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08846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阅读的几个问题南京一中 孙芳铭一、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特点 1。选文坚持“三贴近”的原则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学生的实际 2。注重考查基础阅读能力 理解词句、归纳内容要点、鉴赏表达 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 3。全部采用主观性题型二、得分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没有真正读懂作品例1:2005年北京卷第19题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 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 用?原文是这样的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 第一,母亲那时侯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 自己说她小时侯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 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 兴,故意笑:“可能?

2、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着不再注意她,把她 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 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 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史铁生合欢树 )高考命题组一再提醒:“培养阅读 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基本能力的培养上, 理解了,读懂了,才能分析”,“阅读 训练应该以读懂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 上再来分析,逐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又说:“现代文阅读要加强对文句 文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学会针对问 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注意从整体 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要全面准 确。”三、阅读首先要关注作品的内容 1。这是考试大纲的规定 2。这是高考试题现实的决定 3。这是阅读基本的要求

3、怎样关注作品的内容:1.要注意正确评述作品中的“自我”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实而 独立的写作主体,是全文表现的“主角”,读这样的 文章首先要把握住“我”,即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要加强对重要文段的理解和分析(1)什么是重要文段?(2)怎样分析重要文段?分析层次;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寻找内容新的增 长点。例1: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 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 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 异域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 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 其实易解的

4、矛盾现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 、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 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 ,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难道 华侨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 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 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 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 写的好处。(2003年全国卷第21题)答案: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 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2具体说明乡土 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 理)而褪色;3照应了前文,也使本

5、文的主题得 到深化。例2: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 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 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 、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 ,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 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 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为此,我 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 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 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 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 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 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 反.

6、 从文章第四段看, “草堂在诉说什么?” 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年江苏卷题)(1)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2)杜甫的苦寒人生; (3)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答案:3.要加强对重要文句的分析抓住重要句子是阅读的一个重要 的切入点(1)什么是重要的句子?(2)怎样分析重要的句子?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从分析句中的重要词语入手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子入手从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入手例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 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 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 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 崇高友情的知

7、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例2: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这句话 有什么含义?(2004湖北卷第19题)怀表在我身上焐得很热,我时常摸出看看 它,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我不可能是 敲木鱼的和尚,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但 还有点晚晴火红;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 哩。(1)追赶: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 精神;(2)晨曦;永葆青春,向父亲那样 积极进取。例3: 2004年天津卷第19题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原文: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 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 追求活着的真谛。答案:

8、(1)人生如书,书如人生。(2)人生诡谲 ,犹如书林杂芜。(3)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例4: 能享尽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 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 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 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 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 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 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 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 人,也可以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渐渐成长。树的 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 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

9、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漫天飞舞, 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 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 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 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 祖荫。 (吴冠中说树)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 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2004年广东卷19题)答案:前人种树后人凉,为子孙造福是我们的 职责,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例4: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 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 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是 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

10、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 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 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 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 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 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 水流里。抬起头,极目四望-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 快到海了-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 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 再往后便没有 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 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肖铁壶口的黄河) 2005年广东卷第1

11、8题:怎样理解第6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 跃”这句话的含义。答案(1)站立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 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 和放纵”);(2)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或“从 此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1.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 的条理化、系统化。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交叉关系。整合信息要围绕目的要求。 三、关于“整合”和“归纳”例1:2002年全国卷第20题 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例2:2004年全国卷(4

12、)第18题: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 文中的信息, 简要回答。原文相关信息: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 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 失去了首领!和珍!-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 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要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要找概括性语句。关键是学会筛选和概括。分层次是帮助筛选;找 概括性语句是帮助概括。2.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有概括全文和局部内容要点这两种要求。例: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 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例1:2004年

13、浙江卷第18题 2、3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 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意外地看见了委羽洞。心头一惊,听老者说过,这是 仙人修炼过的地方,称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 出后周刘奉林,他于山中学道,能闭气,三日不息。据 说,他吞吐一口气,风走云卷,能控飞鹤上升,鹤群拍 打着翅膀,却不再飞翔,停在空中不动了,又掉下一片 片羽毛于山后,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时光流逝,道教 逐渐走向了衰落,能够控制白鹤不再飞走的仙人,大概 不会再有了。也许,旧说也成了一种传奇。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上;一 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装饰神秘? 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

14、天性,无畏先作了他们的向导 。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区。然后,黑 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 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冰冷的水珠, 一阵慌乱。然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 无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 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许。考生答案举例:1.藤萝、绿花、有水、洞深。 2.景色秀丽,神气 色彩,山清水秀,天人合一。 3.被称为天下地二洞,有极富传 奇色彩的得名,野性十足,寂静,幽深。 4.委羽洞有着神奇、 历史悠久、洞比较深、洞内寂静黑暗神秘等特点。 答案;野性、神秘、黝黑、深邃、寂静。例2:2005年全

15、国卷(一)16题:“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 请 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 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 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 、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 “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浓纤适中,像一个 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例3: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 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息脚处,那里往往有小姑娘 卖茶水。“斜阳古柳赵家庄

16、,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 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 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 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 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 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 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 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 广东卷说树)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例:2005年江苏卷第16题 文章第3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 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字)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 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 交流思想和传播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