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0247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多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内容摘要】【关键词】问题 生活 解决问题 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 ,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 ”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 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的意思,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如

2、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拉开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看似有趣的“数学世界 ”里,而排斥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 ”之外,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数学只有与生活“ 链接” 在一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

3、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生:好!(电脑显示情景)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生:皮球。师:看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2生:商店里有 24 个皮球,卖出 20 个,还剩多少个?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 。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生:商店里有 6 个红皮球和 18 个花皮球。卖出 20 个,还剩多少个?师:同学们越编越精

4、彩。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又如,在例题教学完后的对应练习中,我选择了一道和购物有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继续利用例题出现的情景来强化新知。例如: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电脑显示题目)生:我们还可以买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

5、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道乘车问题练习。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生:好!(课件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有

6、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生:车上原有 6 人,到站后下去 4 人,又上来 5 人。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按照小孩子的思维顺序和日常活习惯都会按照条件给出的顺序解答。生 1:会。6-4=2(人) 2+5=7(人)答:这时车上有 7 人。师:6-4=2(人)表示什么意思?生 1:6-4=2(人)表示3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5=7(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后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生 2:有, 6+5=11(人)11-4=7(人) ;生 3:还有,5-4=1 (人)6+1=7(人) 。又如,教学“ 小鬼当家 ”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帮妈妈

7、完成购买任务!课件出示了牛奶大包装 5 元 500 克,小包装 5 元 4 杯,舒肤佳香皂一块装 3.80 元,三块装 9 元,牙刷 2 支装 3 元,3 支装 3.80 元等商品信息。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学习中发现原来当家除了完成任务外,还能花比较少的钱买同样好和更多的物品。这是为什么呢?看,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了。牛奶引起的思考:“500 克牛奶的价钱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是大包装,一种是小包装。 ”学生甲自言自语道。“买大的,因为想喝多少倒多少。 ”学生乙说。 “买小的,因为拿起来方便。 ”“买大的,因为它的包装是纸盒,喝完可以回收。小包装的包装是塑料的,会污染环境。 ”学生丙说。答案各不相同,

8、却都有自己的理由。舒肤佳引起的思考:学生丁说,三块装 9 元的舒肤佳,能算出其中的一块就是 3 元,因为 93=3 元。又因为 3.80 元3.00 元,所以,我愿意选择三包装的,它便宜。显然,这是用同样的商品比单价。牙刷引起的思考:2 支牙刷 3 元,1 支就是 1.5 元,买同样的 3 支只要 4.5元,而 3 支装的要 3.8 元,说明 3 支装的牙刷便宜。呦,还能以同样的数量比价钱!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有各种比较价钱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寻找生活中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三、回归生

9、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返回生活天地,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

10、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 5 米,宽 4 米的客厅,爸爸准备花 800 元铺地砖。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 3 种规格的地砖:4甲种:边长为 50 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 9 元。乙种:边长为 50 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 7 元。丙种:边长为 40 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 8 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 800 元以内。 (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

11、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 元、 560 元、1000 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 800 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又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可以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在学生的讨论中,一定会出现“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或

12、“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这时教师同时将学生的想法演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这杯水的容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与水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在讨论中抽象出这些物体的转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未知归结为已知的条件中去。当一节课结束时,全体学生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高高兴兴地、不带一点遗憾地走出教室。无可否认,这节课确实解决了问题,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但这是理想中的教育吗?对于当今的创新教育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每节课结束时,应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提供一点素材,使学生有“一波

13、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课前、课后,至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的计算,可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己到校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留一些悬而未

14、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5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5、。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参考文献:(1) 、盛群力、全伟民主编:个性教育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 、王红宇: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 比较教育研究 ,1998 年第 2 期。(3) 、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4) 、张汉昌:赵菡主编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2000 年版。(5) 、崔相录主编: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1999 版。(6) 、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7) 、潘如芹、赵世平主编:教育学1991 年版。(8)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