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8379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4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第七单元一、复习思考: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应如何评价?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实质是什么?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该如何评 价? 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结果有何相似性?二、及时训练: 11919年,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拿 到集市上出卖,他可能遇到的结果是( )。 A交换到了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 B 粮食被强行没收 C正当贸易,不受任何干涉 D 政府欢迎其出售粮食 21922年,巴扎耶夫又一次把粮食运到集市上出卖 ,这次他的境遇可能是( )。 A政府把他的粮食强行收缴 B 他被处以罚款

2、C以较好价钱卖出粮食 D 需缴粮食税后才可出卖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将各种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将农民的全部粮食收归国家 C取消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 D日常生活用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 4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 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政策 C 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措施 D 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5.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反复强调,“新经济政策 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这主要是因为 A缓解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B在流通领域恢复商品交换 C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和大工业企业 D允许私人开办企业和外资投资 61988年戈

3、尔巴乔夫上台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决定 把改革的重点转向( )。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军事领域 D思想文化领域7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这种“探索”的实质是 A放弃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D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8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B解决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D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9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 时候,正处在( )。 A“一五”计划完成 B“二五”计划完成 C“三五”计划实施

4、中 D卫国战争爆发时 10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 牛减少22%,马减少13%,猪减少33%,羊减少26%。农 民如此大量屠宰牲畜的根本原因是( )。 A从物质上消灭富农阶层 B集体化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工农业发展比例严重不协调 D农业集体化遭到农民强烈抵制11右图是苏联工业化时一幅宣传画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 现工业化。”苏联迅速开展工业化的 理由主要有( )。 处在资本主义的反苏包围之中 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 苏德战争爆发 大力加强国防 建设的需要 A B C D12农业集体化后,苏联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 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要农民为工业化

5、提供资金, 斯大林称之为这是农民为工业化额外交纳的“贡税 ”。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苏联工业化成就显著 B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C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D“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 1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管理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不协调 B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生产 D缺乏民主,干部终身制14赫鲁晓夫执政后,把农业当做改革的突破口,其原 因不包括( )。 A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B赫鲁晓夫有长期领导农业的经验 C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实现美苏争霸的需要 15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修补 ”主要表现在( )。 A极

6、力贬低斯大林功绩 B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C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D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16瞿秋白于1921年1月至1922年12月,赴苏俄考察两年。时值 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时期, 他记载了这一变化: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技师们强烈的不满:“老工 程师在铁道局办事,屡次怠工,唾骂布尔什维克,被下狱三四 次,依旧如此,政府没有技师,也只能听任他。”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 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 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 材料二 第二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

7、上:“人山人海, 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 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 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莫斯科南 )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食粮课税法很满意。” 商业也活跃 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1)根据材料一,概况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材料一的现象导致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什么对策?材料二现 象说明了什么?(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经济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你有何启示?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各种生活 物资严重匮乏

8、,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原因: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 害了群众的利益。新经济政策;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物资开始丰富,工农联盟得到巩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必须根据本国 的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材料一: 1925年4月布哈林说:“可能会有些怪人,他们会建议 向农民资产阶级宣布巴托罗缪之夜(注:指发生在1572年8月23日 至24日夜间,即圣巴托罗缪节前夕的巴黎天主教徒对新教徒的大屠 杀),他们会证明,这完全符合阶级路线,但有一点很糟糕, 这会是极端愚蠢的做法。我们将把从资产阶级农民那里取得的 资

9、金,通过贷款方式贷给中农组织,或者用另一种形式贷给贫农和 雇农,我们从富农那里所得到的额外财富,可以用来帮助贫农和中 农群众的经济。”摘自布哈林论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富农是吸血者,蜘蛛和恶魔,是最残忍 、最粗暴、最野蛮的剥削者”,“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允许其 存在是不得已的临时措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压制和消灭富 农。 (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对待富农问题 上所持的不同观点。 结合材料一和当时的形势,你较赞同的谁的 观点?请说出理由。 (2)斯大林的观点后来导致什么行为?给苏联带来什么严重影响 ?(1)布哈林认为富农是农村的资产阶级,可以利用富农的 发展来帮助贫农和中农,允许其进入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富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应当压制和消 灭。赞同布哈林的观点,他较正确地认识到苏联农村和农业 的实际情况。因为苏联当时的富农大部分是善于经营的富裕 农民,善待他们可以较好地发展农业,消除农村中的资本主 义成份。(2)集体化运动,原来的富农和在新经济政策中富裕起来 的农民,遭到镇压、关入集中营或被驱赶到边远地区。 影响: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 停滞不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