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96163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诗词五首周旺中学:肖练武迢迢牵牛星第一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重 点 词 语擢发难数过蒙拔擢擢素手擢涕泣涕涟涟感恩涕零涕泗横流泪水涕泣零如雨拔下提拔伸出杼(zh): 纾(sh) :章黑质而白章终日不成章下笔成章杼、纾花纹有花纹的丝织品文章、作品自出机杼毁家纾难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品味叠字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写星辰的光辉(亮)纤纤:写双手的形状(美)札札:写织机的声音(忙)盈盈

2、:写水流的形态(清)脉脉:写人物的神态(情)情中景 景中情相思 怨别第二首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初步朗读指导:介绍创作情况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 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 ,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 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读懂全文:疏通全诗,理解全文,找出不 理解或有疑惑地方共同讨论!找找诗中,你觉得 特别喜欢的句子, 并说说理由?读出美点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 智慧,描绘诗中你特 别喜欢的一幅图画

3、。想象美点再读体会: 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v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 ,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 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 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背诵杜甫第三首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 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倾 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叛军焚烧宫室 ,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 之中。三月,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昔 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践踏得破败不堪。 因为战乱,诗人被迫只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 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写诗抒发了 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 反而心惊胆寒。战火不断,已经蔓延三月,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白头发越抓变的越来越少了,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春 望杜甫2、你最喜欢其中哪句诗?为什么?1、题为“春望”,那么诗人“望”的是什么?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 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 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 百鸟齐

5、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 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 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3、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第五首学习要点学习要点v品味诗歌意境。 v学习赏诗方法。 v学习比较阅读。 1、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 文学体裁,通过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发 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集中地反映社会生 活。诗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 音乐性。 2、欣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研究把握诗歌描绘的人、景、物通过赏析领会诗歌的深刻含义作者介绍岑参(715-770),

6、盛唐最典型的 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 “高岑”。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 前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 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势宏大, 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 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代表作有走 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 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 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 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 送别诗。裘:qi衾: qn掣: ch着:zhu瀚:hn阑:ln羌:qing掣:c

7、h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v1、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 ,感知诗中意象,体悟诗人感情。v2、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 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

8、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 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 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 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1、你认为诗中哪些描写奇寒的 诗句特别精彩?诗人是以奇寒 为苦还是为美?从哪些诗句可 以看出? 2、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 ?领会诗词意境的方法 : 由词入境,依境索意由词入境,依境索意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孟子孟子万章下万章下:“颂颂其其 诗诗,读读其其书书,不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其人可乎?是以论论其世也。其世也。” )北 忽散 将瀚 中纷 轮 山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第五首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9、行:读诗歌不能不十分注意其音韵之美。诗词 本可配乐而歌。声韵应美。读诗歌要抑扬顿挫 、声情并发,方可品其真味。诗歌具有含蓄性和朦胧性。诗贵含蓄。诗 人把自己的情感浓缩在简洁的诗句里,把意思 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中。要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欣赏时要善于借助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返回返回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二、品味诗歌含蓄美。三、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 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也有清新自然的词作。宋孝宗淳熙八年,词人被奸佞中伤、弹劾以致罢官后闲居上饶,有机会充分领略黄沙道上的风景。写了一组清新俊逸、绰约自然的词。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西 江 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

10、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注意:不能划破句。2、划出词的韵脚。边读边做:3、找出词中的对偶句。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七 八 个 星 /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头 / 忽 见西江月动脑筋: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几个句子 ?为什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盘旋飞绕中的鹊儿横斜突兀的树枝鸣叫的蝉徐徐的清风西 江 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

11、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漫村遍野的香气 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 喜悦之情萦绕心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寥落的星轻微的阵雨遥远的“天外”、“山前”熟悉的乡村茅店西 江 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表现了词人被美妙的夜 色所陶醉以及对丰收前景的 喜悦之情。练习1、本节课所学的词的 作者是 ( )他是( )爱国词人。2、这首词中的对偶句有(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诗词要注意把握诗词的( ) 美、( )美和( )美。4、词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音韵意境含蓄被美妙的夜色和丰收的前景所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