向 的教学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教学方法的选取基于教育科学的教育 学与教学论(归纳、 演绎、分析、

4、综合等 )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 教育专业教学论(项 目、案例、仿真、角 色扮演等) 教学结果的评价显性能力评价:注重 知识的量化隐性能力评价:注重 知识的内化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为社会直接 创造价值的高素 质劳动者和专门 人才满足个性需求, 促进以形象思维 为主的另类智力 特点的青少年成 才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 双重性原则:功利性与人本性的融合v显性目标(就业)v隐性目标(成才)吴全全基于动态发展的智能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多元智能 理论逻辑、数理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其它智能类型低龄或初始阶段的智能类型 (单一性特征)伴随能力提高的多元智能发展趋势基于主导性智能类型的多元智能平衡发展吴全全只是智力类型的

5、不同 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基于动态发展的人才观普通教育学生与职业教育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职业人才吴全全基于动态发展的能力观综合职业能 力的培养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会学习 学会工作掌握技能 掌握知识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关键能力 的形成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 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 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姜大源)发展能力 的获得在本职业或其它相关职业领域,通过不 断的职业实践并逐步自觉地将技能、技 术、知识与人文的发展融入其中,实现 从新手到专家的跃迁并最终成就人的全 面发展(吴全全)吴全全基于动态发展的基础观基于建筑学的基础观基于生物学的基

6、础观基于整体性的基础观基础不是事先完全打好的,基础的 形成是个生成的过程;基础不是终 身一成不变的基础的形成是个发展 的过程(注重职业行动知识的掌握、 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求发展;发展 的空间和过程受到先前基础水平的 制约基于生物学的基础观,把基础的发 展置于社会、技术与职业发展的大 环境中来考察。在考虑个体因素的 同时,注重环境与个体,个体与职 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寻求基础发展方案的优化(注重 职业行动知识的掌握、职业行动能力的 培养、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整体性 关联性 互动性吴全全基于动态发展的课程观学科体系 的课程 模式学科整合 的课程 模式主题导向 的课

7、程 模式行动体系 的课程 模式量变质变优化吴全全基于动态发展观的 课程演变及内涵分析部分对于 中国职教 课程改革 产生重要 影响的国 外先进经 验世界劳工 组织技能 模块课程 (MES) 加拿大社 区学院能 力本位模 式 (CBE) 德国的核 心阶梯课 程 澳大利亚 培训包 英国 BETEC 课程 德国学习 领域课程 吴全全学习、借鉴的成果n专业设置方面,逐步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n培养目标方面,逐步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n课程开发方面,逐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n教学组织方面,逐步以受教育者为主体。 n考试考核方面,逐步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 标准。 吴全全职教课程发展中的“四个模式”与“三个演变”学

8、科体系 的课程 模式学科整合 的课程 模式主题导向 的课程 模式行动体系 的课程 模式量变质变优化吴全全职业教育课程模 式演变的主体脉络学科体系的课程 模式学科整合的课程 模式主题导向的课程 模式行动体系的课程 模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主题课程、 职业活动课程)工作过程 系统化课程模块课程吴全全评价:由学科体系课程 到学科整合课程的演变 l在课程数量减少的同时,学科形式依然存 在。所以,此时课程变革的本质仍属学科 体系范畴内的量变过程。 3.主题导向的课程模式n“核心课程” :也称为“主题导向课程” , 其主题即核心,可以是项目、任务、实验、问 题,甚至是设备等。 n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

9、面,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 题的顺序为逻辑线。以问题为核心,凡是与解 决实际问题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就成为课程的 中心内容。 n在课程内容的排序方面,知识、技术、经验、 手段和方法的传授伴随着解决问题的过程展开 。 n优势:吸收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优点,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n不足:拘泥于具体项目或任务,缺少教学论与 方法论层面的整合的工作过程知识。 n“模块课程”(从综合课程到主题导向课程之间的 过渡形式):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完整的学习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n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基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人 才培养目标,开发出大批相应的教学单元。n在课程的排序方面:结合学生的需要,

10、通过对于模 块的灵活组合,编制成课程。n优势: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n不足:部分模块仍为学科体系,模块与模块之间缺 乏基于教学论与方法论的逻辑联系3.1 模块课程评价:由学科整合向主 题导向课程模式的变革 l课程的学科形式开始消失,代之以项目、 任务等。同时,知识排序的方式也发生了 变化。此时的课程变革已产生了质变。 n行动体系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 过多种载体(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等)训 练学生对于普适性工作过程的理解和掌握。n特点: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 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形成及职业综合能力。同 时,对于教师、实践条件、企业参与程度等方 面的要求较高。4.行动体系

11、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与工作过程 系统化课程的区别简析n项目课程:关注单个项目中的具体工作方法。n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每一门课(学习领域) 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吴全全职教教师的能力构成专业科学知识 (理论)职业教育 教学过程实践 (实践)与专业相关的 职业实践 (实践)职业教育学知识 (职业教学论与方法论) (理论)新的课程模式对于职教教师的新要求吴全全通往课程新模式之桥: 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科体系 课程模式学科整合 课程模式主题导向 课程模式行动体系 课程模式由新手到 专家吴全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能力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础吴全全工作过程

12、系统化课程开发概览内容选择 与编排: 以工作过 程为参照 系内容传授 :以行动 为导向的 教学内容定向 :以职业 能力的培 养为目标德国“学 习领域” 课程改革 概览吴全全技术、劳动组织、 职业资格的变化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创新能力、 应对变化学科体系、职教课 程内容选取之差异课程内容按工作 过程而不是学科 体系框架排序不排除学科体系以获取职业能力的 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使学习过程与工作 过程具有一致性中德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思路之比较内容的选取学科体系中国德国行动体系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事实、概念/原理、规则职业经验、职 业策略知识的连续 性和完整性工作过程的连 续性和完整性

13、过程性知识 为主,陈述 性知识为辅内容的编制中国德国按学科结构的 顺序编排,追 求学科结构的 完整性 以工作过程 为参照系按工作过程的 顺序编排,追 求工作过程的 完整性 以学科框架 为参照吴全全工作任务 分析归纳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教学过程 方案设计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工作过程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实际的工作任务整合的工作任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学习情境1 (项目、案 例等)学习情境2 (项目、案 例等)学习情境3 (项目、案 例等)学习情境M (项目、案 例等)课程1课程2课程3课程N工作过程系统 化课程开发概览由 简 单 到 复 杂 的 工 作 过 程资迅

14、决策 计划 实施 检 查评价姜大源、吴全全工作 过过程工作任务务相关的理论论和 实实践知识识咨 讯 ( 信 息 采 集 )零件形 状轴类轴类 件套类类件其他类类零件机械制图,制图 测绘,CAD实训 ,尺寸要 求和表 面粗糙 度要求外圆柱面,外圆锥 面,外圆弧面 ,外螺纹,沟槽等。有否尺寸配合 要求 Ra1.6m。内圆柱面,内圆锥 面,内圆弧面 ,内螺纹,内沟槽等。有否尺寸 配合要求 Ra3.20.2m。轮廓形状特别复杂(如非圆插补 )的回转体零件,材料及 热处 理铸铁 、碳钢、合金钢、工具钢、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 调质 、退火、正火、淬火等。表面处理要求(含涂、镀)。工程材料及金属 热处理 尺

15、寸精 度和形 位公差 要求长度和直径的尺寸精度,圆度、 圆柱度、直线度和平面度等形状精 度,同轴度、圆跳动、垂直度和 平行度等位置精度。孔径、内沟槽直径和宽度的尺寸 精度,孔的圆度和圆柱度,径向 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及端面对轴 线的垂直度等。公差及技术测量决策确定工艺装备:设备选 用,轴类 零件的装夹方法,轴类 零件加工 刀具选用,量具、辅具等。毛坯 选择 。确定工艺装备:设备选 用,套类 零件的装夹方法、套类零件加工 刀具选用,量具、辅具等。毛坯 选择 。确定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 具、量具、辅具等):机械制造基础、机制工艺 及夹具,机制工艺及夹 具课设 ,机加工实习计划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

16、确定加工阶段、加工方法,制定工艺流程、工序内 容和各工步加工参数(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和工时定 额等)。编制程序,填写工艺表格等。复杂形面零件的CAM数控自动编 程 ,程序的传输 。数控编程,数控实习 , 计算机辅助制造,CAD 实训 实施加工准备(领取刀、量、夹具等、调试 机床设备 ),开机前的检查 ,设备润 滑和冷却液的使用,工具、夹具 、量具的使用与维护 。数控车床的操作步骤,加工过程的监控,机床日常维护 ,安全操作与劳动 保护知识, 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知识。数控原理及数控机床,数 控实习 ,计算机辅助制 造,CAD实训 ,液压传 动及气动,职业 道德 检查零件的测量: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的检验 ,零件的质量分析:零件超差原因及预防措施。公差及技术测量 ,质量管理知识 , 评价技术系统与生产过 程优化:数控系统技术优 化、工夹具设计 与优化。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和生产节 拍、增大生产设备 的效能,对技术系统与生产过 程进行优化。机械设计 基础,生产调 度,工具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