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83115 上传时间:2017-03-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蔬菜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症状是病原特性和寄主植物特性相互作用的的具体反映。各种植物病害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症状对于病害的诊断有很大意义。 由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大都在病部表面产生特有的病症,比较容易与其它病原引起的病害相区分,病毒病在病株外表看不到病症,容易和生理性病害混淆,生理病害在田间大都普遍均匀发生,无传染现象。病毒、真菌、细菌性病害发生初期,一般都是分散的,其后常形成发病中心,并继续扩展蔓延。病毒病常呈花叶、黄化或矮缩、畸形等病状,线虫病常使植物组织呈扭曲、肥肿或坏死、枯死、腐烂等病状。除了解田间症状和病株分布外,还需了解作物前茬、种子来源及近期内的管理措施和水源等条件。综合

2、上述因素,可初步断定属于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主要内容分以下十个方面 根结线虫的发生和防治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 黄瓜白粉病的症状 瓜类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灰霉病发生和防治 茄果类叶霉病病症和防治 茄果类病毒病症状和病原 茄果类蔬菜绵疫病症状 菜豆炭疽病症状 菜豆锈病防治方法 根结线虫的发生和防治 蔬菜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被害后,不仅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导致肥肿、矮缩或畸形、枯死,还能降低品质,线虫发生后,还能加重瓜类蔬菜的枯萎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程度。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较广,除辣椒(不包括甜椒)、葱、蒜目前尚未发现被侵染外,其余几乎所有蔬菜都已受到危害,以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受到

3、危害最重。 植物寄生线虫的为害症状和防治 线虫危害南瓜后期形成的瘤状根结 线虫危害厚皮甜瓜的早期形成的瘤状根结 线虫危害丝瓜后形成的瘤状根结 线虫的种类及分布特点 据调查,我国蔬菜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 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 (和 爪哇根结线虫 ( 危害蔬菜的 4种根结线虫,其中分布最为普遍的是南方根结线虫,其次是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主要分别在北部地区。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寄主上,其主要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北方日光温室中以南方根结线虫发生最广,危害最为严重,危害黄瓜、番茄、茄子等蔬菜的根结线虫优势种群均为南方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主要在 5厘米深的土层中横向扩展,最

4、远伸至 50厘米以外。 线虫生活史和发生条件 南方根结线虫的生活史比较简单,从卵发育成幼虫,经 4次蜕皮,最后变成成虫,大多数线虫生活周期大约为 34周。在温暖的环境条件下,每年可完成 510个世代。在北方日光温室中,根结线虫以卵和幼虫越冬。 根结线虫的发病条件:土质和地势 根结线虫是好气性的凡地势 高而干燥 、结构疏松、含盐量低且呈中性的沙质土都适合于根结线虫的活动,故其发病重。潮湿、黏质、结构 线虫的防治方法 线虫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病害,其自身的活动能力弱,需要借助一些农事活动进行传播。因此,在防治线虫时要做到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要坚持做到

5、起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线虫在保护地内随水传播。通过作物轮作进行防治,可在保护地蔬菜种植间隙与对线虫有杀灭作用的绿如杀虫菊、葱蒜类间作,可有效地抑制线虫。 线虫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国外防治土传性病害的方法是用100 的水蒸汽通过管道输入用薄膜覆盖的松土中,维持 4小时,可杜绝土传病害的危害。在水源富集区,可在大棚内放满水,水以没过地面为好,维持 7到 14天对土壤进行水淹,也可以灭绝线虫。 化学防治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用石灰氮进行防治,石灰氮有效成分是氰氨化钙,在高温和水的作用下,可放出氰化氢和氨气,起到杀线虫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石灰氮防治线虫的方法 石灰氮处理土壤防治线虫的消毒方法在

6、日照强烈时期最适合,通常是在夏末秋初作物收获结束后较适合。如果日照量多,其他时间也可进行。处理需要 2030天,如果地温升高不够,可延长处理时间。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撒施麦糠或稻草:选择含氮量低、产生腐熟性的有机物,如选择麦草或稻草,按照每 667平方米300400千克撒施,在草上稍微洒些水。 2、撒施石灰氮:在麦草或稻草上撒施石灰氮,每667平方米撒施 50100千克。 3、翻耕稻草:用拖拉机、耕耘机将麦草、稻草尽量耕入深土层(一般 2030厘米)。 4、做畦:做高 30厘米、宽 6070厘米。 5、用透明塑料密封:利用旧塑料薄膜将土壤表面密封,四周要盖紧、盖严,让薄膜与土壤之间保持一定

7、的空间,以利于提高地温,增强杀菌灭虫效果。 6、畦间灌水:在畦间灌水。在渗水较多的地方在灌 1次,注意不能一直积水。 7、密封温室:修理温室破损处,注意出入口、灌水沟处不要漏风,将温室完全密封,放置 2030天。 8、通风:闷棚结束后,可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开棚通风,调节土壤湿度,然后疏松土壤即可栽培蔬菜。 石灰氮防治线虫的方法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 黄瓜霜霉病 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 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

8、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 黄瓜霜霉病病叶 黄瓜霜霉病病原物及发病条件 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 最适宜发病温度为 16 24 ,低于 10 或高于 28 ,较难发病,低于 5 或高于 30 ,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 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 60%,病菌孢子不能

9、产生。 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全面搞好节能温室蔬菜栽培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 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温室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 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 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 34 ,并要尽力维持在 33,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 3点后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 1

10、6 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 16 ,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于 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 10 为限),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 黄瓜霜霉病 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浸染。 如果 黄瓜霜霉病 已经发生并蔓延开了,可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风浇水、落秧,使黄瓜瓜秧生长点处于同一高度, 10点时,关闭风口,封闭温室,进行提温。注意观察温度(从顶风口均匀分散吊放 2放高度于生长点同)当温度达到 42 时,开始记录时间,维持 42 达 2个小时,后逐渐通风,缓慢降温至30 。可比较彻底的杀灭 黄瓜霜霉病 菌与孢子

11、囊 第二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要坚持连续、多次喷洒“天达 等药液,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只要能坚持始终,不但 黄瓜霜霉病 很少发生或不发生,其它病害也会很少发生。 第三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须事先细致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平时,在发病以前,每10 15天喷洒 1次 1: 240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采用下列药液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 72%杜邦克露 800倍 +80%乙磷铝 500倍液, 力克 700倍液,天达裕丰 2000倍液, 72霜疫力克600 800倍液, 96天达恶霉灵 3000 8

12、0%乙磷铝 500倍+64%杀毒矾 500倍液, 70%甲霜灵锰锌或乙磷铝锰锌 500倍液,绿乳铜800倍液,特立克 800倍液,克霜氰 600倍液, 901制剂 600倍液,75%百菌清 800倍液,铜高尚 600倍液, 1: 4: 600倍液铜皂液等每 5 7天 1次。注意每 10 14天须掺加 1次 600倍天达 2116,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和防治效果。 注意!喷药要在晴天进行,要细致周密,操作时要开启风口,促进药液加速蒸发干燥,提高防治效果。 黄瓜白粉病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是 叶片 ,其次是 叶柄和茎 。开始叶面上长有近圆形的白色小粉斑,逐渐向外缘扩展,形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白粉斑,许多白粉

13、斑互相连片,直至整叶布满白粉。霉层下面的叶片组织由 褪绿 变成 褐色 ,后期霉斑呈 灰白色 ,长有成堆的 黄褐色 小粒点,并渐渐变成 黑色 。严重时叶片背面也布满白粉,稍触动叶片白粉可向下飞落,最后叶片枯死 。一般叶片自下向上发展蔓延。叶柄和茎上霉斑与叶片相同,叶柄上的霉斑环绕一周后,叶片变黄枯死。 黄瓜白粉病的症状 黄瓜白粉病病原物 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 1倒梨形子囊,内有 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 1530 ,相对湿度 75%以上。 瓜类白粉病发生的环境

14、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在 16 24 的适宜 温度和 75%相对湿度 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相对湿度饱和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黄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1、 选择抗病品种 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生产中应适当增大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控制植株徒长。 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 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600倍液,每隔 5 7天喷 1次。同时,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布。 瓜类细菌性角斑病病叶 叶正面 瓜类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瓜类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受害,主要危害 叶片 ,叶柄、巻须、果实,有时可侵染茎。 子叶 染病初期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随后颜色逐渐变黄。 真叶 染病初期为鲜绿色水浸状斑点,表面凹陷。发病初期,颜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而且病斑多数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温室内湿度大时叶背面可产生乳白色菌脓,干燥后看到白色痕迹。病斑中央变薄变脆,容易折裂穿孔。 茎部 染病初期,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